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梦

作品数:8 被引量:50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旅游
  • 3篇乡村
  • 3篇乡村旅游
  • 2篇时距
  • 1篇地区文化
  • 1篇融合型
  • 1篇融合性
  • 1篇社会凝聚力
  • 1篇视域
  • 1篇体育
  • 1篇体育文化
  • 1篇拍照
  • 1篇贫困
  • 1篇贫困治理
  • 1篇文体
  • 1篇旅游地
  • 1篇旅游型
  • 1篇媒介
  • 1篇民族
  • 1篇民族地区

机构

  • 8篇大连理工大学
  • 5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周梦
  • 3篇卢小丽
  • 1篇罗静
  • 1篇张祥
  • 1篇杜志达
  • 1篇张春燕
  • 1篇李星明
  • 1篇罗静

传媒

  • 1篇旅游科学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农业经济问题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工程管理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从“核心-边缘”到空间正义: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被引量:1
2023年
新发展阶段下中国的减贫工作重心已经从脱贫攻坚转向共同富裕。聚焦乡村旅游情境,基于“核心-边缘”与空间正义理论,以江西婺源李坑村为案例,剖析乡村旅游地相对贫困的空间非正义表征与机理,揭示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模式与路径。研究发现:生产要素回流、人民主体性回归、空间秩序再建构、物质与精神双重发展是乡村旅游与共同富裕价值互嵌的底层逻辑。乡村旅游地相对贫困问题源于地理、产业、资源、决策等多维空间的“核心-边缘”结构,非均衡空间结构引发边缘群体的多元化涌现。治理乡村旅游地相对贫困问题的关键在于优化多维空间的“核心-边缘”结构,从空间结构、主体关系、治理体系三个层面构建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实践模式,保障边缘群体空间资源的公平分配与权益的平等共享,最终实现乡村旅游地空间的区域正义、阶层正义、资源正义与权力正义。
卢小丽周梦
关键词:共同富裕乡村旅游
搭接网络的简化计算方法研究
网络计划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人们所面临的工程的难度不断提高,网络计划技术也在不断地发生演化和改进。尤其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人们处理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络也更为方便。在搭接网络中,工作间的关系不仅...
周梦
文献传递
媒介朝圣视角下非景区型网红旅游地的探索性研究被引量:5
2023年
文章立足新媒介时代“网红打卡”现象,采用实地考察与半结构访谈等研究方法,借助媒介朝圣理论,探索非景区型网红旅游地的内涵特征、类型与形成逻辑。研究表明:(1)非景区型网红旅游地是“网络亚文化”现象下的新型旅游地,其产生根植于旅游者的自我身份想象与社会互动需求,反映了年轻群体对旅游空间叙事的个性化解构。其具有生命周期较短、无前期景观改造与设施投入等特征,主要呈现地域意象、影视景观、氛围感知、美食商业等4种类型。(2)旅游者通过媒介化凝视与自主符号化建构方式实现对非景区型网红旅游地的虚拟在场,在社会语码、意义与符号等方面形成统一的后现代主义网红叙事话语体系。(3)旅游者基于暂时的圈层认同建立临时共同体,引发群体性互动下的网络朝圣,实现身体从虚拟世界向现实世界的穿梭与跨越,在统一朝圣动作与个性化身体实践的双重具身体验中完成身体在场。(4)旅游者借助非景区型网红旅游地的景观与空间意义,将自我身体作为图像叙事核心,在景观消费与互动中实现自我身份的想象与建构,通过社交媒体空间的仪式呈现完成自我展演,并再次投射于符号化建构过程。文章关注中国特色“网红”语境下的新型旅游地特征与形成逻辑,为微观尺度的旅游地研究提供了具有本土意义的现象解析与理论建构。
周梦卢小丽朱静敏张春燕
含有最大时距的搭接网络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实际工程项目中,工作之间的关系多为搭接关系,时距可能为最大时距,其计算过程也更为复杂。为了减少程序计算搭接网络时间参数和关键线路的所需时间,将网络中FTF,STS,STF,FTS这4种简单逻辑关系以及2种常见的FTF&STS和STF&FTS组合逻辑关系全部转化为FTS逻辑关系,引入虚拟时距工作的概念,将搭接网络转化为传统的衔接网络。并采用衔接网络的时间参数计算公式和最大时距的检验法则,得出转化后的衔接网络的时间参数,所得的各实工作的时间参数值和关键线路与用一般方法直接计算出的结果一致。基于这种新的算法编制计算CPM分析程序进行PERT分析时,将会缩短其计算时间,提高决策效率。
周梦杜志达
乡村旅游融合性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大别山区潜山市为例被引量:13
2022年
融合型乡村旅游以实现乡村地域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提高乡村旅游融合性对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意义深远。论文基于融合型乡村旅游研究的西方逻辑与框架,结合国内现有相关研究成果与乡村发展实际,构建涵盖网络、规模、赋权、内生性、嵌入性与互补性6个维度29项指标组成的乡村旅游融合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大别山区潜山市为例,运用ArcGIS空间可视化、地理加权回归分析,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乡村旅游融合性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潜山市乡村旅游融合性水平存在明显空间差异,潜山南部乡村旅游融合性水平明显优于北部,各村域单元乡村旅游融合性提升潜力较大;(2)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联结较弱,“美丽空心村”现象是潜山市提高乡村旅游融合性水平的瓶颈;(3)旅游开发时段、资源依托类型与乡村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潜山市乡村旅游融合性水平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各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会增强乡村旅游融合性水平的空间分异。融合型乡村旅游是实现价值共创与综合效益的乡村旅游模式,上述研究成果可为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同时促进融合型乡村旅游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张春燕资明贵周梦周梦
关键词:乡村旅游融合性
乡村振兴视域下旅游驱动民族地区文化空间重构:一个四维分析框架被引量:26
2021年
伴随着乡村旅游带来的流动性与现代性嵌入,民族地区乡村正经历着破碎化、脱域化、无序化等空间异化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本文从乡村空间的文化性出发,引入滕尼斯的"共同体"概念,关注乡村文化空间中表征情感与精神维度的生命文化空间,并构建"生态—生产—生活—生命"四维一体的乡村文化空间系统。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体系,借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构建旅游驱动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空间重构的整体性分析框架。以贵州省黔东南州西江村为例,提出旅游驱动下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空间重构的三重策略: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健全顶层设计与科学规划;培育民族文化自信,创新文化活态传承模式;优化利益分配格局,建立有效社区参与机制。
周梦卢小丽李星明张祥
关键词:乡村旅游民族地区
旅游型村落共同体演变的表征与动力——社会凝聚力视角下的多案例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乡村社会凝聚力是维系旅游型村落共同体的核心纽带,由基于经济利益的乡村物质凝聚力、基于主体地位的乡村制度凝聚力、基于地方认同的乡村精神凝聚力所构成。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村落共同体的凝聚核心不断变化,呈现出从旅游开发前的血缘联结到旅游开发初期的核心弱化、再到旅游开发后期的命运共生的阶段性演变表征,命运共同体成为旅游型村落演变的最终理想归宿。国家权力的强势规训与服务型治理、外来资本的经济逐利与社会取向、社区居民的相对剥夺与增权等主体性驱动力量相互关联、相互渗透、交叉影响,共同驱动乡村社会凝聚力的强弱动态变化,进而成为村落共同体阶段性演变的底层动力。因此,需要通过建立利益分配机制、保障居民主体地位、培育地方综合认同来重塑乡村社会凝聚力,构建旅游型村落命运共同体。
张春燕周梦
关键词:社会凝聚力命运共同体
场域变迁与重构:旅游语境下民族体育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以恩施土家族摆手舞为例
2022年
推动文化、体育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是实现民族旅游地体育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借助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以恩施土家族摆手舞为例,对旅游语境下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变迁进行解读,提出通过场域文化资本的保护与创新、场域共同情感的培育与形塑、场域管理机制的完善与提升等科学路径,可有效促进旅游语境下民族体育文化高质量发展。
周梦张春燕
关键词:民族体育文化场域理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