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杰斌
- 作品数:33 被引量:224H指数:9
-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徐州市科技局社会发展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动脉血气分析判读Excel电子表格在实习生酸碱平衡紊乱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基于动脉血气分析判读Excel电子表格临床路径在医学实习生酸碱平衡紊乱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名徐州市中心医院实习的2017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名,女28名,年龄22~25岁。将50名学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由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2名资历相似的高年资主治医师,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教学,试验组采用动脉血气分析判读Excel表格设计思路的四步分析法进行临床路径教学,对照组采用经典动脉血气分析判断方法进行教学,比较两组学生教学培训后理论考核成绩、酸碱失衡判读的理解用时,以及师生对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授课前测试成绩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教学培训后试验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93.4±5.1)分]高于对照组学生[(87.4±5.6)分],试验组学生被激发兴趣的比率[84.0%(21/25)]高于对照组[44.0%(11/25)],参与课堂满意度的比率[76.0%(19/25)]高于对照组[40.0%(10/25)],在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的比率[92.0%(23/25)]高于对照组学生[56.0%(14/25)],方便课后自主练习的比率[88.0%(22/25)]高于对照组[44.0%(11/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酸碱失衡判读的理解用时[(88.6±12.5)min]明显少于对照组[(121.6±24.1)min],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教师问卷调查带教效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认为基于血气分析判读Excel电子表格的临床路径辅助教学更有助于理论授课。结论基于动脉血气分析判读Excel电子表格的临床路径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实施酸碱平衡紊乱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对酸碱失衡的理解与判断。
- 李瑞琦吴子健吴杰斌任佳佳翟敬芳
- 关键词:EXCEL电子表格血气分析酸碱失衡
- 微信平台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延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 2019年
- 目的探讨使用微信平台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进行延伸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符合入选标准的VLBWI 100例,根据剔除标准及失访人数,最终纳入实验组42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予以出院健康教育,每月电话随访。实验组出院时予以健康教育,出院后采用微信平台进行延伸护理。观察两组患儿3月龄、6月龄以及12月龄的体重增长情况,再住院率及再住院的患病情况,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3月龄、6月龄以及12月龄的体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47.62%vs 7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住院的患病情况包括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皮肤感染和营养不良。实验组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7.62%vs 9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微信平台对VLBWI进行延伸护理,能够提高家长相关的护理知识,提高参与的积极性,使VLBWI获得有效的护理,提升了对医院的满意度,同时也节省了护理人员的人力、时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杨清麴海晶鹿翠莲张艳艳吴杰斌
- 关键词:延伸护理极低出生体重儿
- 不同通气模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沐舒坦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研究
- 目的:观察不同通气模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沐舒坦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 吴杰斌王彦波刘枭李敏周彬
- 关键词:肺透明膜病高频震荡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沐舒坦早产儿
- 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价值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探讨鼻塞式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在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85例极低出生体重NRDS患儿,随机将患儿分为nDuoPAP组45例,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40例,主要观察两组使用无创呼吸支持后1 h、12 h、24 h的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PaO2/FiO2)、失败例数等。结果 nDuoPAP组无创辅助通气1 h、12 h、24 h评估PaCO2、PaO2、OI与nCPAP组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DuoPAP组与nCPAP组上机失败率(4.44%vs.22.50%)以及呼吸暂停发生率(13.33%vs.3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DuoPAP组与nCPAP组无创通气时间[(3.61±0.97)d vs.(3.44±1.18)d],发生气漏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脑室内出血(IVH)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DuoPAP治疗NRDS,与nCPAP相比更能改善氧合,减少CO2潴留,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比例及并发症。
- 吴杰斌周彬蒋红侠刘娅金宝张艳艳翟敬芳
- 关键词:连续气道正压通气双水平正压通气
- 动脉血气分析电子计算辅助判读的设计与应用:附二例案例分析
- 2022年
- 目的:制作动脉血气分析判读Excel电子表格,快速准确判断酸碱失衡类型,以指导临床处理酸碱紊乱。方法:依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以及酸碱失调预计代偿公式,参考酸碱平衡理论和研究进展,整理酸碱失衡分析流程,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中IF函数编辑公式制作动脉血气分析判读Excel电子表格,输入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实际碳酸氢根(HCO 3-)、钠离子(Na +)、氯离子(Cl -)和代偿时限相关参数,即可自动显示酸碱失衡类型。对徐州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185例次的动脉血气分析分别进行Excel电子表格组与人工组判断,对酸碱失衡类型判断结果及判断时间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酸碱失衡类型判断结果进行比较,正常及单纯型酸碱失衡42例,一致率100%;双重性酸碱失衡107例,一致率97.20%;三重酸碱失衡36例,一致率91.67%。经Kappa一致性检验,Kappa值=0.944;配对卡方检验(McNemar-Bowker Test),两组判断结果一致性好( P=0.223)。Excel电子表格组判断时间明显少于人工组[正常或单纯型酸碱失衡:(32.32±4.26)s比(75.88±19.22)s,双重性酸碱失衡:(31.28±5.31)s比(137.56±37.64)s,三重酸碱失衡:(32.98±4.23)s比(315.09±89.37)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 结论:动脉血气分析判读Excel电子表格,界面简洁,操作简单,能快速准确地对动脉血气分析进行酸碱失衡类型的判断,尤其对三重酸碱失衡更具有优势,能避免pH 7.35~7.45时酸碱失衡类型的漏判。
- 吴杰斌吴子健翟敬芳周彬
- 关键词:EXCEL电子表格血气分析酸碱失衡计算机分析
-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呼吸支持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在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初始呼吸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4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治疗的92例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NHFOV组(n=48,采取NHFOV治疗)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n=44,采取NCPAP治疗)。对2组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一般临床资料,无创通气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疗效,呼吸支持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死亡率,采用成组t检验、χ^(2)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经徐州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审批文号:XZXY-LJ-20170328-006),并且与患儿监护人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一般临床资料比较:2组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性别、出生胎龄与体重及生后1、5 min Apgar评分,入院日龄及分娩前24 h母亲糖皮质激素使用率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组间比较:NHFOV组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无创通气治疗后1 h、24 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别为(45.8±6.5)mmHg(1 mmHg=0.133 kPa)及(40.8±4.7)mmHg,均显著低于NCPAP组的(49.3±5.7)mmHg及(44.2±5.2)mmHg;治疗后1 h、24 h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吸入氧浓度分数(FiO2)比值(P/F)分别为(198.8±30.5)mmHg及(215.1±32.1)mmHg,均显著高于NCPAP组的(176.4±28.1)mmHg及(190.0±29.7)mmHg,并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09、3.301、3.663、3.881,P=0.003、<0.001、<0.001、<0.001)。③2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均为:无创通气治疗后24 h的pH值及治疗后1、24 h的PaCO2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而且治疗后24 h的P/F值高于治疗后1 h,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无创通气疗效比较:NHFOV组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无创通气�
- 翟敬芳吴杰斌刘枭金宝王彦波陈洋王云周广玲周彬
- 关键词: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肺表面活性剂
- 904例早产儿床旁颅脑超声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分析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分析颅脑床旁超声在早产儿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中心医院出生的904例早产儿进行床旁颅脑超声检查,并于1周复查,异常者3d内予头颅CT检查,统计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特点,分析床旁颅脑超声诊断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价值。结果904例早产儿中超声检出脑损伤114例(12.61%),其中脑水肿10例(1.11%);轻度脑室内出血(IVH)90例(9.96%),其中I级62例,Ⅱ级28例;重度ⅣH14例(1.55%),其中Ⅲ级10例,Ⅳ级4例;重度IVH中发生脑白质周围软化3例,重度脑积水1例;轻度IVH患儿出生体重、胎龄、出生1minApgar评分均高于重度IVH组(P〈0.05),其无症状所占比例高于重度IVH患儿(P〈0.05),重度IVH患儿感染、呼吸窘迫综合征、惊厥、呼吸暂停、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内环境紊乱所占比例高于轻度IVH患儿(P〈0.05)。其中重度脑积水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所占比例均高于轻度IVH患儿(P〈0.05)。结论早产儿颅脑损伤缺乏特异性征象,一般胎龄较小、极低体重儿其颅内出血发生率较高,且机械通气是引起颅内出血的不良刺激。而床旁颅脑超声对脑室出血诊断敏感度较高,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必须积极进行床旁超声监测,以尽早检出颅内出血,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 刘枭胡玲周彬吴杰斌金宝
- 关键词:婴儿早产婴儿早产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死亡1例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报道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死亡病例。回顾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死亡病例延误诊治原因有以下两方面:①对该病的认识不足;②患儿出现不明原因的腹胀、呕吐、便血未及时与儿科沟通。认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是目前NEC防治过程中的关键。
- 翟敬芳吴杰斌
-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 不同通气模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沐舒坦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不同通气模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沐舒坦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76例患肺透明膜病(HMD)(Ⅲ~Ⅳ级)机械通气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高频震荡通气(HFOV)组40例和常规机械通气(CMV)组36例。两组在上机初即开始应用PS,HFOV组同时每日静脉给予沐舒坦30 mg/kg。观察两组早产儿上机前后血气指标、相关呼吸功能指标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HFOV组上机1 h、12 h、24 h评估Pa O2、Pa O2/Fi O2、氧合指数(OI=100×MAP×Fi O2/Pa 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Pa O2/(713×Fi O2-Pa CO2/0.8)与CMV组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与CMV组死亡例数、上机时间、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例数、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HFOV、PS、沐舒坦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可以改善其动脉血气指标和呼吸功能指标,改善其氧合,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 吴杰斌周彬翟敬芳金宝张艳艳
- 关键词:肺透明膜病高频震荡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沐舒坦早产儿
- 听力筛查联合耳聋基因检测在新生儿耳聋管理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听力筛查联合耳聋基因检测结合家系验证在新生儿耳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追踪2019年1月—2021年5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分娩的13746例新生儿,分为单一听力筛查组(12204例)和联合筛查组(1542例,听力筛查联合耳聋基因检测),耳聋基因检测阳性者进行父母耳聋基因验证,随访新生儿听力结局,并在耳聋患儿的母亲再次妊娠时进行产前诊断。结果联合筛查组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率高于单一听力筛查组[3.24%(50/1542)vs.1.79%(218/12204)],对耳聋高危儿的检出率也高于单一听力筛查组[6.61%(102/1542)vs.1.79%(218/122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筛查组新生儿耳聋基因总阳性率为6.10%(94/1542),阳性基因由高到低依次是GJB2(2.72%,42/1542)、SLC26A4(1.88%,29/1542)、线粒体12S rRNA(0.97%,15/1542)、GJB3(0.52%,8/1542)。父母耳聋基因验证发现主要突变位点依次分别是c.235delC、IVS7-2A>G、m.1555A>G、c.538C>T。听力筛查未通过的新生儿随访,联合筛查组拒绝进一步检查的比例低于单一听力筛查组[4.00%vs.1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筛查组2例听力下降患儿均佩戴助听器,单一听力筛查组1例患儿1岁时听力下降,耳聋基因是SLC26A4 IVS7-2A>G/GJB2 c.235delC,1岁半接受人工耳蜗治疗,母亲再次妊娠接受产前诊断,随访新生儿听力正常。结论听力筛查联合耳聋基因检测为耳聋高危儿的临床管理和保健提供了一定依据,提高了家庭和医生对其的重视,父母基因验证和产前诊断可能使耳聋家庭获益。
- 谭昆吴杰斌翟敬芳李捷李捷蒋艳丽
-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耳聋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