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强
- 作品数:37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倍他乐克治疗老年高血压12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05年
- 裴瑞泽高艳霞凌丽萍凌丽萍李文袁国胜
- 关键词:内科学倍他乐克老年高血压
- 血清肌钙蛋白I与柯萨奇病毒特异性抗体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被引量:3
- 2004年
- 裴瑞泽高艳霞袁国胜白清中周强
- 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 2003年
- 目的 探讨阿托伐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 4 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反复发作患者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采用阿托伐汀 2 0mg每晚顿服治疗 ,疗程 3 0d。观察和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ST -T改变及平板运动试验变化 ,并与 4 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仅行常规治疗患者作对比。结果 阿托伐他汀在控制心绞痛有效率和缺血性ST -T改变的恢复率方面 ,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 ,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也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 裴瑞泽周强李文袁国胜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缺血UA
-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QT离散度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意义
- 目的研究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后QT离散度(QTr)变化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47例,冠状动脉正常者49例。分析比较两组活动平板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2 min及 4 min的12导联心电图QT...
- 周强
- 文献传递
-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 方法 1995~ 2 0 0 2年我们共诊治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病人 2 4 4例 ;其中 6 9例系单纯性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占 2 8 3% ;98例合并有心脏病 ,占 4 0 1% ;77例有可疑心脏病 ,占 31 6 %。 结果 某些心脏病固然是引起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因素 ,然而健康人群中也不乏左前分支传导阻滞者 ,我们对患者进行随诊观察发现 ,LAH呈良性状态 ,不引起心脏骤停 ,预后是良好的 ,这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不同。 结论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取决于引起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疾病本身、是否进展和恶化 ,治疗应针对原发病。对SLAH者无需治疗 。
- 裴瑞泽周强袁国胜
- 关键词:左前分支传导阻滞预后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3年
- 周强彭永华裴瑞泽
-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头面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疗效观察
- 国产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欣维宁)在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3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常规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67例),疗程均为24h。结果替罗非班组24h及30d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h:3.0%vs14.9%,30d:6.0%vs25.4%,P〈0.01)。替罗非班组肌钙蛋白T(cTnT)峰值水平(1.5±0.6)μg/L及24h平均水平(1.2±0.6)μ/L均明显较对照组[(2.4±0.5)μg/L和(1.8±0.4)μg/L]低(P均〈0.01)。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均未见大出血或小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0.8%和19.1%,两组之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并能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且安全性好。
- 周强李皓亮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替罗非班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前并发心室颤动的预测模型构建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构建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并发心室颤动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2022年71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介入治疗前有无心室颤动分成两组。应用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危险因素,然后使用Lasso回归筛选全部变量,合并共同变量,并与实际相结合,绘制列线图对心室颤动发生概率进行预测。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UC)、Harrell的C指数和校准曲线用于评估和内部验证该模型的性能。应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该模型的临床效用。结果: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前并发心室颤动的预测因素有年龄>57岁、Killip分级、左室射血分数≤41%、心率>90次/min、心绞痛、心房颤动、吸烟史、降脂药物使用。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和差异变量,构造可信度比较高的列线图预测心室颤动的发生概率。结论:基于年龄、Killip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心率、心绞痛、心房颤动、吸烟史、降脂药物等因素,构建了具有一定可信度的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前并发心室颤动的模型。
- 陈红珍刘幸娟郝琦周强赵巧燕
- 关键词:心室颤动列线图
- 华法令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预防脑梗塞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05年
- 裴瑞泽周强李皓亮李文高艳霞
- 关键词:华法令非瓣膜病房颤脑梗塞
- 心脏移植早期死亡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索影响心脏移植受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4月至2022年6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心脏移植的163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者早期(术后90 d)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132例)和死亡组(31例),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选出危险因素变量,绘制列线图对早期死亡概率进行预测,利用ROC曲线(AUC)下面积、Harrell的C指数和校准曲线用于评估和内部验证该模型的性能。应用决策曲线分析来评估其临床效用。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在机械通气、神经系统病变、体外膜氧合使用、红细胞计数≤3.52×1012/L、肺动脉平均压力>27 mmHg、肺血管阻力>4.01 Wood Unit、白蛋白≤33 g/L、天冬氨酸转氨酶>50 U/L、血红蛋白≤108 g/L、血小板计数≤109×109/L、总胆红素>57μmol/L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是心脏移植受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和差异变量,围绕血红蛋白≤108 g/L、白蛋白≤33 g/L、血小板计数≤109×109/L、总胆红素>57μmol/L、天冬氨酸转氨酶>50 U/L、神经系统病变和肺动脉平均压>27 mmHg 7个变量,构造的列线图用来预测心脏移植早期死亡概率,其模型评估AUC曲线下面积0.917,C指数0.910,校准曲线良好,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该列线图可使心脏移植受者受益。结论:根据心脏移植受者实际情况和差异变量构造的列线图用来预测心脏移植受者早期死亡概率可信度高,对心脏移植受者的选择和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孙瑞雪周强周志明耿博陈红领陈健超杨斌
- 关键词:心脏移植列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