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芳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流化
  • 5篇流化床
  • 3篇深度处理
  • 3篇UV/H2O...
  • 2篇环境工程
  • 1篇定量构效关系
  • 1篇毒性
  • 1篇毒性机理
  • 1篇养殖
  • 1篇养殖污水
  • 1篇有机污染
  • 1篇有机污染物
  • 1篇射流技术
  • 1篇生物处理
  • 1篇偏最小二乘
  • 1篇偏最小二乘法
  • 1篇尾水
  • 1篇污染
  • 1篇污染物
  • 1篇污水

机构

  • 6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6篇夏芳
  • 5篇韦朝海
  • 3篇罗汉金
  • 2篇吴超飞
  • 2篇任源
  • 1篇于旭彪
  • 1篇陈学勇
  • 1篇邓秀琼
  • 1篇胡芸
  • 1篇吴海珍

传媒

  • 1篇化学学报
  • 1篇化工进展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5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养殖污水生物处理的新型流态化技术原理及其应用案例被引量:3
2012年
以COD、NH4+-N、SS值高以及臭味大的水质特征的养殖污水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一般处理模式中的生物反应器存在污泥相停留时间短、耐负荷冲击能力低、除碳与脱氮不能协调以及投资运行费用大等问题,自行研制了具有强化传质与混合功能的射流循环厌氧与气升循环好氧流态化反应器,实现了A/O2的组合生物强化工艺,再辅以预处理与后处理工艺,实践了规模为216 m3/d的工程设计与运行,通过连续6个月的运行数据来评价所提出工艺的工程效果。在A、O1与O2的运行负荷(kg COD/(m3.d))分别为6、6及0.5的近似条件下,当进水COD、BOD5、NH 4+-N和SS浓度分别为11 000~13 000、5 500~6 500、560~640和7 000~9 000 mg/L时,处理后出水浓度分别可降低至56.8~59.2、4.7~4.9、8.6~9.5和37.0~39.4 mg/L,各项指标均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2时段的一级排放标准限值要求,取得了明显的工程实效,表明所开发的技术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吴海珍夏芳韦朝海吴超飞卢彬
关键词:环境工程养殖污水射流技术流化床
光催化氧化流化床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尾水过程中有机组分变化的考察
焦化废水经过了物化及生物等处理后,其尾水中仍残留多种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COD约12050 mg/L,有些生化工艺或时段的出水COD达20000 mg/L,影响达标排放及回用、危害环境及人类健康。对此,本文以实际焦化废水...
夏芳
关键词:光催化氧化流化床UV/H2O2UV/TIO2
文献传递
H_2O_2/UV流化床氧化焦化废水尾水中惰性成分的可行性考察被引量:4
2011年
焦化废水尾水中残留的多种惰性成分仍然构成环境风险,制约了其安全排放或安全回用,有必要研究可行的深度处理技术。本文以实际废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研制的H2O2/UV流化床反应器,考察在不同的H2O2投加量、pH值、曝气量及光照条件下对COD去除与UV254转化的影响。以TOC为指标评价其矿化程度,并通过UV扫描、HPLC、GC/MS、IC等方法分析惰性成分的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当初始H2O2与COD的摩尔比值约为0.22、微酸性与适当曝气、实现光反射时能够得到高效的污染物转化效率,COD和TOC的浓度可分别下降到20 mg/L和10 mg/L左右,降解过程中,长链烷烃、含氮杂环化合物、苯系物及多环芳烃等组分被有效转化并矿化,部分转化为小分子中间产物如乙酸等,废水毒性大为降低,可以作为回用的水源。
夏芳韦朝海吴超飞胡芸罗汉金
关键词:环境工程流化床
UV/H2O2流化床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尾水过程中有机组分变化的研究
焦化废水经过了物化及生物等处理后, 其尾水中仍残留多种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COD约120~150 mg/L,有些生化工艺或时段的出水COD达200~300 mg/L,从而影响达标排放、危害人类健康。这些COD大多由难降...
夏芳韦朝海罗汉金任源
关键词:焦化废水有机污染物
UV/H2O2流化床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尾水过程中有机组分变化的研究
<正>焦化废水经过了物化及生物等处理后,其尾水中仍残留多种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COD约120~150 mg/L,有些生化工艺或时段的出水COD达200~300mg/L,从而影响达标排放、危害人类健康。这些COD大多由难降...
夏芳韦朝海罗汉金任源
文献传递
硝基芳烃对梨形四膜虫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解析被引量:2
2011年
应用半经验方法AM1计算了42种硝基芳烃的19个量子化学和理化参数,结合部分取自文献的分子结构符和梨形四膜虫的急性毒性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建立了硝基芳烃对梨形四膜虫的毒性定量预测模型,对该类化合物的急性毒性机理进行了讨论并对所建立模型与文献中相关报道的模型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比较.模型的内部交叉检验和外部测试检验结果均显示所获得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和较好的预测效果(R2=0.946,Qc 2um=0.921,P=5.5×10-18,F=453.53,SD=0.171),其评价指标优于文献中报道的其它模型结果.模型变量重要性分析表明,ELUMO,a,QN O-2,ET,MW,CSV及MR对硝基芳烃的毒性大小有较大的制约作用,硝基芳烃对梨形四膜虫所表现出来的毒性随着ELUMO,ET,△E的增大而减少,随a,QN O-2,QO-,△Hf,,MW,CSV及MR的增大而增大.导致ET和△Hf对梨形四膜虫的毒性大小贡献的不同步,被认为是由于硝基芳烃对梨形四膜虫多种致毒机制共存所造成.
陈学勇韦朝海邓秀琼夏芳于旭彪
关键词:定量构效关系偏最小二乘法硝基芳烃毒性机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