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小斌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甘蔗
  • 4篇分子检测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基因
  • 3篇长度多态性
  • 2篇阳性
  • 2篇阳性标准
  • 2篇阴性
  • 2篇阴性对照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鉴定
  • 2篇脱毒
  • 2篇脱毒种苗
  • 2篇株系
  • 2篇外壳蛋白
  • 2篇外壳蛋白基因
  • 2篇酶液
  • 2篇病毒株系
  • 2篇病菌

机构

  • 9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9篇吴小斌
  • 8篇傅华英
  • 8篇陈如凯
  • 8篇高三基
  • 6篇林艺华
  • 4篇付卫林
  • 3篇孙生仁
  • 2篇余永东
  • 2篇何小强
  • 1篇朴钟元
  • 1篇肖胜华
  • 1篇赵春慧
  • 1篇陈建生
  • 1篇李晓燕

传媒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一种检测甘蔗赤条病菌的荧光定量PCR试剂盒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甘蔗赤条病菌的荧光定量PCR试剂盒,包括:(1)阳性标准品;(2)阴性对照;(3)PCR反应液;(4)ExTaq酶液;(5)探针溶液;(6)无菌水。本试剂盒对甘蔗赤条病菌的检测有高度的特异性,与其他植物...
高三基葛丹凤付卫林吴小斌林艺华孙生仁陈如凯傅华英
甘蔗赤条病菌巢式PCR检测被引量:12
2017年
甘蔗赤条病是由燕麦食酸菌燕麦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avenae,Aaa)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甘蔗细菌病害。为建立Aaa快速、灵敏的检测技术,根据该病菌16S^23S核糖体基因及其转录间隔区ITS分别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建立Aaa巢式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巢式PCR方法对Aaa标准菌株、水稻食酸菌A.oryzae具有特异性,可扩增出454 bp目的条带,对近缘种德氏食酸菌A.delafieldii及其它科属的红色雷夫松氏菌Leifsonia rubra和甘蔗宿根矮化病菌L.xyli subsp.xyli未扩增出任何条带。以感染Aaa的甘蔗叶片总DNA、含ITS靶标片段的质粒DNA标准品及Aaa标准菌液为模板,巢式PCR灵敏度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 fg/μL、10拷贝/μL和36 CFU/mL,是常规PCR灵敏度的1 000倍。应用巢式PCR和常规PCR对14份有赤条病症状的田间甘蔗叶片样品进行平行检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0%和28.6%,表明巢式PCR比常规PCR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本研究建立的巢式PCR方法适合于田间甘蔗赤条病害的分子检测与鉴定。
傅华英葛丹凤李晓燕吴小斌陈如凯高三基
关键词:巢式PCR分子检测
一种分子检测侵染甘蔗的高粱花叶病毒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子检测侵染甘蔗的高粱花叶病毒(SrMV)的方法。通过提取甘蔗植株叶片总RNA、进行反转录反应(RT)获得模板、利用高粱花叶病毒不同株系外壳蛋白基因保守序列简并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利用限制性内...
高三基余永东傅华英陈如凯林艺华付卫林吴小斌何小强
文献传递
甘蔗杆状病毒启动子克隆及转基因瞬时表达分析
甘蔗杆状病毒(Sugarcane bacilliform virus,SCBV)隶属于花椰菜花叶病毒科,杆状DNA病毒属,是侵染甘蔗的重要病原物之一,在多数种植甘蔗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发生,对甘蔗产业构成潜在威胁。杆状DNA...
吴小斌
关键词:启动子顺式调控元件
文献传递
一种检测甘蔗赤条病菌的荧光定量PCR试剂盒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甘蔗赤条病菌的荧光定量PCR试剂盒,包括:(1)阳性标准品;(2)阴性对照;(3)PCR反应液;(4)ExTaq酶液;(5)探针溶液;(6)无菌水。本试剂盒对甘蔗赤条病菌的检测有高度的特异性,与其他植物...
高三基葛丹凤付卫林吴小斌林艺华孙生仁陈如凯傅华英
文献传递
一种检测和鉴定甘蔗黄叶病毒基因型的试剂盒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和鉴定甘蔗黄叶病毒基因型的试剂盒。本发明试剂盒中至少包括SCYLV-P0/F3和SCYLV-P0/R2简并引物对,试剂盒内还有RT反应液、PCR反应液、限制性内切酶及其缓冲液、阳性对照RNA模板、阴性对...
高三基林艺华陈建生赵春慧吴小斌傅华英陈如凯刘营航
文献传递
甘蔗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的分离与纯化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甘蔗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的分离与纯化方法,包括甘蔗愈伤组织培养、甘蔗悬浮细胞培养、甘蔗原生质体的分离和甘蔗原生质体的纯化。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快速从甘蔗胚性愈伤组织培养获得悬浮细胞系,并通过酶消解后分离纯化获得...
高三基米尔科夫艾瑞克朴钟元陈如凯傅华英付为林林艺华吴小斌
文献传递
一种分子检测侵染甘蔗的高粱花叶病毒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子检测侵染甘蔗的高粱花叶病毒(SrMV)的方法。通过提取甘蔗植株叶片总RNA、进行反转录反应(RT)获得模板、利用高粱花叶病毒不同株系外壳蛋白基因保守序列简并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利用限制性内...
高三基余永东傅华英陈如凯林艺华付卫林吴小斌何小强
文献传递
我国甘蔗锈病病原菌及甘蔗品系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分子检测被引量:6
2016年
为了解我国甘蔗锈病病原菌发生以及优良甘蔗新品种(系)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分布频率情况,以来自我国5省(区)81份疑似甘蔗锈病叶片样品为材料,分别用Pm1-F/Pm1-R和Pk1-F/Pk1-R引物对进行褐锈病菌(Puccinia melanocephala)与黄锈病菌(Puccinia kuehnii)分子鉴定。结果表明,锈病病原菌检出率为40.7%,除了福建省福州市叶片样品仅检测到P.melanocephala外,其他省(区)的叶片样品均检测到2种锈病病原菌,且存在混合侵染现象。对24份黄锈病菌阳性PCR产物(527 bp)克隆并测序,结果发现P.kuehnii间隔区1(ITS1)第183个核苷酸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其中,A碱基(183A)、G碱基(183G)位点的病菌分离物分别占29.2%和25.0%,2种碱基(183A/G)位点的混合病菌分离物有45.8%。通过R12H16与9020-F4/Rsa I两种分子标记对40份甘蔗新品种(系)抗褐锈病基因Bru1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42.5%参试新品种(系)含抗褐锈病基因Bru1,这些材料可作为甘蔗抗褐锈病新品种加以推广应用。
傅华英肖胜华刘营航孙生仁吴小斌陈如凯高三基
关键词:甘蔗锈病病原菌分子检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