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雪梅

作品数:8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玉米
  • 3篇土壤
  • 3篇间作
  • 2篇田间
  • 2篇农田
  • 2篇氨挥发
  • 1篇豆科
  • 1篇行距
  • 1篇穴播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玉米田
  • 1篇杂草
  • 1篇杂草群落
  • 1篇生长发育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效率
  • 1篇水利用
  • 1篇田间杂草

机构

  • 8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作者

  • 8篇吴雪梅
  • 7篇陈源泉
  • 7篇高旺盛
  • 7篇隋鹏
  • 6篇史学朋
  • 5篇熊杰
  • 5篇黄坚雄
  • 2篇聂胜委
  • 2篇孙自广
  • 2篇王彬彬
  • 1篇张建省
  • 1篇石彦琴
  • 1篇李媛媛
  • 1篇李宗新
  • 1篇栾琛
  • 1篇李庶

传媒

  • 2篇玉米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杂草科学

年份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玉米与豆科植物间作对土壤铵态氮及氨挥发的影响
针对目前华北平原玉米生产氮肥过量的问题,采用间作的方式研究玉米与豆科植物间作对土壤铵态氮含量及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就整个生育期而言,与单作相比,玉米间作豆科植物能减少土壤铵态氮含量和土壤氨挥发。各间作处理土壤铵态氮含...
黄坚雄陈源泉隋鹏聂胜委史学朋熊杰吴雪梅高旺盛
关键词:玉米豆科间作铵态氮氨挥发
文献传递
基于文献数据的中国保护性耕作农田的土壤固碳潜力分析
为了解中国目前已开展的保护性耕作农田的土壤固碳潜力,采用总体分析法,收集已公开发表的涉及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SOC)影响的研究论文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实施保护性耕作有助于提高农田耕层SOC,在公开发表的数据...
黄坚雄陈源泉隋鹏高旺盛史学朋吴雪梅熊杰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耕作方式
文献传递
农田温室气体净排放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11年
农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贡献,研究农田温室气体净排放潜力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农田温室气体净排放的涵义,并归纳总结了耕作方式、施肥、水分管理、间套作等农业措施对农田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农田土壤N2O和CH4、农田生产物资的使用所造成的温室气体(主要为CO2、N2O和CH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总体能提高表层SOC含量,减少CH4排放,但减少农田土壤N2O排放的研究尚存在一定的争议,耕作方式亦影响投入,从而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施肥(特别是配施)能提高SOC含量。施氮肥越多,N2O排放量越大,而CH4主要受有机物料的影响较大;水分对减少N2O和CH4排放有相反作用,需综合进行平衡管理;不同的作物品种、间套作模式或促进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此外,本文指出了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注重从系统角度考虑农田温室气体排放,而国内的研究则非常少,提出我国农田温室气体净排放可作为未来研究的一个重点,并对未来研究内容进行了初步归纳总结。
黄坚雄陈源泉隋鹏高旺盛王彬彬吴雪梅熊杰史学朋孙自广
关键词:农田温室气体净排放影响因素
玉米与不同植物间作对田间杂草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2008年和2009年对玉米苗期-拔节期、喇叭口期-授粉期、成熟期田间杂草群落的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进行监测。结果显示,玉米与向日葵、苜蓿、甘薯、花生间作系统中,玉米-向日葵间作模式能明显降低田间杂草总密度和生物量,但抑制效果随着玉米的生长,越到后期效果越不明显,第二年的抑制效果也明显弱于第一年。2008年,玉米-向日葵间作处理杂草总密度在苗期-拔节期、喇叭口期-授粉期、成熟期分别是对照的44.46%、43.64%和76.23%,总干重分别是对照的12.65%、20.77%和58.14%;2009年,总密度在各时期分别是对照的78.33%、81.19%和88.26%,总干重分别是对照的52.99%、88.28%和83.55%。此外,玉米-向日葵间作还能提高成熟期田间杂草的生物多样性,2008年多样性指数是对照的1.15倍,2009年是对照的1.13倍。玉米与苜蓿、甘薯、花生间作模式与对照相比不能降低甚至还增加了田间杂草的发生与危害,但均比对照提高了杂草的生物多样性。初步表明,玉米与向日葵间作,既能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又有一定的控制杂草效果。
史学朋栾琛陈源泉隋鹏吴雪梅黄坚雄李庶高旺盛
关键词:玉米田间作杂草群落生物多样性
不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群体光、水利用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吴雪梅
关键词: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质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采用空间位移法,将砂土、砂质黏壤土、砂质壤土3种不同质地土壤移到同一地点的水泥池小区上,研究土壤质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免耕还是翻耕,玉米产量均表现为砂质黏壤土>砂质壤土>砂土。不同质地的土壤玉米产量均表现为翻耕比免耕高,但差异不显著。根据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不同土壤质地条件下玉米产量的差异主要由单穗粒重和千粒重的变化引起。
熊杰隋鹏石彦琴吴雪梅张建省陈源泉高旺盛
关键词:玉米土壤质地
玉米与不同植物间作对田间氨挥发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从农作物种植模式角度出发,研究玉米与不同作物间作条件下农田土壤氨挥发特征。【方法】采用田间通气法,2008—2009两年设置大田试验,研究玉米与大豆、黑麦草、苜蓿以及花生间作对田间土壤NH3挥发的影响。【结果】两年的试验结果初步显示,在玉米各个生育时期玉米‖黑麦草和玉米‖大豆模式的田间NH3挥发多数高于玉米单作(对照)处理,而玉米‖花生和玉米‖苜蓿模式在玉米各个时期的NH3挥发基本都低于对照模式;整个玉米季,玉米‖花生和玉米‖苜蓿模式的田间NH3挥发总量低于玉米单作模式,分别可减少6.77—17.42 kg.hm-2、1.53—23.63 kg.hm-2。【结论】在玉米生产中通过引入适宜的植物与其间作对于降低田间NH3挥发量具有可行性。
聂胜委陈源泉隋鹏高旺盛黄坚雄李媛媛熊杰史学朋吴雪梅孙自广
关键词:玉米间作氨挥发
玉米空间布局种植方式研究进展评述被引量:33
2012年
通过调配种植株距、行距改变玉米种植的空间布局,有助于改善田间微环境,提高光、热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提高玉米产量较为可行的方法之一。在前人对空间种植方式改进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玉米主要空间布局种植方式,包括单株等行距种植、宽窄行种植、一穴多株种植及相邻行错位种植方式,对这4种种植方式的优、缺点以及由于空间微生境变化产生的竞争进行评述;分析不同空间布局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对下一步研究重点进行展望,为进一步完善玉米高产种植制度提供参考。
吴雪梅陈源泉李宗新史学朋王彬彬高旺盛隋鹏
关键词:玉米行距穴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