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孝达

作品数:315 被引量:1,592H指数:19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5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5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0篇细胞
  • 84篇肾移植
  • 54篇肿瘤
  • 50篇膀胱
  • 33篇免疫
  • 32篇膀胱癌
  • 31篇前列腺
  • 28篇基因
  • 27篇排斥
  • 24篇膀胱肿瘤
  • 22篇激素
  • 21篇受体
  • 19篇受者
  • 19篇尿管
  • 19篇存活
  • 18篇输尿管
  • 17篇移植肾
  • 16篇抗原
  • 15篇术后
  • 14篇心脏

机构

  • 245篇上海市第一人...
  • 37篇华西医科大学...
  • 13篇华西医科大学
  • 11篇复旦大学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9篇第二军医大学
  • 9篇扬州大学
  • 9篇中山大学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南京军区福州...
  • 6篇美国加州大学
  • 5篇河南医科大学...
  • 5篇四川大学华西...
  • 4篇复旦大学上海...
  • 4篇华西医科大学...
  • 3篇东南大学
  • 3篇复旦大学附属...
  • 3篇南京军区南京...
  • 3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315篇唐孝达
  • 76篇夏术阶
  • 52篇谭建明
  • 45篇鲁军
  • 44篇杨宇如
  • 41篇徐达
  • 40篇王祥慧
  • 36篇周佩军
  • 30篇凡杰
  • 23篇凌桂明
  • 22篇徐琴君
  • 21篇张先有
  • 21篇刘永
  • 20篇孙晓文
  • 18篇朱江
  • 17篇范昱
  • 15篇杨尚琪
  • 14篇朱轶勇
  • 14篇张捷
  • 14篇文伟

传媒

  • 42篇中华器官移植...
  • 35篇中华泌尿外科...
  • 25篇临床泌尿外科...
  • 13篇肾脏病与透析...
  • 10篇中华实验外科...
  • 10篇国外医学(泌...
  • 9篇中华医学杂志
  • 7篇现代泌尿外科...
  • 6篇中华男科学杂...
  • 6篇中华外科杂志
  • 6篇上海医学
  • 6篇华西医学
  • 5篇复旦学报(医...
  • 5篇第三届全国泌...
  • 4篇中华微生物学...
  • 4篇上海免疫学杂...
  • 4篇中国男科学杂...
  • 4篇中华医学信息...
  • 4篇华西医讯
  • 3篇中国癌症杂志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9篇2007
  • 18篇2006
  • 35篇2005
  • 31篇2004
  • 32篇2003
  • 23篇2002
  • 24篇2001
  • 28篇2000
  • 26篇1999
  • 17篇1998
  • 11篇1997
  • 6篇1996
  • 4篇1995
3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段输尿管结石3种微创治疗方法的比较
目的探讨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的最佳方法。方法对我院经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输尿管镜下碎石术(URL)及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RLU)3种方法治疗的167例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疗效进行比较。结果MPCNL...
李维国孙晓文凡杰鲁军夏术阶唐孝达
文献传递
HLA-DR基因相容对肾移植长期存活的影响被引量:19
2000年
目的 研究人类白细胞Ⅱ类抗原 (HLA DR)基因相容对肾移植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 采用基因分型技术 ,回顾性分析 5 18例首次肾移植HLA DR基因相容情况。结果 单个移植中心达到基因水平DR相配的受者超过 10 % ,半数以上可达 1个DR相配。HLA DR相容的受者急性排斥反应显著减少、早期肾功能恢复顺利 ,1~ 5年人存活率提高 10 %~ 2 1.7% (P <0 .0 5 )、肾存活率提高 17%~ 37.7% (P <0 .0 1) ,差异有显著性。Cox模型独立分析表明 ,DR错配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之一。结论 选择基因水平HLA DR相容具有临床可行性、对首次尸肾移植长期存活具有显著影响。
谭建明唐孝达
关键词:肾移植组织相容性HLA-DR长期存活
雌激素加睾丸切除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长期随访观察被引量:1
1997年
本文讨论我科35例晚期前列腺癌的长期随访资料,全部单纯雌激素加睾丸切除治疗,乘积限估计其生存率。结果示:C期患者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32%、7784%、7135%、5708%,平均存活6831个月。D期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是4815%、1806%,平均存活1678个月。
魏强张卫东唐孝达詹玉清杨宇如张思孝陈宗福
关键词:晚期前列腺肿瘤激素疗法睾丸切除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刍议
1987年
培养硕士水平临床医学人才。分全过程为三阶段。统筹安排本科硕士生课程。加强基础,加强临床与基础的渗透。实行按学科系列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结合的教学。实行后期专业定向教学,以加强针对性。教学方法由讲授为主转变为自学为主。
闵鹏秋唐孝达孔繁成过韫辉
关键词:临床医学人才器官系统专业培养方案临床课临床教师
普乐可复预防同种肾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被引量:16
2000年
目的 评价并比较新型免疫抑制剂普乐可复 (FK5 0 6 )对预防同种肾移植受者排斥反应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 98例肾移植受者分成 2组。(1)FK5 0 6组 (n =40 ) :主要用药为FK5 0 6 +霉酚酸酯 (MMF) +泼尼松 (Pred) ;(2 )环孢素A(CsA组 ) (n =5 8) :主要用药为 :CsA +MMF +Pred。结果  2组受者平均随访时间为 12 .5个月。FK5 0 6组有 2例 (5 .0 % )、CsA组有 9例(15 .5 % )出现经病理证实的急性移植肾排斥反应 ;FK5 0 6组肾移植 1年人 /肾存活率为 10 0 % /10 0 % ,CsA组为 10 0 % / 94.8% ;FK5 0 6组皮质激素用量低于CsA组 ,并有 12例受者已停用Pred ;FK5 0 6组发生高血糖较多见 ,共 7例 ,CsA组以多毛、齿龈增生、肝功能异常较多见 ;FK5 0 6组有 9例 (2 2 .5 % )、CsA组有 11例 (18.9% )发生感染。结论 新型免疫抑制剂FK5 0 6与MMF联合应用使急性移植肾排斥反应率降低 ,皮质激素用量减少。调整好应用剂量有助于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排斥反应发生。
王祥慧唐孝达徐达
关键词:普乐可复肾移植排斥反应
CsA、MPA和RPM对CD_(28)通路共刺激后淋巴细IL-4 mRNA表达的影响
1999年
目的 观察环孢素A(CsA) 、霉酚酸( MPA) 和雷帕霉素(RPM) 对CD28 通路共刺激后淋巴细胞IL4 m RNA 表达的影响。 方法 以PCR 扩增方法获得IL4 特异的cDNA 片段,并将其克隆至PGEM3Z 载体中。以此作为探针对RTPCR 产物进行杂交定量,比较三种免疫抑制剂对CD28通路共刺激后淋巴细胞IL4 m RNA 表达的影响。 结果 以抗CD3 m Ab + 抗CD28 m Ab 共刺激后,发现淋巴细胞稳定地表达IL4 m RNA;CsA 和MPA 未能抑制淋巴细胞IL4 m RNA 的表达,而RPM则能产生显著抑制。 结论 RPM 能抑制CD28 通路共刺激后IL4 m RNA 的表达,而CsA 和MPA对这一过程无抑制作用。
周佩军王祥慧唐孝达徐达张先有凌桂明
关键词:环孢素A霉酚酸IL-4
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被引量:68
2002年
目的 评估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各种疼痛和不适感等症状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依从性。 方法 安慰剂对照随机双盲试验。 7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6例 ,每晚前列安栓 1粒纳肛 ,连续 1个月 ;对照组 36例 ,安慰剂治疗 1个月。根据前列腺按摩液 (EPS)和美国国立卫生院 (NIH)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评估疗效。 结果 治疗组痊愈 1例 (2 .8% ) ,显效 7例(2 0 .0 % ) ,有效 16例 (45 .7% ) ,总显效率 2 2 .8% ,总有效率 6 8.6 %。对照组无痊愈病例 ,显效 2例(5 .7% ) ,有效 8例 (2 2 .8% ) ,总显效率 5 .7% ,总有效率 2 8.6 %。两组各有 1例在治疗 2周内退出试验。两组相比 ,总有效率和总显效率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安全、有效 。
徐罡鲁军唐孝达薄隽杰王益鑫张文鼎唐涌志郎根强孙颖浩张元芳
关键词:前列安栓慢性前列腺炎
表皮生长因子诱导人膀胱癌细胞环氧化酶-2基因的表达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探讨人膀胱癌细胞中环氧化酶 2 (COX 2 )表达上调的机制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 0 .1、1.0、10 .0、10 0 .0 μg/L 4种不同浓度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rhEGF)作用于T2 4和5 63 7膀胱癌细胞 16h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测定COX 2的表达 ;再将选择性COX 2抑制剂SC 5 812 5 (10 0 μmol/L)及核转录因子 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 (PDTC ,10 μmol/L)分别与rhEGF(10 μg/L)一起作用于膀胱癌细胞 ,RT 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COX 2的表达 ,同时酶免疫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前列腺素E2的含量。结果 两种膀胱癌细胞在 1~ 10 0 μg/L的rhEGF刺激以后 ,COX 2mRNA的表达出现上调。SC 5 812 5对rhEGF诱导的COX 2表达上调无影响 (P >0 .0 5 ) ,但可抑制前列腺素E2的产生 (P <0 .0 5 ) ,而PDTC抑制COX 2表达上调的同时也抑制了前列腺素E2的产生 (P <0 .0 5 )。结论 表皮生长因子可诱导人膀胱癌细胞COX 2基因表达上调 ,进而促进前列腺素E2的生成。
张坚唐孝达夏术阶鲁军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膀胱癌环氧化酶-2基因表达癌细胞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移植肾受者骨密度的关系
2006年
目的研究移植肾受者维生素D受体(VDR)不同基因多态性是否与骨密度(BMD)相关。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分析(PCR-RFLP)方法分析80例移植肾功能良好稳定(血清肌酐<176μmol/L)、定期随访、无亲缘关系的上海地区移植肾受者VDR基因的ApaI和TaqI位点基因型,检测血钙、磷、镁及甲状旁腺激素、骨钙素、活性维生素D[1,25(OH)_2D_3]、尿钙、尿吡啶啉等骨代谢指标,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_(2~4))、股骨颈(FN)、股骨华氏三角(WT)和股骨粗隆(TR)的BMD。结果经透析龄矫正后,VDR基因ApaI酶切位点的Aa型移植肾受者的L_(2~4)和TR的BMD为(1.03±0.05)和(0.64±0.02)g/cm^2,明显高于aa型的(0.83±0.05)和(0.55±0.03)g/cm^2(P<0.05);而TaqI位点不同基因型间BMD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VDR基因ApaI多态性与移植肾受者L_(2~4)和TR的BMD有相关性,aa型移植肾受者可能更易骨质丢失。
秦燕徐琴君谭建明唐孝达章振林
关键词: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骨密度肾移植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对人膀胱癌的杀伤效应
2000年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在人膀胱癌基因治疗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利用电击基因导入法,将逆转录病毒载体PLNXSTK导入包装细胞PA317,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产病毒的PA317/PLNXSTK(PA317/TK)细胞株。采用制备的病毒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膀胱癌T24细胞,并联合丙氧鸟苷(GCV)作用,研究其对膀胱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陈友琴何杰石明卢一平李虹杨宇如唐孝达
关键词:HSV-TK基因逆转录病毒膀胱癌GCV
共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