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雪琴

作品数:6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种群
  • 3篇观光木
  • 3篇ISSR
  • 2篇天然种群
  • 2篇迁地
  • 2篇迁地保护
  • 2篇ISSR标记
  • 1篇植物
  • 1篇人工种群
  • 1篇种群遗传
  • 1篇自然种群
  • 1篇聚类分析
  • 1篇ISSR-P...
  • 1篇ISSR-P...
  • 1篇ISSR标记...
  • 1篇ISSR分析
  • 1篇濒危
  • 1篇濒危植物
  • 1篇伯乐树

机构

  • 6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6篇吴雪琴
  • 5篇徐刚标
  • 3篇梁艳
  • 3篇申响保
  • 1篇刘雄盛
  • 1篇胡尚力
  • 1篇肖玉菲
  • 1篇王爱云
  • 1篇陈娟
  • 1篇郝博搏
  • 1篇张合平
  • 1篇覃建庸
  • 1篇蒋桂雄
  • 1篇张玉梅

传媒

  • 2篇林业科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南岭山地伯乐树天然种群和人工种群遗传多样性比较被引量:11
2012年
为评价伯乐树迁地保护林的遗传完整性,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南岭山地伯乐树2个人工种群和4个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7条引物共检测出86个条带,其中62条为多态条带;各种群多态条带百分比(PPB)和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HPOP)分别为36.05%~53.49%和0.2040~0.3079;天然种群PPB和HPOP分别为70.93%和0.3882,高于人工种群(PPB=53.49%,HPOP=0.2941)。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天然种群的遗传分化(ΦST=0.3407)明显高于人工种群(ΦST=0.2248)。研究结果认为,伯乐树在物种水平和种群水平都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已建立的迁地保护种群不能有效地保护南岭地区天然种群的遗传完整性,建议营建人工迁地保护种群尽可能地从多个不同种群中收集种质材料。
梁艳徐刚标张合平吴雪琴申响保王爱云
关键词:伯乐树ISSR天然种群人工种群
珙桐天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分析被引量:18
2012年
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来自11个天然珙桐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5条引物能扩增出稳定、清晰且具多态性的条带,共扩增出77个条带。其中74个为多态,多态条带百分率(PPB)为96.10%;各种群PPB值为37.66%~63.64%,平均为54.07%。种内Shannon多样性指数(HSP)为0.4849,种群内Shannon多样性指数(HPOP)为0.1886~0.3274,平均为0.2774。这表明珙桐在物种和种群水平上均维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分子方差分析显示,种群间与种群内遗传变异分别占总遗传变异的46.22%,53.78%,种群间呈高度遗传分化。种群间遗传距离与对应的地理距离呈显著正相关(r=0.546,P<0.01)。UPGMA法聚类分析将11个珙桐种群分为3组。研究结果为珙桐遗传资源保护策略制定提供有价值的种群遗传学信息。
张玉梅徐刚标申响保吴雪琴覃建庸陈娟
关键词:ISSR
濒危植物观光木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21
2014年
采用筛选的8条ISSR引物对濒危植物观光木13个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物种和种群水平上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分别为79.67%和46.84%,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880和0.2192,与木兰科其他近缘植物相比,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分子方差分析表明,观光木野生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3752,种群间存在显著的遗传距离;STRUCTURE分析和UPGMA聚类表明,参试的13个野生种群可分为3大类群;相关性分析表明,种群间遗传距离与其地理距离呈显著正相关。南昆山、笔架山、弄相山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建议优先加以保护。
徐刚标吴雪琴蒋桂雄胡尚力刘雄盛肖玉菲郝博搏
关键词:观光木ISSR标记
南岭地区观光木自然和人工迁地保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8
2013年
迁地保护是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重要措施。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是古老的孑遗树种,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营建迁地保护林是对其进行保护的重要手段,但已经营建的迁地保护林每个种群目前只保存下来几十株个体。为了评价这些迁地保护林的遗传多样性现状,作者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南岭地区观光木3个人工迁地保护种群和4个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16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362个条带,其中301个为多态条带,多态条带百分比(P)为83.2%,各种群P值为37.9–62.2%,平均为53.1%,表明观光木在物种和种群水平都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自然种群总体P值和Shannon信息指数(I)(80.9%,0.3629)均高于人工迁地保护种群(66.6%,0.2990),说明人工迁地保护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种群结构分析表明3个人工迁地保护种群均有可能来源于源口自然种群。4个自然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495,表明自然种群间存在显著遗传隔离,基因流受阻和生态环境差异是造成种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在今后的迁地保护工作中,我们建议从不同生态地理区收集种质材料,并在不同生态类型区开展迁地保护工作,同时开展观光木种群生态生殖生物学研究。
吴雪琴徐刚标梁艳申响保
关键词:ISSR自然种群迁地保护
南岭地区观光木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 Chun)为木兰科植物,是古老的孑遗树种,对研究古代植物区系、古地理、古气候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目前,观光木天然种群量小,多数种群仅剩下几株甚至1株散生木,为偶见种,...
吴雪琴
关键词:ISSR分析迁地保护聚类分析
文献传递
观光木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被引量:6
2012年
利用正交设计实验对影响观光木ISSR-PCR扩增的主要因素(模板DNA、引物、dNTPs、Mg2+的浓度,TaqDNA聚合酶的用量以及退火温度)进行优化,建立观光木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结果表明:最佳反应体系(20μL)为:模板DNA50 ng,引物0.4μmol/L,dNTPs 0.25 mmol/L,MgCl22.5 mmol/L,Taq DNA聚合酶1.25 U。扩增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1 min,55℃退火30 s,72℃延伸90 s,35个循环;72℃延伸7 min;4℃保存。该反应体系的建立,为观光木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了客观可靠的方法。
吴雪琴徐刚标梁艳王家庆
关键词:观光木ISSR-PC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