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详

作品数:58 被引量:543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文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7篇政治法律
  • 4篇文化科学
  • 3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艺术

主题

  • 24篇刑法
  • 12篇犯罪
  • 11篇法学
  • 9篇刑法学
  • 9篇刑事
  • 9篇司法
  • 4篇文化
  • 4篇文化生态
  • 4篇教义学
  • 4篇化生
  • 4篇犯罪论
  • 4篇犯罪论体系
  • 3篇电影
  • 3篇刑事政策
  • 3篇司法解释
  • 3篇死刑
  • 3篇罪刑
  • 3篇罪刑法定
  • 3篇违法
  • 3篇违法性

机构

  • 55篇中南财经政法...

作者

  • 55篇周详
  • 16篇齐文远
  • 1篇杨宗辉
  • 1篇杨二慧
  • 1篇夏萌

传媒

  • 8篇法学
  • 4篇财经政法资讯
  • 3篇法商研究
  • 3篇刑事法评论
  • 2篇中外法学
  • 2篇法学研究
  • 2篇环球法律评论
  • 2篇中国法学
  • 2篇中国图书评论
  • 2篇法人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河北法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法学家
  • 1篇人民检察
  • 1篇法学论坛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武汉公安干部...
  • 1篇贵州警官职业...

年份

  • 2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如果没有“美人赋”——从中国古典文本品《刑事诉讼原理》
2021年
邓子滨作为一个刑法学者,跨界写作《刑事诉讼原理》专著,实践了陈兴良教授所提倡的“刑事一体化”理念,在中国学界却完全可能令“水泊梁山式”的“熟人社会”惊诧,以致形成排斥陌生客迁徙入内的潜规则奇观。邓书始终强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程序正义优先与实体正义的核心观念。只有实体规则的“人治社会”与“黑道江湖”,会把一个个“老实”的庄稼汉变成“十字坡的张青”,不顾客观的形式的程序规则,内心实际上充满狡猾的恶毒。邓书穿插了很多古今中外历史性、文学性、现实性文本中好看的经典故事,并用清丽的语言给予独到有趣的刑事诉讼角度上的法律解读,借此讲清楚事情背后的刑事诉讼法道理、逻辑、原理,避免学界或实务界普遍存在的“看上去很美”的话语套路背后存在的诱导、陷阱与诡辩术。整本书都在反复强调一个并非独创的“古旧”的或“传统”的或“公认”的法治观念:“程序是自由的最后堡垒,没有程序,法治什么都不是。只有引鉴世所公认的程序理念及其规则,并真诚践行,才是走向诉讼文明的必由之路。”这种看似没有实体观点创新的坚守,对常识的坚守,恰恰是我们法治国建设中最稀缺的学术精神。离开人类几百上千年历史经验教训所沉淀下来的诉讼文明传统,而去寻找什么五花八门的地方性知识与特色创新观点,得到的恐怕大多是些早被证明了的常绊倒人的陷阱与错误。
周详
关键词:诡辩术
正当防卫司法纠偏的刑事政策视角被引量:6
2019年
近来正当防卫的司法适用引起社会极大反响,也吸引学者对此展开教义研究。但就目前的研究而言,存在问题导向意识不足的问题。必须明确造成正当防卫司法认定偏差的原因:不仅在于理论构建不足,更多的是司法实际采取以'维稳'为主要思想的实际政策违背了刑事政策的正当性基础。而且正当防卫具备实质性与开放性的特征,教义学的理论建构注定无法实现其预期目的,必须在刑事政策上进行突破。当前刑事政策的司法适用中将非预防性因素、民事预防手段纳入进刑事政策范围内,对此必须进行修正:在司法理念层面,必须建立正当防卫的预防必要性判断机制,明确刑事政策之规范内涵、澄清正当防卫的预防内容并恪守谦抑性要求;在方法论上,进行以预防必要性为核心的纠偏尝试,对此可以在证据规则、过当标准与防卫前提内涵上进行改造,并效仿检察案例指导制度在正当防卫上建立背离报告制度。
周详李耀
关键词:正当防卫制度维稳刑事政策学
习水嫖宿幼女案中行为人的犯罪性质被引量:3
2009年
一、习水嫖宿幼女案中行为人犯罪性质的争议 习水嫖宿幼女案审理过程中,司法机关人员面对本案的主要定罪量刑问题曾解释说,对嫖宿者以嫖宿幼女罪起诉是为了更严厉地打击违法犯罪,因为嫖宿幼女罪的量刑起点是5年,相对于强奸罪的量刑起点3年更高。对袁荣会以“容留、介绍妇女卖淫罪”提起公诉的解释是:很难有证据证明袁荣会有强迫的行为,强迫学生卖淫的是未成年人刘某和袁某,“我们也想对他们重判,但不能感情用事,必须严格依法。”
齐文远周详
关键词:犯罪性质行为人嫖宿幼女罪审理过程机关人员
英吉利民族国家精神与英国刑法的特性被引量:2
2006年
民族国家精神是法律的内在影响力量。英吉利民族精神中的重实践轻理论、讲实效斥原则、尚经验贬逻辑等特征,对英国刑法的发展有巨大影响,使得英国刑法具有实践性、功利性、保守性、模糊性、灵活性等特征。中国刑法发展可以借鉴英国刑法中的一些制度,同时,研究、挖掘我国的民族精神也尤为重要。
周详
关键词:英国刑法
智能机器人“权利主体论”之提倡被引量:34
2019年
"智能机器人是不是人"的权利主体资格问题是人工智能法律问题的核心。"权利主体"的前提性哲学问题,则是一个"人如何定义人"的问题。在农业社会,人类主要面临着"动物是不是人"的问题。中世纪以来的社会主流思想将非人种的"动物"这类古老"主体"逐步排除在权利主体范围之外。在工业社会之后,人类主要面临着"机器是不是人"的问题。近现代西方法治国家的社会主流对"机器是人"观持否定态度。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法学界到了必须认真对待"智能机器人权利主体"问题的时间点。在法理上,将智能机器人"人格化"不存在法律方法论上的障碍。智能机器人也具备了权利主体的智能性这一本质性要素。将智能机器人建构为法律上的"人",尽管可能会对旧有的法教义学体系产生重大的冲击,但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性。从刑法学的发展角度看,在法律观念或制度上承认"智能机器人也是人",可以合理有效地处理涉及智能机器人的各种"犯罪"现象与疑难社会问题。
周详
关键词:智能机器人权利主体动物法教义学犯罪
盗窃与抢夺的界分--以被害人为视角被引量:1
2021年
“公开盗窃说”的观点虽然得到部分学者的支持,但是该观点主张的区分标准在逻辑上无法自洽,原有的通说观点面对公开盗窃说的批判也略显无力,两种观点均缺乏对被害人视角的观察。刑法长期以来根据“犯罪人—国家”的框架对犯罪进行分析,忽略了被害人应有的地位。对于有被害人的犯罪,从被害人视角出发厘清犯罪的界限是一条有效的路径。抢夺罪在立法上和观念上都重于盗窃罪,面对被害人公开夺取财物的行为给被害人带来的影响和威胁也重于未面对被害人而秘密侵害财产的行为,因此应当从被害人的视角出发,将公开面对被害人夺取财物的行为认定为抢夺罪,未面对被害人的窃取行为认定为盗窃罪。
周详范睿彬
关键词:被害人盗窃抢夺秘密窃取
论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故意说”之提倡与贯彻被引量:6
202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内容进行了修改,并将罪名修订为污染环境罪。法条的修改并没有使该罪的罪过形式得以明确,理论界对于该问题仍存有争议。为实现司法判决的公平,促进环境污染罪罪过形式学说理论发展,应重视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问题,其中,过失说没有文理根据,不能解决污染环境罪中的共犯问题,因此该罪的罪过形式不能是过失,相应地也就不能采取混合罪过说。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只能是故意,对污染环境罪故意的认定应当严格遵守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同时在实践中应严格按照规定对污染环境罪与危害公共安全罪进行界分。
周详夏萌
关键词:环境治理环境司法
公共卫生事件的法治之转型--从“民生立法”到“民生司法”
公共卫生安全是民生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在立法层面已经形成了有关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但在实践中食品安全、医药安全等事件仍然处于高发状态,其根本原因是我们对立法抱过高的期望,而忽视了法律的严格执行。因此在法...
周详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法治建设
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犯罪学反思
公众意见与犯罪学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就是针对犯罪和越轨行为而进行的综合治理吗?这又何来“犯罪学反思”?岂不是多此一举?但是并非对犯罪的一切认识都是作为一门科学的犯罪学的认识。因为凡是由于犯罪案件的发生,或是由于其行为...
周详齐文远
关键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犯罪学法理学刑法理论犯罪形态刑法学
文献传递
犯罪客体研究的实证化思路--以传播淫秽物品罪的客体界定为例被引量:13
2009年
犯罪客体(法益)在犯罪构成中的要与不要的地位之争,可以还原为主张不同的犯罪论体系之争;犯罪论体系的科学与否,不能用自己来检验自己,只能用实践效果来检验;犯罪客体的根本问题是对分则个罪客体的实证化、精确化问题;传播淫秽物品罪的客体可界定为"他人的不愿意接触淫秽信息的权利"。按这一思路,该客体对本罪中的传播行为的违法性判断具有具体的规范解释的效果。
周详齐文远
关键词:犯罪客体法益实证化实用主义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