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凯
- 作品数:44 被引量:491H指数:12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临床检验基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践与探讨被引量:5
- 2010年
- 吴晓莉许健张婷周云凯
- 关键词:设计性实验医学检验专业专业课理论课实验课
- 棕榈子药效部位体内抗肿瘤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对棕榈子药效部位化学成分进行鉴别,并对其体内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研究,为进一步新药开发奠定基础。方法以MTT法为指导,结合经典化学反应对棕榈子活性部位药效成分进行鉴别,并建立体内H22荷瘤模型,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探讨。结果经典化学反应鉴定结果表明,棕榈子中抗肿瘤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正丁醇部位,其主要成分为缩合鞣质,含量将近50%;ICR小鼠口服给予正丁醇部位160mg·kg-1左右,其体内对H22肿瘤的抑瘤率可达44.21%。结论棕榈子中主要的抗肿瘤活性成分为缩合鞣质,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值得研究开发。
- 周晖陈小会章亮田国燕顾磊蒋福升周云凯丁志山
- 关键词:鞣质抗肿瘤
- 我国高校环境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改革浅探被引量:3
- 2012年
-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复杂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该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提出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应采取的思路和具体途径,旨在为我国环境科学专业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 白秀玲周云凯
- 关键词:环境科学专业
- 棕榈子提取物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对棕榈子提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用乙醇回流提取棕榈子,然后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并以MTT为指导,对活性部位利用大孔树脂做进一步跟踪分析;最后,通过经典显色法,对活性组分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MTT结果表明,正丁醇部位对HepG2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最强,其IC50为(24.01±2.56)μg·mL-1;然而,大孔树脂分离富集并没有明显增强抗肿瘤活性;通过经典显色法,初步确定活性组分为鞣质。结论棕榈子正丁醇层是主要的抗肿瘤活性部位,鞣质极可能为其主要活性成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陈小会周云凯蒋福升施宁川丁志山
- 关键词:抗肿瘤MTT法鞣质
- 黄河下游典型湿地土壤养分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12
- 2024年
- 土壤中碳氮磷钾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必要养分元素,其含量和生态化学计量比能够反映土壤质量与养分限制状况.选取黄河下游河南段的花园口黄河浮桥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方差分析、冗余分析和线性回归拟合等研究方法,分析黄河下游典型湿地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碱解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明确土壤养分的限制性元素,揭示影响湿地土壤养分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关键理化因子.结果表明,湿地土壤ω(SOC)、ω(TN)、ω(TP)、ω(TK)、ω(AN)、ω(AP)和ω(AK)的均值分别为:5.46 g·kg^(-1)、0.60 g·kg^(-1)、0.28 g·kg^(-1)、17.06 g·kg^(-1)、13.75mg·kg^(-1)、6.54 mg·kg^(-1)和158.56 mg·kg^(-1),其空间分布呈现出从河岸向滩地波动增加的变化趋势,高植被盖度区普遍高于低植被盖度区,且土壤SOC、TN、TP和TK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土壤C/P、C/K、N/P和N/K呈现出和土壤养分一致的变化趋势,而C/N则相反;土壤SOC、TN、AN、N/P和N/K变异系数超过50.00%,其空间差异性较强;湿地土壤C/N均值为11.882,接近中国土壤均值,而C/P和N/P的均值分别为49.119和4.516,两者均低于中国土壤平均水平,并且土壤N/P远小于14,研究区土壤受N限制;土壤黏粒占比和电导率共同解释了土壤养分变异与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变异的61.4%和43.9%,是影响花园口黄河浮桥湿地土壤养分和生态化学计量比的主要理化因子.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黄河下游湿地土壤养分及其影响因素的认知,为黄河下游湿地生态修复与管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 王传盈王凯月王浩然张梦迪周云凯
- 关键词:土壤养分土壤理化性质
- 鄱阳湖湿地灰化苔草生长季氮磷含量与储量的变化被引量:11
- 2018年
- 湿地植物在营养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植物氮磷元素的吸收、分配和积累特征对于正确理解氮磷循环关键过程及其生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野外实地观测和室内实验分析,研究了鄱阳湖淡水湿地灰化苔草春草生长季内不同部位生物量、氮磷含量及氮磷储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内,灰化苔草各部位生物量随时间推移而增加,地上部分生物量在各生长期均高于地下部分,地下部分生物量积累速率相对稳定,而地上部分和总体平均积累速率表现为生长前期高于生长后期;各部位氮磷含量经历了先减少再增加的变化过程,其中地上部分氮元素在灰化苔草生长的中后期显著高于地下部分,而磷元素在中前期两者差异更为显著;生物量与氮磷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是灰化苔草氮磷储量动态变化的主导因子,氮磷元素主要储存在灰化苔草的地上部分;研究期间灰化苔草平均氮磷比介于3.32—3.83之间,按营养限制理论进行判断,氮元素可能是灰化苔草生长的限制性营养因子。
- 白秀玲周云凯王杰华李文丽
- 关键词:氮磷含量生物量鄱阳湖湿地
- 临床检验开放式实验教学结合科学研究的探索
- 临床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实验项目繁多,实验方法多种多样,实验课时比例大,授课内容兼具形态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方法,涉及的试验器材多,因此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要求高。临床检验实验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
- 许健吴晓莉周云凯张婷任军
- 文献传递
- 东洞庭湖与大通湖水体沉积物和生物体中Cd Pb Hg As的含量分布及相互关系被引量:23
- 2008年
- 于2005年11月采集了东洞庭湖与大通湖区的湖水、沉积物和生物样品,并测定了水、沉积物和水生生物样品中重金属(Cd、Pb、Hg、As)的含量。结果表明,东洞庭湖与大通湖区的湖水绝大部分都属于Ⅰ类水质,且Cd、Pb、Hg的含量低于洞庭湖湖水的背景值,As的含量高于洞庭湖湖水的背景值。沉积物中的Cd、Pb、Hg、As的含量都高于相应的洞庭湖沉积物背景值,其中以岳阳港和鹿角附近的沉积物中Cd、Pb、Hg、As的含量最高,是污染最严重的地方,且高于美国和加拿大淡水沉积物的上限,很有可能会对周围的生物体产生危害。不同鱼类中重金属含量的大小顺序是:中下层鱼类>中上层鱼类,肉食性鱼类>植食性鱼类,方形环棱螺肉体中重金属含量是东洞庭湖的东岸大于东洞庭湖的西岸,以鹿角和岳阳港最高,且鱼类和螺类重金属含量都没有超过无公害水产品的限量标准和人体消费标准,是比较安全放心的食品。
- 祝云龙姜加虎黄群孙占东王红娟周云凯
- 关键词:湖水沉积物鱼肉
- 白及须根和块茎总酚含量的测定被引量:34
- 2012年
- 目的:测定白及块茎和须根中总酚的含量。方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采用folin-酚比色法测定白及块茎和须根中的总酚含量。采用TLC对白及须根和块茎进行定性比较。结果:采用folin-酚比色法测定白及中总酚含量,准确度好,精密度高。没食子酸对照品在5~25μg的范围内线性良好,标准曲线方程为Y=0.033 2X+0.000 1。白及须根中的总酚含量为0.895%,块茎中的总酚含量为0.394%。TLC结果表明,白及须根的斑点比块茎多。结论:白及须根中总酚含量高于块茎。
- 周云凯李伟平田莎莎马丹丹蒋福升丁志山
- 关键词:白及总酚须根块茎薄层色谱
- 近43年岱海湖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09年
- 利用岱海湖区的气象观测资料,对岱海湖区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近43年来,岱海湖区气温呈现出明显的升高趋势,其中20世纪90年代上升幅度为最大,高出多年平均水平0.63℃;而湖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则呈现出减少趋势,其变化倾向率分别为-9.64mm/10 a和-12.98 mm/10 a;结合大气干旱指数的计算结果,对岱海湖区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阶段性划分,其中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为相对冷湿期,80年代是冷湿向暖干发展的过渡期,而90年代以后湖区则呈现出明显的暖干化趋势。
- 周云凯姜加虎
- 关键词:岱海气温降水量蒸发量干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