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瀚

作品数:43 被引量:318H指数:11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肿瘤
  • 8篇淋巴
  • 7篇上腹
  • 7篇中上腹
  • 7篇淋巴结
  • 6篇淋巴结转移
  • 6篇X线
  • 5篇肺癌
  • 5篇X线计算
  • 5篇X线计算机
  • 5篇MRI
  • 4篇动脉
  • 4篇血管
  • 4篇原发性
  • 4篇体层摄影
  • 4篇体层摄影术
  • 4篇螺旋CT
  • 4篇螺旋CT表现...
  • 3篇细胞
  • 3篇腹膜

机构

  • 20篇四川省人民医...
  • 18篇成都市第三人...
  • 11篇四川大学华西...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成都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市第一人...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39篇周瀚
  • 10篇杨志刚
  • 7篇高靳
  • 7篇吴筱芸
  • 7篇闵鹏秋
  • 5篇付凯
  • 4篇蒋瑾
  • 4篇徐刚
  • 4篇梁勇
  • 3篇余建群
  • 3篇赖力
  • 3篇白红利
  • 3篇朱培菊
  • 3篇兰琦
  • 3篇李文波
  • 3篇李钟
  • 3篇肖壬川
  • 3篇刘洪
  • 3篇李易
  • 2篇刘娜

传媒

  • 6篇实用医院临床...
  • 5篇临床放射学杂...
  • 4篇四川医学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医学科技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细胞肺癌的螺旋CT表现特征被引量:18
2004年
目的 明确未治疗小细胞肺癌的螺旋CT表现特征 ,以利于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搜集未经治疗且行胸部螺旋CT增强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小细胞肺癌 32例 ,观察其胸部螺旋CT表现特征 ,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分期。结果  32例小细胞肺癌中 ,局限性病变 6例 (18.8% ) ,广泛播散性病变 2 6例 (81.2 % ) ;中心型2 7例 (84 .4 % ) ,周围型 5例 (15 .6 % )。 31例 (96 .9% )表现为肺内肿块或结节 ,其中肿块密度均匀 2 9例 (90 .6 % ) ,钙化及空洞各 1例。 19例 (5 9.4 % )发现支气管狭窄 ,16例 (5 0 % )伴阻塞性肺炎 ,10例 (31.3% )伴阻塞性肺不张。 14例 (4 3.8% )纵隔大血管被包埋或侵犯。 31例 (96 .9% )肺门淋巴结增大 ,2 5例 (78.1% )纵隔淋巴结增大。转移至对侧肺 5例 (15 .6 % )、神经系统 5例 (15 .6 % )、腹部脏器 (肝、肾上腺 ) 4例 (12 .5 % )、骨骼 3例 (9.4 % )。结论 小细胞肺癌以中心型为主 ,呈实体性生长 ,CT上肿块密度较均匀 ,易侵犯支气管及纵隔大血管 ,伴肺门。
周瀚余建群杨志刚白红利朱培菊郭应昆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螺旋CT
胃癌中上腹部淋巴结转移的螺旋CT特征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胃癌中上腹部淋巴结转移分布特点及其螺旋CT影像表现特征。方法选取经病理或临床综合诊断为胃癌且有中上腹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62例,均经螺旋CT进行腹部增强扫描,重点对淋巴结转移的发生部位、大小、数目、形态、密度以及强化后表现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胃癌中上腹部淋巴结转移以肝胃韧带(79%)、腹腔动脉周围(58.1%)、腹主动脉周围(33.9%)及胃结肠韧带(30.6%)转移发生率较高。中上腹部共计160个部位发生淋巴结转移,每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部位数为1~7个,平均2.58个/例。转移性淋巴结的最大短轴径(MSAD)为1.1~5.3 cm,平均3.7 cm。共计有123个部位(71.3%)转移淋巴结中观察到较明显坏死,转移淋巴结≥2.5 cm较多见。结论胃癌的中上腹部淋巴结转移分布主要沿胃的淋巴引流途径,与肿瘤在胃中所处位置有关。增强螺旋CT扫描转移淋巴结常呈等低密度,边缘多模糊,可发生坏死,部分可见融合。
周瀚杨志刚闵鹏秋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转移体层摄影术X射线计算机
中上腹淋巴结的正常解剖及影像学检查方法被引量:7
2005年
周瀚杨志刚闵鹏秋
关键词:淋巴结疾病影像学检查淋巴器官查体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后处理技术诊断椎动脉病变的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giography,MSCTA)观察椎动脉的常见病变,探讨其发病部位、原因及CTA表现,并比较几种常见三维后处理技术对椎动脉病变显示的优缺点。方法对152例临床怀疑椎动脉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CTA)检查,然后应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R)等三维后处理技术对椎动脉进行观察,统计分析椎动脉迂曲、管腔变细、管腔局限性狭窄、软斑块、钙化斑块、管腔闭塞和起源变异等7种常见病变的发病部位、原因以及各种成像技术的发现率。结果 152例患者304条椎动脉,共发现椎动脉迂曲96条;椎动脉变细52条;管腔局限性狭窄30条,其中24条(80%)为粥样硬化斑块所致,5条(16.7%)为骨质压迫所致,15条(50.0%)发生在椎前部,6条(20.0%)发生在横突部,9条(30.0%)发生在颅内部;管壁软斑块17条,全部为MPR和曲面重建观察到;管壁钙化斑块10条,MPR和MIP发现10条,曲面重建发现8条,透明化VR发现0条;管腔闭塞7条,均发生在椎前部;起源变异5条,均为左侧椎动脉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结论 MSCTA对椎动脉常见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各种后处理方法对不同病变的显示各有优缺点,宜结合观察。
梁勇周瀚肖壬川孙志远
关键词:椎动脉颈椎病后处理
未成年人与成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及CT表现对照研究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未成年人急性阑尾炎(MAA)与成人急性阑尾炎(AAA)的临床及CT表现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47例MAA与112例AAA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病理及双源CT表现特点,比较两者的异同。结果 MAA与AAA在白细胞计数,是否有发热、呕吐和腹部肌紧张,急性阑尾炎类型,阑尾的显示,有无阑尾增粗、腔内粪石、周围脂肪密度增高、周围脓肿、肠系膜淋巴结增大、腹腔或盆腔积液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男女比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无腹痛、压痛、反跳痛、回盲部肠壁肿胀、腹膜增厚、阑尾腔内积气积液及腔外气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A相对AAA有更重的全身症状和体征,其阑尾在CT图像上显示率低,但更易出现阑尾粪石、阑尾周围脓肿、肠系膜淋巴结增大以及腹腔或盆腔积液。
刘洪高靳周瀚余建群彭礼清
关键词:阑尾炎未成年人成年人X线计算机
肺癌侵犯肺动脉干CT、MRI表现、病理基础及其对手术治疗的价值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研究肺癌侵犯肺动脉干 (cancerousinvasionofthemainpulmonaryartery ,CIMPA)CT、MRI征象的病理基础及对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中央型肺癌 2 3例 (螺旋CT 15例 ,MRI 13例 )。观察和分析其CT、MRI征象 ,并与手术 /病理发现作前瞻性盲法对照研究。结果 本组 2 3例肺癌CIMPA的CT/MRI征象为 :管壁增厚征 (CT 73 .7% ,MRI 84.6% ) ,管腔缩窄征 (CT 5 5 .3 % ,MRI 69.2 % )及管周脂肪征 (CT及MRI均为 10 0 .0 % )。依肿块与血管的密切关系分为 :相贴型 (CT 10例 ,MRI 7例 ) ,即肿块与血管相贴小于 180° ,无或轻度管腔狭窄 ;包埋型 (CT 5例 ,MRI 6例 ) ,即血管被包埋大于 180° ,伴中至重度缩窄。手术发现相贴型 10例 ,全部行肺叶切除并血管成型术。包埋型 13例 ,7例全肺切除 ,4例肺叶切除并血管成型术 ,2例未切除。 2 1例切除标本镜下观察 :癌肿侵犯肺动脉外膜 10 0 .0 % ( 2 1例 )、中膜 66.7% ( 14例 )、内膜 4.8% ( 1例 )。相贴及包埋两型在癌肿浸润肺动脉深度上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所有标本均显示急性或慢性炎性组织增生。CT、MRI与病理分型一致性好 (Kappa值各为 0 .61、0 .84)。 结论 本组肺癌CIMPA的CT、MRI特征为肿块相贴或包埋血管 ,致管壁增厚及管腔缩窄但无闭塞 。
缪競陶周瀚朱培菊白红利胡颖川周清华
关键词:肺癌MRI病理手术治疗
中上腹正常淋巴结的多排螺旋CT观察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建立成年国人中上腹淋巴结大小正常CT观察标准;探讨影响中上腹正常淋巴结多层螺旋CT观察的因素。资料与方法排除可能引起腹部淋巴结增大的因素,120例行16层螺旋CT腹部增强扫描的成年人纳入本研究。使用工作站,分别采用两种窗技术对中上腹淋巴结的大小、数目及出现率等进行观察测量。结果采用窗宽350HU,窗位30HU观察,上腹部9个部位淋巴结最大短径上限分别为:肝胃韧带6.1mm,门腔间隙8.2mm,胃结肠韧带3.8mm,脾胃韧带2.4mm,腹腔动脉周围6.3mm,肠系膜血管周围6.5mm,膈脚后6.3mm,腹主动脉周围上部6.9mm,腹主动脉周围下部9.8mm。不同窗技术条件对腹部淋巴结的观察有影响,窗a(窗宽350HU,窗位30HU)淋巴结显示率及其最大短轴上限值大于窗b(窗宽200HU,窗位60HU)。腹部脂肪量对淋巴结的显示率有影响,但当腹部脂肪量达到一定量后,显示率并不随脂肪量的增加而升高。结论上腹部淋巴结最大短径上限按部位有所不同,腹膜后淋巴结有从上到下逐渐增大的趋势。观察时采用的窗条件对淋巴结正常上限值测量及显示率有影响。观察个体腹部脂肪量对腹部淋巴结在CT观察时显示率有影响。
周瀚杨志刚闵鹏秋
关键词:淋巴结多排探测器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中上腹淋巴结转移的螺旋CT表现特征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胆管癌、胰腺癌及胃癌四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上腹部淋巴结转移分布特点及螺旋CT影像表现特征。方法选取共267例经病理或临床综合诊断为上述四种原发性恶性肿瘤(肝细胞癌116例,胆管癌41例,胰腺癌48例及胃癌62例)且有中上腹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进行研究。结果上述肿瘤中上腹部淋巴结转移以脏器旁、腹腔动脉周围、肠系膜血管周围及腹主动脉周围转移发生率为高。转移淋巴结具有呈等或低密度,易坏死,边缘模糊,强化密度不均匀及淋巴结短/长轴比值≥0.7等CT影像特点。原发肿瘤不同,转移淋巴结发生坏死的概率和形态不同。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胆管癌、胰腺癌及胃癌的中上腹部淋巴结转移,分布主要由原发肿瘤的淋巴引流途径决定。不同来源转移淋巴结发生坏死的概率和形态有差异。
周瀚杨志刚闵鹏秋
关键词:淋巴结CT表现
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关系的MRI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MRI3D-TOF联合3D-FIESTA序列对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HFS)及三叉神经痛(TN)患者的神经血管位置关系分析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盲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单侧33例面肌痉挛及5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术前3...
陈昱璨周瀚
关键词: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3D-TOF3D-FIESTA责任血管
80kVp低管电压扫描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冠状动脉CTA成像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80kVp低管电压扫描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IMR)冠状动脉CTA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扫描BMI为20~25 kg/m^2的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行80kVp扫描采用IMR重建(A组),30例患者行100kVp扫描采用iDose^4算法重建(B组)。采用定量及定性方法分别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对两组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定量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冠脉主要分支近、中、远段CT值、图像噪声及对比噪声比(CNR);定性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包括血管边缘锐利度、条纹伪影及总体图像质量,采用5分法。结果 80kVp扫描较100kVp有效辐射剂量降低45.3%。A组冠脉各节段CT值及CNR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冠脉各节段图像噪声均低于B组。A组各定性图像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对于BMI为20~25 kg/m^2的患者,80kVp低管电压冠状动脉CTA扫描联合IMR可实现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
赵正凯周瀚程绍玲赖声远曲晓峰陈宏海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