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素华

作品数:86 被引量:23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8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9篇心肌
  • 17篇心肌梗死
  • 17篇梗死
  • 16篇心动过速
  • 14篇消融
  • 13篇心脏
  • 12篇急性心肌梗死
  • 11篇房室
  • 11篇补体
  • 10篇导管
  • 10篇导管消融
  • 10篇电生理
  • 10篇心电
  • 9篇电图
  • 9篇心肌缺血
  • 9篇缺血
  • 9篇消融术
  • 8篇导管消融术
  • 7篇电生理学
  • 7篇折返

机构

  • 44篇中山大学附属...
  • 42篇中山医科大学...
  • 4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广东医学院附...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赣南师范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丰县人民医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牡丹江市第一...
  • 1篇揭阳市人民医...
  • 1篇黄河中心医院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心血管...
  • 1篇广东省梅州市...

作者

  • 86篇吴素华
  • 52篇马虹
  • 34篇何建桂
  • 26篇廖新学
  • 21篇王业松
  • 21篇董吁钢
  • 20篇唐安丽
  • 15篇柳俊
  • 11篇柳俊
  • 8篇杜志民
  • 6篇曾武涛
  • 6篇黄守坚
  • 5篇叶慧膺
  • 5篇李怡
  • 5篇冯冲
  • 4篇王锦群
  • 4篇唐凯
  • 4篇王礼春
  • 4篇吴楚昆
  • 4篇胡承恒

传媒

  • 8篇中国心血管杂...
  • 7篇中山医科大学...
  • 6篇临床心电学杂...
  • 6篇新医学
  • 4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中华老年心脑...
  • 3篇江苏实用心电...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0
  • 6篇2009
  • 11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5篇2002
  • 8篇2001
  • 10篇2000
  • 4篇1999
  • 5篇1998
  • 3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5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激活补体引起离体豚鼠工作心脏的损伤及CD_(59)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探讨激活补体是否会引起心肌缺血损伤 ,以及膜结合型补体调节蛋白CD59对补体引起的心肌缺血损伤有无保护作用。【方法】 18只豚鼠离体工作心脏随机分为 :A组 (对照组 ) ,在灌注液中加入体积分数为 3%灭活人血浆 +酵母多糖 ;B组 ,在灌注液中加入 3%人血浆 +酵母多糖 ;C组 :在灌注液中加入CD59(45 0 μg) +3%人血浆 +酵母多糖。记录各组处理前及处理后 15、30、45和 6 0min的心外膜心电图ST段变化、冠脉流量 (CF)、心输出量 (CO)、左心室最大内压 (LVPmax)、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 (dp/dtmax)和心率 (HR)。【结果】A组处理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无明显变化 ;B组在接受处理后心外膜心电图出现ST段抬高、HR增加 ,CF、CO、LVPmax和dp/dtmax均下降 ,这些变化以处理后 45min最明显 ;C组除处理后 45~ 6 0min时心率稍增快外 ,其余指标处理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激活补体可直接引起豚鼠工作心脏心肌缺血损伤 ,CD59对补体介导的心肌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
吴素华马虹黄守坚吴楚昆王锦群
关键词:补体激活心脏功能试验CD59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逆行P波及P_(V1)—P_E定位房室旁道被引量:1
1998年
食管调搏是阵发性室上速(室上速)诊断与分型较为理想的无刨方法。然而,食管调搏对房室旁道的定位价值尚有待进一步探讨。为此,我们以心内电生理检查和成功的射频消融确诊的房室旁道所致正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为研究对象,探讨正向型AVRT时逆行p(P′)波、Pv1—P?(AVRT时V1
吴素华马虹
关键词:房室旁道逆行P波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右侧旁道左侧旁道
全文增补中
急性冠脉综合症与补体激活
目的评价各种类型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病人补体激活的情况和补体激活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分为ACS组110例和正常对照组18人。ACS组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51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
吴素华马虹董吁钢何建桂廖新学柳俊曾武涛杜志民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症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炎症补体
文献传递
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9
2008年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TMZ)对冠心病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冠心病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洋地黄类、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TMZ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6个月。治疗前后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评定心功能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的临床显效率(45.0%)和总有效率(92.5%)均较对照组(25.0%和67.5%)显著提高(P<0.01),且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心排血量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或<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TMZ有改善左心功能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作用,是辅助治疗CHF的一种有效安全的药物。
李宁榕黄琦陈海珠吴素华
关键词:曲美他嗪充血性心力衰竭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心肌病伴联律间期极短的多形性室速应用普罗帕酮治疗
1997年
正常QT伴联律间期极短的多形性室速(室速)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1981年Belhassen首次提及以来,国内外陆续有类似病例报导,病人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临床依据,且对维拉帕米治疗反应良好。最近我院收治1倒正常QT伴发极短联律间期多形性室速的患者,有扩张型心肌病的基础。
马虹许元文廖晓星叶慧膺董吁钢吴素华何文
关键词:多形性室速普罗帕酮室早极短联律间距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溶栓治疗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评价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l)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137例住院的AMI患者分为糖尿病组(DM组,38例)和非糖尿病组(非DM组,99例),均在发病12h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与合并症。结果DM组的血管再通率明显低于非DM组(42.10%比65.66%,P<0.05),4周病死率明显高于非DM组(18.42%比6.06%,P<0.05)。两组患者高血压病比例、梗死部位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T2DM的近期疗效较差;但DM组溶栓治疗与未进行溶栓组较溶栓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两组分别为18.42%与37.31%(P<0.05)。高血压、多部位梗死是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刘希宏蒋爱忠吴素华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2型糖尿病静脉溶栓疗效
氯沙坦与福辛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附38例报告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评价氯沙坦与福辛普利联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76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8例)和单药治疗组(38例)。在应用洋地黄、利尿药等基础上,联合治疗组口服福辛普利5~10mg/d,1周后加服氯沙坦50mg/d,2周后依据患者血压和耐受情况调整福辛普利的剂量,最大剂量控制在20mg/d;单药治疗组口服福辛普利5~10mg/d,2周后依据患者血压和耐受情况调整福辛普利的剂量,最大剂量控制在20mg/d,2组均治疗6周。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心功能NYHA分级评估、UCG检查,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单药治疗组(P<0.05)。2组治疗6周后的UCG心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均为P<0.05),且联合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单药治疗组(均为P<0.05)。2组治疗前后血生化、肝功能、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氯沙坦与福辛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赖国华姚秀英王志英袁巍巍吴素华
关键词:氯沙坦福辛普利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超声心动描记术
急性冠脉综合症与补体激活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评价各种类型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病人补体激活的情况和补体激活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分为ACS组110例和正常对照组18人。ACS组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51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28例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31人。检测病人和正常对照健康人血浆C3和C4,CK-MB和肌钙蛋白T(TnT)浓度。结果:STEMI和NSTEMI病人峰值C3水平[分别为(1525±302)mg/L和(1516±289)mg/L]和C4[分别为(423±123)mg/L和(396±68)mg/L]水平高于UA病人和对照组的C3[分别为(1275±172)mg/L和(1072±196)mg/L,P<0.01]和C4[分别为(356±91)mg/L和(182±73)mg/L,P<0.01]。UA病人的C3[(1275±172)mg/L]和C4[(356±91)mg/L]均高于对照组(P<0.01)。ACS病人C3和C4水平在住院的前7d均有明显的变化(P<0.01)。ACS病人峰值C3和C4水平与峰值CK-MB(分别为r=0.51和r=0.46,P<0.01)和肌钙蛋白T(分别为r=0.48和r=0.39,P<0.01)呈正相关。结论:ACS病人血浆C3和C4均明显升高。C3和C4水平与ACS的联系提示补体激活与心肌坏死有关。
吴素华马虹董吁钢何建桂廖新学柳俊曾武涛杜志民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炎症补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脏损害的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唐蓉吴素华唐德焱木厥绪光叶任高
关键词:心脏损害心包积液
房室结慢径消融电生理特性与临床疗效关系探讨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慢径消融时心内电生理改变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对 94例慢 快型AVNRT病人采用射频消融慢径治疗 ,分析消融前后电生理特征、消融时心内电生理改变和消融终点。【结果】 94例均消融成功 ,其中 75例 (80 % )慢径阻断 ,19例 (2 0 % )慢径未阻断 ,其中 2例 (2 % )慢径未阻断者并有 1~ 2个心房回波 ;术后随访 (2 8± 17)月 ,4例术后 1~ 5月复发 ,经再次消融成功。术中 5例消融时呈持续交界心律 ,经消融后仍然有心动过速发作 ,调整靶点后消融成功 ;4例放电时有房室传导阻滞先兆 ,用时间滴定法消融成功。【结论】慢径路消融的理想终点应该是电刺激诱发的心动过速消失 ;消融时出现持续交界心律是安全的 ,部分患者需调整消融靶点提高消融成功率 ;有房室传导阻滞先兆者采用时间滴定法 ,可避免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
唐安丽马虹王业松何建桂柳俊廖新学吴素华
关键词:心动过速房室结导管消融术AVNRT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