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胜
- 作品数:27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转录因子LMO4调控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其机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研究LIM结构域蛋白4(LMO4)对前列腺癌中干性标记分子CD133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前列腺增生组织和前列腺癌组织中LMO4和CD133的表达水平;流式分选技术在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中分选出CD133+和CD133-细胞;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克隆形成能力;在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中建立干涉Lmo4细胞株PC-3/SiLmo4;利用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C-3细胞和PC-3/SiLmo4细胞中LMO4、CD133表达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PC-3细胞和PC-3/SiLmo4细胞中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能力以及CD133+细胞数量变化,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变化;免疫共沉淀方法(Co-IP)检测LMO4与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9(CDK9)在前列腺癌细胞PC-3干涉Lmo4后的相互作用。结果与前列腺增生组织相比,在前列腺癌组织中LMO4与CD133表达量均明显增加,具有一致性;在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中,CD133+细胞比CD133-细胞具有较强的克隆形成能力(P<0.05);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干涉Lmo4的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中CD133+细胞数显著减少,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细胞克隆形成能力下降(P<0.05);正常前列腺细胞中LMO4与CDK9形成复合体,过表达LMO4后复合体减少;而在前列腺癌细胞中未见LMO4/CDK9复合体。结论在前列腺癌组织和细胞中,肿瘤干性标记分子CD133与转录因子LMO4的表达均上升,并且具有一致性。LMO4调控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且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不依赖于LMO4/CDK9复合体。
- 郭立钰刘蒙蒙涂珍珍曾凡军尹玉詹鹤琴周海胜
- 关键词:前列腺癌细胞增殖CD133
- 高糖激活PI3K/AKT/mTORC1通路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骨桥蛋白的表达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高糖刺激上调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骨桥蛋白(OPN)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高糖(25mmol·L-1)刺激HK-2细胞,并应用特异性抑制剂、siRNA抑制PI3K和(或)mTOR活性,应用Real-time PCR检测OPN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OPN、p-AKT、p-S6、Raptor和Rictor蛋白表达。结果高糖刺激呈时间依赖性上调HK-2细胞OPN表达,其中,OPN mRNA在刺激48h后达高峰;OPN蛋白表达在72h达到最高。此外,高糖刺激激活PI3K/AKT/mTORC1信号通路。利用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mTORC1特异性抑制剂rapamycin抑制PI3K/AKT/mTOR通路后,HK-2细胞的OPN表达明显降低。进一步,siRNA敲低Raptor降低HK-2细胞中OPN蛋白的表达,而敲低Rictor对OPN蛋白表达无影响。结论高糖通过激活PI3K/AKT/mTORC1通路上调HK-2细胞OPN的表达。
- 王凤梅蒋克国张桂霞周海胜查晓军郝丽王德光
- 关键词:高糖人肾小管上皮细胞骨桥蛋白
- 北京市自然景区啮齿动物部分病原体感染调查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了解北京东灵山、云蒙山、十渡3个自然景区中啮齿动物的种类、分布以及病原体感染情况,为保障自然景区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和北京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捕获啮齿类动物,针对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B.b)、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e,SFGR)、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AP)、汉坦病毒(Hantavirus,HV)、新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yavirus,SFTSV)5种病原体进行PCR或RT-PCR检测,并根据特异基因序列进行鉴别分析。结果共捕获啮齿类动物478只,优势鼠种为社鼠(Niviiventer confucianus)、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棕背?(Myodes rufocanus)和中华姬鼠(A.draco),其中总阳性率、AP阳性率和H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东灵山景区存在HV、B.b、AP感染,总阳性率和H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云蒙山景区存在HV、B.b、AP和SFGR感染,十渡景区存在HV和AP感染,各病原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样生境有草丛、灌丛和森林3种,在不同生境中病原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次从云蒙山景区的森林中的棕背?检测出基因型为劳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raoultii)的SFGR。结论北京自然景区啮齿动物种类丰富,携带多种病原体,在今后的防控工作中要加强防范。
- 陈津津汤芳王晓芹张在忠褚宸一王宁张泮河方立群周海胜
- 关键词:自然风景区啮齿动物病原体
- 改良的碱裂解法提取动物细胞附加体DNA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利用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提取动物细胞附加体DNA。方法通过电转移的方法介导pEGFP-N1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和中国仓鼠卵巢癌细胞CHO等细胞系。转染后48h,收集转染细胞。用STET缓冲液重悬细胞,加入碱裂解液裂解细胞,再用7.5mol/L醋酸胺中和。离心收集上清,用1∶1酚/氯仿抽提2次,氯仿抽提1次,乙醇沉淀附加体DNA。TE溶解DNA。提取的DNA通过PCR和Southern blot方法进行分析。结果PCR和Southern blot结果证实利用改良的碱裂解法可以从动物细胞提取附加体DNA。结论利用简便快速的碱裂解法可以提取哺乳动物细胞附加体DNA。
- 周海胜汪渊秦宜德储斌张胜权周青沈继龙
- 关键词:质粒DNA
- 雷帕霉素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治疗糖尿病肾病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RAPA)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治疗糖尿病肾病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处理HK-2细胞,以建立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化(EMT)的细胞模型,并联合RAPA处理HK-2细胞,通过Transwell迁移实验和侵袭实验观察HK-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等细胞生物学行为变化;通过RT-PCR、Western blot法观察EMT分子标志物表达的变化;结合前期建立的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的肾组织及通过腹腔注射RAPA[1mg/(kg·d)]处理后的模型小鼠肾组织,利用HE染色分析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利用免疫组化检测EMT分子标志物的表达变化。结果 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TGF-β1诱导HK-2细胞发生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加;联合应用RAPA后,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抑制。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GF-β1可以促进间质细胞标志分子Vimentin的表达,而上皮标志分子E-cadherin的表达明显降低;联合应用RAPA后可以抑制TGF-β1诱发的EMT作用。HE染色显示,RAPA治疗后,能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小鼠肾小管形态病变。结论 RAPA具有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EMT作用。
- 成芳涂珍珍周利利苏超王德光周海胜
- 关键词:雷帕霉素糖尿病肾病
- Lmo蛋白在造血细胞分化过程中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 <正>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mEsCs)分化为造血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经历了中胚层细胞、成血管细胞等过程。后者典型的标记分子是flk-1+,在集落细胞形成实验时可以形成集落细...
- 周海胜秦宜德
- 文献传递
- lmo4基因表达的抑制剂在制备银屑病外用型治疗药物中的用途
- 提供了人LIM domain only 4基因(lmo4)在制备银屑病(牛皮癣)外用型治疗药物中的应用。该药物的活性成分是抑制lmo4基因表达的重组慢病毒载体或抑制lmo4基因表达的重组慢病毒。
- 周海胜张学军
- 文献传递
- 肿瘤细胞的EMT与免疫逃逸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7年
- 上皮-间质细胞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现象,同时也参与创伤修复、器官纤维化以及肿瘤细胞的迁移、浸润及转移等多种生物学过程。近年来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发生EMT过程中可发生免疫抑制作用,使其逃逸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杀伤。本文拟对EMT与肿瘤免疫逃逸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鲍子戌周海胜
- 关键词:肿瘤免疫逃逸
- 红色毛癣菌致皮下脓肿型Majocchi肉芽肿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报告1例红色毛癣菌引起的皮下脓肿型Majocchi肉芽肿,并对国内报道的类似病例进行文献回顾。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真菌学检查、分子生物学鉴定、组织病理及疗效进行分析,并对1998—2012年国内报道的16例红色毛癣菌肉芽肿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患者为女性,23岁。患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左小腿出现结节、脓肿及溃疡4个月。溃疡表面分泌物真菌镜检菌丝阳性,真菌培养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红色毛癣菌。皮损组织病理可见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大片坏死,有较多中性粒细胞和少量多核巨噬细胞浸润,PAS染色可见菌丝。诊断为:红色毛癣菌皮下脓肿型Majocchi肉芽肿。伊曲康唑治疗3个月皮疹消退留有瘢痕,随访3个月无复发。文献回顾发现,红色毛癣菌肉芽肿病程长,大部分患者免疫功能正常,皮损多为结节、斑块,出现皮下脓肿较少见。应用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治疗一般均有较好治疗效果。结论:红色毛癣菌致皮下脓肿型Majocchi肉芽肿较少见,及时足量应用伊曲康唑治疗,疗效确切。
- 张思平刘琼胡闻周海胜
- 关键词:红色毛癣菌伊曲康唑
- 稳定敲低SIGIRR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构建及其初步功能的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建立稳定敲低单免疫球蛋白白介素1相关受体(SIGIRR)基因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C),并初步研究其功能。方法针对SIGIRR基因的有效靶点设计shRNA序列,与GV248-GFP-Puro慢病毒载体连接产生重组体(GV248-GFP-Puro-sh SIGIRR)。将测序验证正确的重组体与包装质粒(p MDL、pRev、p VSVG)共转染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收集病毒并感染HKC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析检测HKC细胞中SIGIRR干涉效率。应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成功敲低SIGIRR的HKC细胞及对照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其下游核转录因子NF-κB(p65)的磷酸化水平,qRT-PCR分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活化调节蛋白(RANTES)mRNA水平。结果成功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GV248-GFP-Puro-sh SIGIRR。qRT-PCR和Western blot法均证实在HKC细胞中成功敲低SIGIRR的表达。此外,IL-1β刺激后,与对照细胞相比,敲低SIGIRR的HKC细胞(HKC/sh SIGIRR)的p65磷酸化水平上调,MCP-1和RANTES mRNA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HKC的炎症反应中,SIGIRR蛋白对Toll样受体/白介素1受体(TLR/IL-1R)通路起"刹车"作用。该研究为狼疮性肾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的靶点。
- 蒋克国王德光周海胜查晓军张桂霞金福泉季爽潘海峰叶冬青郝丽
-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人肾小管上皮细胞SIGIRR慢病毒载体NF-ΚB趋化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