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莉华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6篇梗死
  • 5篇急性
  • 5篇急性脑梗死
  • 4篇治疗急性脑梗...
  • 4篇通心络
  • 4篇通心络胶囊
  • 4篇胶囊
  • 3篇SPECT
  • 2篇血管
  • 2篇缺血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脑血管疾病
  • 1篇短暂性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心病
  • 1篇心绞痛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周莉华
  • 4篇孙晓江
  • 4篇王枫
  • 1篇关丽洁
  • 1篇孙晓江
  • 1篇许丹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06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8例,予常规治疗,即丹参20ml静脉滴注,每天一次,疗程2w。治疗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通心络胶囊口服治疗,每次3粒,每天3次,疗程2w。结果通心络胶囊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治疗组有效率74·19%,对照组有效率42·8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提示通心络胶囊能较好改善局部脑血流灌注缺损。治疗组患侧与健侧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放射性计数比,治疗前ROI比值=0·7668±0·1809,治疗后ROI比值=0·8409±0·1716(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ROI比值=0·7700±0·1911,治疗后ROI比值=0·7983±0·1636(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且能较好改善局部脑血流。
周莉华关丽洁王枫孙晓江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脑梗死SPECT
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和局部脑血流的影响,研究通心络胶囊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对通心络胶囊在脑梗死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方法:取100例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
周莉华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急性脑梗死脑灌注显像
文献传递
SPECT在常见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SPECT脑血流显像能灵敏反映局部脑血流量的变化,在脑血管疾病中有重要应用价值:能早期诊断脑梗死,指导临床治疗,并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有利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预防脑卒中;脑出血后存在局部脑血流量降低,且持续时间长,出血后亚急性期和恢复期行SPECT检查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周莉华孙晓江
关键词:SPECT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
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通心络胶囊是根据中医络病理论研制而成的纯天然中药复方制剂,最初在冠心病心绞痛领域进行了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近年来,通心络胶囊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正逐步开展和深入。本文就其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周莉华王枫孙晓江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急性脑梗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药复方制剂中医络病理论冠心病心绞痛
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予常规治疗,即丹参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2周。治疗组31例,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通心络胶囊...
周莉华王枫孙晓江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脑梗死SPECT
文献传递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发病6h内急性脑梗死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并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共收集本院2001-2005年70例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例,其中52例静脉溶栓,18例动脉溶栓,分析比较两组病例溶栓前后及3个月随访的E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同时分析与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静脉和动脉溶栓组溶栓前及溶栓30min后E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迅速增加,溶栓前后分值有显著差异。1个月内颅内出血率为5.77%(静脉组)和16.67%(动脉组)。3个月时E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溶栓后30min的评分有显著改善。结论:6h内动脉、静脉溶栓治疗均安全有效。
王枫周莉华许丹孙晓江
关键词:溶栓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