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晋蓉

作品数:22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病理
  • 7篇肿瘤
  • 7篇细胞
  • 5篇鼠模型
  • 5篇豚鼠模型
  • 5篇临床病理
  • 5篇免疫
  • 4篇细胞肿瘤
  • 4篇鼻炎
  • 4篇变应性
  • 4篇变应性鼻炎
  • 3篇星形
  • 3篇星形细胞
  • 3篇星形细胞肿瘤
  • 3篇组织化学
  • 3篇临床病理分析
  • 3篇免疫组织
  • 3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胶质
  • 3篇胶质瘤

机构

  • 19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启东市第二人...

作者

  • 22篇吴晋蓉
  • 9篇石群立
  • 9篇周晓军
  • 6篇陆珍凤
  • 5篇夏春
  • 5篇王天友
  • 5篇江满杰
  • 5篇印洪林
  • 5篇王秋萍
  • 5篇周玫
  • 5篇张勇
  • 4篇姜少军
  • 4篇王志颐
  • 4篇李泽卿
  • 4篇余波
  • 3篇马恒辉
  • 2篇王璇
  • 2篇夏秋媛
  • 2篇马捷
  • 2篇吴波

传媒

  • 4篇诊断病理学杂...
  • 4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第二届全国医...
  • 1篇第十四届全军...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原长期刺激致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鼻黏膜重塑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抗原长期刺激致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鼻黏膜重塑的特点。方法:Hartley豚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即实验组用卵清蛋白(OVA)激发(OVA2W组、OVA6W组和OVA12W组),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激发(Sal2W组、Sal6W组和Sal12W组)。OVA制备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抗原刺激分别持续2W、6W和12W,在最后一次激发24h后行鼻腔灌洗、取鼻黏膜组织。ELISA法检测鼻腔灌洗液中OVA特异性免疫球蛋白(OVA-sIgE)、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含量;鼻黏膜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AB-PAS和MT法染色,计数鼻黏膜上皮杯状细胞数量,测量上皮细胞损伤程度、基膜胶原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鼻黏膜组织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①OVA6W、OVA12W组与OVA2W组比较,OVA-sIgE含量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ECP含量在3个实验组中无明显差别;实验组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OVA-sIgE、ECP含量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OVA6W、OVA12W组与OVA2W组比较,0级、1级上皮细胞损伤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0级、1级上皮损伤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鼻黏膜杯状细胞增生和基膜胶原沉积,OVA6W、OVA12W组与OVA2W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杯状细胞数均较相应的实验组明显减少(均P<0.05);Sal6W、Sal12W组基膜胶原沉积均较相应的实验组明显减少(均P<0.05)。④OVA6W、OVA12W组与OVA2W组比较,TGF-β1的表达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TGF-β1的表达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鼻黏膜上皮细胞损伤、杯状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胶原沉积是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组织重塑的特点;在抗原激发早期,表现为上皮损伤,与重塑相关的细胞因子表达增强,随着抗原刺激延长,表现出腺体增生和胶原沉积的特征越明显。
江满杰李泽卿吴晋蓉周玫王天友张勇王志颐王秋萍
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提高对脊索样胶质瘤的认识。方法对3例脊索样胶质瘤进行光镜、免疫组化标记及电镜观察,并复习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中2例为女性,1例男性,发病年龄32-46岁,主要症状为记忆力下降、头痛、呕吐、昏睡、短期失去知觉等,女性常有月经不调。肿瘤均位于第三脑室附近,直径3-4cm。光镜下瘤细胞呈团簇状或条索状分布于空泡状黏液样基质中。瘤细胞圆形到多边形,胞质红染,未见核分裂,无坏死及血管内皮增殖。肿瘤周边间质内散在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免疫表型示所有瘤细胞表达GFAP和vimen-tin,少数瘤细胞表达S-100及EMA,2例中有灶性瘤细胞表达CKpan及CD34。结论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是一种独特的、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点、组织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电镜检查。
赵飞行汪春年石群立吴晋蓉周航波马恒辉吴波李南云周晓军
关键词:脑肿瘤胶质瘤第三脑室免疫组织化学超微结构
颅内脊索样脑膜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探讨脊索样脑膜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脊索样脑膜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病理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标记及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5例中男性9例,女性6例,发病年龄12 ~54岁,中位年龄27岁;位于幕上6例,幕下9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头晕,部分患者出现面部麻木、嗜睡、视力下降等症状.影像学检查与典型脑膜瘤相似.MRI显示肿瘤结节状,T1WI等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边界较清楚,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均未发现骨质破坏.病理大体观察肿瘤呈结节样,直径2 ~8 cm,切面均呈灰白色,实性、质较软.镜下肿瘤细胞排列成小梁状或索状,间质为富含嗜碱性黏液的脊索样区,局部可见典型的上皮型脑膜瘤结构;脑膜上皮细胞胞质嗜酸性,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颗粒状,缺乏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瘤细胞vimentin均(+),部分EMA(12/15)、D2-40 (6/13)、S-100 (5/15)和CK(2/15)(+);GFAP和brachyury(-).15例中10例获得随访,均存活,其中1例复发.结论 脊索样脑膜瘤为起源于脑膜上皮的少见低度恶性肿瘤,多见于成年人,确诊需结合临床资料和组织学形态,并辅以免疫组化标记;临床需与脊索瘤和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等鉴别.
陈勇周军吴晋蓉余波马恒辉陆珍凤周晓军石群立
关键词:脑膜瘤脊索样脑膜瘤免疫组化
紫外线照射对裸鼠表皮角质层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270nm~320nm)照射对裸鼠表皮角质层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裸鼠经剂量为0.15J/cm2的UVB照射,取材后经多聚甲醛、锇酸和四氧化钌固定后分别进行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UVB照射后,表皮细胞发生改变,表现为表皮增厚并具有一定时间滞后性,即照射后24h和48h未见明显改变,而在72h可见明显增厚。电镜观察显示紫外线照射后72h角质层脂质正常的板层状膜性结构消失,呈现出排列紊乱的中等电子致密絮凝块状结构。照射后96h变化更为明显,可查见角质层角化不全,在其细胞间隙内出现一些大小不等空泡和指纹样结构。结论:UVB照射可导致表皮角质层的形态学变化并有一定时间滞后性。
吴晋蓉吴波周晓军姜少军
关键词:紫外线超微结构皮肤屏障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BPDC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以及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20~70岁;2例表现为淋巴结肿大,2例示多发性皮肤斑块或结节。活检组织形态学显示,淋巴结及真皮和皮下由弥漫浸润的小~中等大小幼稚肿瘤细胞浸润,细胞质稀少,核形不规则,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D4、CD56、CD123、TCL-1和S-100(+)。结论 BPDCN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的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多数病例发生于老年患者,常见皮肤累及;少量病例也可发生于年轻患者或无皮肤受累者。即使给予高强度化疗和同种异体骨髓移植,预后仍很差。
樊祥山吴晋蓉石群立王益华王焱余波陈浩周晓军
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上下气道炎症一致性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通过鼻致敏豚鼠模型抗原激发后上下气道炎症反应测定来研究上下气道的炎症一致性。方法 Hartley系雄性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制备鼻致敏豚鼠模型,OVA滴鼻激发。通过上下呼吸道行为学观察;鼻灌洗液(nasal lavage fluid,NLF)及肺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 fluid,BALF)的细胞分类;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外周血、NLF及BALF中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cationic protein,ECP)、OVA特异性免疫球蛋白(OVA-SIgE)、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浓度;鼻黏膜及支气管黏膜病理组织HE染色,计算嗜酸细胞(eosinophils,Eos)浸润程度。结果①实验动物滴鼻激发后,实验组均出现典型的鼻部症状及呼吸频率改变,实验组的行为学评分和呼吸频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别(P<0.01)。②外周血、NLF和BALF中,实验组OVA-sIgE、ECP和IL-5与各自对照组比较,其差别均有统计学差别(P均<0.05);实验组NLF和BALF中,OVA-SIgE和ECP含量比较,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IL-5含量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770)。③实验组NLF和BALF中淋巴细胞和Eos计数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别(P分别为0.000和0.002);实验组NLF和BALF的淋巴细胞和Eos计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④实验组下鼻甲黏膜、支气管黏膜和肺组织内Eos计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下鼻甲黏膜、支气管黏膜和肺组织黏膜Eos计数相比较,差别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下呼吸道炎症反应具有一致性,且上呼吸道变应性炎症较下呼吸道明显。
江满杰李泽卿吴晋蓉周玫王天友张勇王志颐王秋萍
关键词:嗜酸细胞免疫球蛋白E
电镜组织自动制样机应用体会被引量:1
2008年
陆珍凤姜少军吴晋蓉周晓军石群立夏春印洪林
关键词:电镜
颅内原发性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恶性外周神经鞘膜肿瘤(MPNST)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加深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方法通过光镜及免疫组化对4例颅内恶性外周神经鞘膜肿瘤进行观察,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MPNST中女性2例,男性2例,年龄4-61岁。临床表现包括面瘫、嗜睡、乏力伴呕吐,头晕、头痛伴单眼闭合不全,头痛伴行走不稳。巨检示肿瘤最大径4-12 cm,平均6.3 cm,边界不清;切面灰红色、鱼肉样,部分区域黏液变性,常伴出血、坏死。组织学示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呈弥漫、束状分布,疏密不一,可见黏液样背景。肿瘤细胞梭形、多形性,有明显的异型性。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S-100(+),Ki-67呈高表达。3例随访6-24个月,患者死亡,1例肿瘤复发。结论颅内MPNST少见,预后差。确诊主要依病理学检查及免疫标记。手术切净肿瘤并辅以放疗及合理的化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吴卫平吴晋蓉何燕余波夏春印洪林石群立
关键词:颅内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预后
FISH技术在鉴别上尿路尿道上皮癌与良性疾病引起血尿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作为非创性分子检查方法,用于鉴别上尿路尿道上皮癌(upper urinary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UT-UC)和良性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血尿。方法运用一组荧光标记的DNA探针检测34例UUT-UC患者和33例泌尿系统良性疾病患者血尿脱落细胞中3、7、9、17号染色体异常,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4例UUT-UC患者血尿中25例(73.5%)检测出染色体异常,而良性疾病患者血尿脱落细胞检测出2例发生染色体异常(6.1%)(P<0.001)。结论 FISH检测脱落细胞3、7、9、17染色体异常,可以作为一种非创性方法用于鉴别UUT-UC和良性疾病引起的血尿。
王建东吴晋蓉程文王璇时姗姗周晓军
关键词:尿道肿瘤血尿
电镜在小圆细胞未分化恶性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小圆细胞未分化恶性肿瘤在光镜下表现较为相似且瘤细胞缺乏明显的分化方向,形态学上难以鉴别及确定肿瘤的组织来源。电镜作为临床病理诊断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为小圆细胞未分化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一条辅助通路。本文主要介绍电镜在各种小圆细胞未分化恶性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吴晋蓉周晓军
关键词:电镜诊断与鉴别诊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