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振东

作品数:19 被引量:111H指数:7
供职机构: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课题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骨折
  • 6篇关节
  • 4篇细胞
  • 4篇疗效
  • 4篇关节炎
  • 3篇软骨
  • 3篇微创
  • 3篇内固定
  • 3篇基质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多平面
  • 2篇多平面重建
  • 2篇形态发生蛋白
  • 2篇性关节炎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化
  • 2篇血管形成
  • 2篇早期康复

机构

  • 12篇中国医科大学
  • 9篇沈阳市第四人...
  • 1篇沈阳医学院奉...

作者

  • 18篇周振东
  • 11篇杨军
  • 7篇李建军
  • 6篇张钦明
  • 4篇李泓
  • 4篇董宝铁
  • 3篇顾海伦
  • 3篇郑刚
  • 2篇丁立峰
  • 2篇高伟
  • 2篇费良健
  • 1篇顾始伟
  • 1篇张传辉
  • 1篇娄德全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胶原在创伤关节软骨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4
2011年
背景: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胶原参与关节软骨组织机体生理重建及病理破坏。目的:观察膝关节骨软骨缺损及表面软骨缺损动物模型关节软骨组织中胶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变化。方法: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骨软骨缺损组在双膝关节制作骨软骨缺损模型,表面缺损组在双膝关节制作表面软骨缺损,对照组双膝关节制作关节囊切开。分别于术后4、8、12周取股骨髁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Ⅱ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骨软骨缺损组术后4周缺损中有少量新生组织生成,8及12周可见到纤维组织填充,修复组织细胞外基质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阴性,关节软骨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表达增高。表面缺损组表面软骨缺损4及8周未见修复迹象,12周可见微量纤维组织填充,细胞外基质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阴性,术后表面缺损组关节软骨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3表达增高。对照组关节软骨组织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阴性,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基质金属蛋白酶3低表达,无形态学异常改变。说明机械性损伤可以导致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成分发生改变,丧失其原有的生物学特性而退变,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损伤后的软骨组织中表达增高,使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增加,是导致关节软骨退变的重要因素。
杨军娄德全周振东张钦明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胶原关节软骨退变关节软骨缺损骨关节炎
微创接骨板内固定联合早期康复疗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观察微创接骨板内固定联合早期康复疗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64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接骨板内固定及早期康复疗法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优22例,良8例,及格2例,差0例,优良率93.75%;对照组分别为14、10、5、3例和75.00%;两组优良率相比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80.0±9.6)ml、骨性愈合时间(126.7±3.8)d,对照组分别为(260.0±18.2)ml、(144.5±7.1)d,两组相比,P均<0.05。观察组术后伤口皮肤出现局部感染1例,对照组9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1。结论微创接骨板内固定联合早期康复疗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安全有效。
周振东杨军顾海伦
关键词:胫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康复疗法
miR-214-5p靶向SEMA4C基因调控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分子机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miR-214-5p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RA-FLSs)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和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根据转染物将RA-FLSs细胞分为miR-NC组、miR-214-5p组、si-NC组、si-SEMA4C组、anti-miR-NC组、anti-miR-214-5p组、miR-214-5p+pcDNA-NC组和miR-214-5p+pcDNA-SEMA4C组。qRT-PCR检测RA-FLSs中SEMA4C mRNA和miR-214-5p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EMA4C、CyclinD1、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测定RA-FLSs细胞增殖率和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R-214-5p与SEMA4C间的调控关系。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在RA-FLSs细胞中miR-214-5p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而SEMA4C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miR-NC和si-NC组比较,miR-214-5p组和si-SEMA4C组RA-FLSs细胞的增殖率和侵袭细胞数均下降,CyclinD1、MMP-2和MMP-9蛋白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结果显示,miR-214-5p靶向负调控SEMA4C蛋白表达;与miR-214-5p+pcDNA-NC组比较,miR-214-5p+pcDNA-SEMA4C组RA-FLSs细胞增殖率和侵袭细胞数均升高,CyclinD1、MMP-2和MMP-9蛋白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214-5p通过靶向SEMA4C基因调控RA-FLSs细胞增殖和侵袭,miR-214-5p有望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分子诊断和治疗的靶点。
董宝铁李泓高伟周振东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增殖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治疗决策中的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中的诊断及手术指导意义.方法 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对10例合并骶神经损伤的骶骨骨折患者采用显示骶神经根管全长的骶骨双斜位MPR技术,观察骶神经根管骨折情况以及骨块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30~5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30 d.致伤原因:车祸伤6例,重物砸伤3例,挤压伤1例.将所有患者进行双斜位(45°斜冠状位和30°斜矢状位)MPR检查后可清晰的显示骶神经根管的骨折情况,并进行临床验证.结果 根据临床表现、美国国立脊髓损伤学会和国际截瘫学会的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进行临床诊断:S1神经根损伤6例,S2神经根损伤2例,S1、S2神经根均损伤2例,经双斜位MPR检查后发现S1神经根管有骨折块进入3例,S2神经根管1例,S1、S2神经根管均有骨折块进入2例,此6例患者经手术证实(术中所见S1、S2神经被骨折块压迫),去除压迫后症状明显缓解,平均12周症状消失;而其余4例患者(S1神经损伤3例,S2神经损伤1例)经双斜位MPR检查后未发现骨折块进入骶神经根管(考虑单纯神经挫伤),予保守治疗平均13周症状消失.结论 骶骨双斜位MPR技术对于骶神经损伤性质的判定、定位诊断以及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作为骶骨骨折的常规检查.
杨军郑刚周振东张传辉张钦明
关键词:骨折骶骨神经病学检查X线计算机
miR-1286a对MIA诱导的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miR-1286a对碘乙酸钠(MIA)诱导的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的调控机制。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实验检测正常软骨组织、骨关节炎软骨组织和不同处理方式的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中miR-1286a、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表达;用脂质体法将MIA+antimiR-NC(转染anti-miR-NC)、MIA+anti-miR-1286a(转染anti-miR-1286a)、MIA+anti-miR-1286a+si-NC(共转染anti-miR-1286a和si-NC)、MIA+anti-miR-1286a+si-XIAP(共转染anti-miR-1286a和si-XIAP)转染至MIA诱导的骨关节炎软骨细胞;流式细胞术、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的凋亡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XIAP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细胞的荧光强度。结果:miR-1286a在骨关节炎软骨组织和MIA诱导的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中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MIA诱导的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Caspase-3上调,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抑制miR-1286a后则具有相反的作用。miR-1286a可抑制野生型XIAP细胞的荧光活性,并且抑制miR-1286a后上调XIAP。抑制XIAP还可逆转抑制miR-1286a对MIA诱导的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调控作用。结论:抑制miR-1286a可减轻MIA诱导的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其机制与靶向XIAP相关。
董宝铁李泓高伟周振东
关键词:凋亡氧化应激
高压氧辅助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及对血运的影响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究高压氧辅助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并分析其对骨折处皮肤血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骨一科的10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高压氧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6个月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折处皮肤血运情况、骨折愈合情况、骨密度及膝、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和对照组VAS、骨折愈合结痂评分、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VAS、骨折愈合结痂评分及骨密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处皮肤血运不良发生率为14.0%,明显低于对照组(32.0%)(P<0.05),而膝、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58.0%,高于对照组(38.0%)(P<0.05)。术后6个月,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VAS显著降低,骨密度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折处皮肤血运不良发生率、骨折愈合结痂评分,以及膝、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辅助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能够加速骨折处皮肤血运重建,减少组织水肿坏死,促进骨折愈合及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可作为胫骨中下段骨折的辅助治疗手段。
周振东董宝铁费良健牛续光李子龙李泓
关键词:高压氧胫骨中下段骨折血运
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
2020年
目的:研究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在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筛选出其中203例作为本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术式的不同分为100例观察组和103例对照组.将常规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应用在对照组中,将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应用在观察组中.比较2种不同术式下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止痛药用量和术后引流量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数据均少于对照组,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数据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在治疗后生活质量、髋关节Harris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数据均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数据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周振东李泓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小切口股骨颈骨折外侧入路
CT引导下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空心钉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疗效.方法 45例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男20例,女25例;年龄15~58岁.交通伤28例,高处坠落伤17例.其中骶骨骨折14例(Dennis Ⅰ型5例,Ⅱ型9例),骶髂关节脱位12例,骶骨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6例,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合并骨盆前环损伤9例,合并肢体其他骨折4例.牵引复位,在CT室中应用体表定位纸定位入针点,局部麻醉下采用经皮空心钉固定骶髂关节,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45例共置入空心钉72枚,手术时间21~68 min(平均37 min),术中出血约30~75 ml.38例获得随访,时间6~26个月.根据Majeed评分标准,患者评分72~96分,平均90.3分,优33例,良2例,优良率92%,无医源性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及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定位准确,内固定稳定,手术操作安全可靠,联合早期功能锻炼,疗效肯定,是固定骨盆后环损伤的最佳治疗方法之一.
杨军周振东李建军顾海伦张传辉
关键词:骶髂关节微创
动态压力联合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转染促进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初步探讨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HIF-1α促进ADSCs成软骨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观察动态压力联合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转染对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HIF-1表达的影响.采用I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纯化、扩增兔ADSCs.构建稳定表达pcDNA3.1-IGF-1的细胞株,以5×107/ml的密度接种于壳聚糖/明胶复合支架材料上,分组培养:A组(空白对照组)接种未转染基因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B组(IGF-1组)接种稳定转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C组(压力组)与D组(压力+IGF-1组)分别为A、B组的细胞/支架复合物于压力型生物反应器中动态培养(2%at 0.1Hz),连续培养7 d.进行形态学观察,MrTT法绘制细胞增殖曲线,并应用Di1荧光标记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分布情况.比较组织工程软骨中糖胺聚糖(GAG)含量和相关基因(IGF-1,HIF-1α,Ⅱ型胶原和Sox-9)相对表达的差异.结果 形态学观察,MTr,Dil荧光标记,GAG含量测定以及实时聚合酶链反应结果均显示A组<C组<B组<D组.实验证实单纯基因转染组的HIF-1α、Sox-9等基因表达水平和GAG含最明显高于单纯压力组,而二者联合培养则能够获得更为显著的效果,其结果远大于二者简单的加合.结论 三维立体培养条件下,动态压力与IGF-1基因转染联合作用明显促进细胞自身分泌内源性IGF-1 IGF-1与动态压力刺激均明显上调兔ADSCs HIF-1α的表达水平,并且二者存在协同作用.HIF-1α表达上调对促进兔ADSCs成软骨分化、增殖以及分泌细胞外基质均具有重要作用.
杨军张传辉李建军周振东张钦明
关键词:软骨干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微创经皮固定及早期康复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价微创经皮固定及早期康复治疗法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50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固定及早期康复治疗法.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优良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发热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且也无感染、患肢缩短、骨盆扭转变形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创经皮固定及早期康复治疗法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疗效佳,而且相对安全,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周振东杨军李建军
关键词: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微创康复疗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