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怡

作品数:41 被引量:156H指数:8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中药
  • 5篇生殖
  • 5篇痛风
  • 5篇中医
  • 5篇雌性
  • 4篇药疗
  • 4篇药疗法
  • 4篇药学
  • 4篇中药五味
  • 4篇中药学
  • 4篇卵巢
  • 4篇关节炎
  • 4篇初老大鼠
  • 3篇单胺
  • 3篇单胺类
  • 3篇单胺类神经递...
  • 3篇递质
  • 3篇药性
  • 3篇药性理论
  • 3篇神经递质

机构

  • 39篇成都中医药大...
  • 6篇甘肃中医药大...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四川省中药研...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作者

  • 40篇唐怡
  • 15篇李祖伦
  • 12篇秦旭华
  • 8篇武权生
  • 8篇张庆文
  • 7篇陈红
  • 6篇张春
  • 5篇鲍荟竹
  • 4篇王建
  • 4篇胡荣
  • 4篇刘军
  • 4篇罗娜
  • 2篇闵志强
  • 2篇蒋淼
  • 2篇陈德济
  • 2篇杨霞
  • 2篇黄立华
  • 2篇杨敏
  • 1篇肖小河
  • 1篇马骁

传媒

  • 4篇四川中医
  • 3篇成都中医药大...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药与临床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药药理与临...
  • 2篇第三届中医药...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新中医
  • 1篇中草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中药材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2009第二...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医对偏头痛认识沿革的探析被引量:9
2010年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性、搏动性头痛,属中医"头风"、"偏头痛"、"偏头风"范畴。本文就历代医家对偏头痛的病因病机、症候特点、治则治法、用药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认为如何继续发挥中药的配伍优势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是今后该方面研究的重点之一。
秦旭华唐怡李祖伦
关键词:偏头痛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用药规律
驱白巴布期片相关肝损伤病例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驱白巴布期片相关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至2016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ADRMS)收到的驱白巴布期片相关肝损伤病例报告以及2008至2017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驱白巴布期片相关肝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到驱白巴布期片相关肝损伤病例64例(国家ADRMS59例,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5例),男性、女性各32例;年龄10~73岁,平均(34±13)岁;单用驱白巴布期片者33例(51.6%),与其他药物联用者31例(48.4%),其中3例为再次服药后再次发生肝损伤者。服药到发生肝损伤的中位时间为33(2~210)d,累积服药中位剂量为184.5(8.0~868.5)g;35例(54.7%)为严重肝损伤。肝损伤的严重程度与药物剂量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联用其他药物患者中严重肝损伤者占比明显高于驱白巴布期片单药治疗患者[67.7%(21/31)比42.4%(14/33),χ^2=4.282,P=0.042]。64例患者中“治愈”31例,“好转”21例,“未好转”2例,发展为肝性脑病和肝硬化者各1例,8例情况不明。结论驱白巴布期片所致肝损伤约半数为严重肝损伤,但预后相对较好,绝大多数可好转或痊愈。联用其他药物可能是该药相关严重肝损伤的影响因素。
杨峥维周元园唐怡葛斐林郭玉明胡黄婉茵孙传铎王伽伯
关键词:白癜风驱白巴布期片
从中药'四气'论中药药性理论认知模式
中药四气是指药物寒热温凉之性,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性.四气理论是临床用药的纲领.由于中医药学独特理论体系,应用现代研究方法对以四气为主的中药药性的研究在短时间难以取得质的突破.针对目前药性理论...
唐怡秦旭华李祖伦
关键词:中药药性诠释学
文献传递
升麻柴胡复方对幼龄雌性小鼠性成熟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升麻柴胡复方水提物对幼龄雌性小鼠性成熟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种18~20日龄雌性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戊酸雌二醇组及升麻柴胡复方水提物高、中、低剂量组。实验期间每天观察小鼠阴道开口情况,以阴道开口情况确定给药时间。处死动物,称取小鼠子宫、卵巢组织湿重,并作血清E2含量测定。结果:升麻柴胡复方水提物能提高幼龄小鼠阴道开口率(p〈0.05),高、中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幼龄小鼠子宫、卵巢组织湿重指数(p〈0.01),但对血清E2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升麻柴胡复方水提物能促进幼龄雌性小鼠性成熟,改善生殖机能。
罗娜唐怡
关键词:生殖功能
精血归颗粒对初老雌性大鼠生殖器官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研究精血归颗粒改善围绝经期生殖器官衰萎状况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初老雌性大鼠随机分为 5组 ,设精血归颗粒高、中、低剂量组 ,尼尔雌醇阳性对照组 ,初老空白组 ;另设青年空白组。检测生殖器官 MDA含量 ,SOD活力。结果 精血归颗粒能降低生殖器官 MDA含量 ,提高 SOD活力 ,与初老空白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P<0 .0 1) ,作用类于尼尔雌醇 ,并达到青年空白组水平。结论 “填补精血 ,濡润阴器”之精血归颗粒能提高初老雌性大鼠生殖器官的 SOD活力 ,减少 MDA的堆积 ,增强其抗氧化作用 ,从而改善生殖器官的衰萎状况。
陈红张庆文唐怡武权生
关键词:抗氧化作用SODMDA药理
慢性心理刺激对生殖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探讨慢性心理应激因素对小鼠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慢性心理应激的方法即悬吊法造成慢性心理刺激雌性小鼠模型 ,并观察其内生殖器湿质量、阴道脱落细胞指数、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变化情况。结果 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内生殖器组织湿质量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阴道脱落细胞角化指数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脑组织中NE ,5 -HIAA的含量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慢性心理应激状态能造成生殖功能抑制 。
唐怡张春张庆文
关键词:生殖功能单胺类神经递质悬吊法
补肾填精纠正慢性心理刺激所致雌性小鼠生殖抑制的实验研究
该文立足于中医七情致病的特点及机理,结合西医学心理应激因素的致病机制,研制慢性心理刺激造成生殖功能抑制的动物模型;同时基于脑与肾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对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阴道脱落细胞角化指数、性周期以及内生殖器湿重的观...
唐怡
关键词:生殖功能单胺类神经递质
文献传递
中草药天然染料的开发和应用被引量:9
2008年
本文综述了中草药天然染料的资源概况、提取和染色方法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中草药的综合利用及中草药天然染料的发展提供了思路。
邓赟朱利霞唐怡付时雨董小萍
关键词:中草药天然染料资源概况
中药特异质肝损伤易感因素的代谢组学研究:以何首乌制剂为例被引量:20
2019年
药物特异质肝损伤的易感机制是当前临床毒理学研究的难点.本研究以何首乌制剂——润燥止痒胶囊为例,结合临床病例分析,采用代谢组学探讨其肝损伤可能的易感机制.病例分析表明润燥止痒胶囊相关肝损伤具有较典型的特异质属性,且与免疫异常活化有关.在正常小鼠上,灌胃润燥止痒胶囊对肝功能生化指标和肝组织病理无显著影响;在易感模型小鼠,免疫应激造模因素并未引起肝损伤表型,仅伴随肝组织少量炎性免疫细胞浸润,但从代谢组学可见组氨酸和丙氨酸等代谢通路显著上调(P<0.01)和色氨酸等代谢通路显著下调(P<0.01),提示代谢重编程可能是其肝损伤易感因素的重要内在机制;而在免疫应激易感因素基础上,灌胃润燥止痒胶囊引起了显著的肝损伤表型,并伴有肝组织大量炎性免疫细胞浸润和炎症反应,同时代谢组学上亦表现为花生四烯酸、亚油酸、甘油磷脂、胆汁酸等与炎症相关代谢通路的显著改变.综合提示代谢重编程可能是药物特异质肝损伤易感性的重要机制之一.基于易感因素相关的代谢紊乱通路,筛选发现了亚油酸、骨化二醇、18-羟基皮质酮等10个生物标志物可较好地识别易感模型动物(ROC分析中AUC均大于0.9),对临床识别易感人群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周元园牛明涂灿卫璐戈葛斐林张乐王肖辉李春雨刘晓熠张雅铭唐怡肖小河王伽伯
关键词:何首乌易感因素免疫应激代谢组学
以真实滋味标定中药五味的原因、困惑和对策
中药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五味最初是指药物或者食物的真实滋味或气味,是药物本身对人体味觉或嗅觉直接感官刺激,后按五种属性对药物进行功能上的分类,才逐步发展成为阐述药物作用的一种性能理论。由于功能五味存在不能...
唐怡秦旭华胡荣鲍荟竹李祖伦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