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立群
-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RF-Ⅱ复位内固定BAK椎间融合治疗椎体滑脱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应用RF -Ⅱ与BAK治疗腰椎体滑脱症的效果。方法 对 2 6例腰椎体滑脱患者行手术治疗 ,其中I度滑脱 3例 ,Ⅱ度滑脱 16例 ,Ⅲ度滑脱 7例。均伴有神经症状 ,严格保守治疗无效。采用后路减压RF -Ⅱ复位固定、BAK椎间融合、椎板回植方法。结果 所有患者滑脱椎体得到复位 ,椎体融合率达 92 .3%,神经症状消失。术后随访平均 15个月 ,其中优 9例、良 4例、可 1例、差 2例。结论 RF -Ⅱ系统可使椎体完全复位 ,恢复了脊椎生物力学功能 ,解除了神经压迫。同时增加了融合面积 ,利于椎体融合。
- 唐立群
- 糖尿病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骨钙素的变化被引量:17
- 2006年
- 目的测定糖尿病大鼠骨折后血清骨钙素(OC)水平来观察骨痂中成骨细胞转化能力。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40只,实验组(A组)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破坏胰岛细胞诱导为糖尿病大鼠,B组为对照组。两组大鼠均折断右胫腓骨,然后复位外固定。伤后第1、2、4、6周拍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测血清骨钙素;光镜下观察骨痂内成骨细胞数量。结果伤后1、2、4、6周,A 组X线片上骨痂生成量均较少,成骨细胞数量明显少于B组;血清骨钙素第4周A组为(1.814± 0.301)μg/L,而B组(2.532±0.204)μg/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骨钙素水平低,反映出骨痂中成骨细胞的转化能力差。
- 唐立群宫明智刘中浩司海朋邢德国赵敬杰
- 关键词:糖尿病骨折骨钙素
- 髋臼分型理论在髋关节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 2022年
- 髋关节是典型的杵臼关节,起着传递躯体重量到下肢的作用。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能量损伤造成髋臼骨折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髋臼的解剖结构复杂,骨性结构不规则,周围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手术难度较大。合理的髋臼骨折分型可准确反映骨折移位程度、稳定性,有助于骨科医生精确判断骨折的严重程度,指导手术入路的选择。髋臼分型理论目前主要应用于髋臼骨折的治疗中,本文总结了各类髋臼分型理论的优缺点以及其在髋臼骨折及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旨在加深骨科医生对髋臼分型理论认识,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 唐立群
- 关键词:骨折髋关节
- 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在髋关节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髋关节功能、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在髋关节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患者髋关节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118例行髋关节手术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两组患者均实施死骨清理打压植骨治疗,对照组选择直前入路,观察组应用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疼痛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水平、髋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9%,低于对照组的11.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8、12、24、48 h时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均低于本组手术前,且观察组CRP、IL-6、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活动度均高于本组手术前,且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髋关节改善优良率为96.61%,高于对照组的84.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应用于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髋关节手术中,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 唐立群
- 关键词:髋关节手术创伤骨科髋关节功能打压植骨
- LDH患者腰痛常见的原因及治疗
- 2008年
-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的性质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结果所有病例随访5个月~6年,平均2年3个月。56例患者手术后临床疗效评价:优39例,良13例,可2例,2例术后根性痛症状复发,再次手术治愈。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必须对腰痛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
- 唐立群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
- 应用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临床疗效、CK及CRP水平观察
- 2019年
- 目的:探究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在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5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实施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以及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术后48小时CK及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接受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价值较高.
- 唐立群
- 关键词:脊柱胸腰段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C反应蛋白血清肌酸激酶
- 糖尿病模型大鼠骨折后骨痂细胞增殖情况的观察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测定糖尿病大鼠骨折后骨痂细胞增殖核相关抗原Ki67指数,观察糖尿病大鼠骨折后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破坏胰岛细胞诱导为糖尿病大鼠,对照组为正常组。两组大鼠均折断其右胫腓骨,然后复位外固定。于骨折后第1、2、4、6周拍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取骨痂切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测定Ki67指数。结果实验组第1、2、4、6周X线片上骨痂生成量骨痂内成骨细胞数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Ki67指数第2周实验组为(18.06±3.54)%,对照组为(26.87±4.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中的成骨细胞增殖能力下降是导致糖尿病骨折大鼠愈合差的原因之一。
- 宫明智唐立群刘中浩邢德国武士清张建平
- 关键词:骨折愈合骨痂WI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