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素香

作品数:41 被引量:133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夏季
  • 8篇区域海气耦合...
  • 8篇降水
  • 8篇海气
  • 8篇海气耦合
  • 8篇海气耦合模式
  • 7篇气候
  • 7篇环流
  • 6篇季节内振荡
  • 5篇位势
  • 5篇急流
  • 5篇海温
  • 4篇气候模式
  • 4篇区域气候
  • 4篇纬度
  • 3篇水汽
  • 3篇水汽输送
  • 3篇太平洋海温
  • 3篇气候特征
  • 3篇区域气候模式

机构

  • 30篇南京信息工程...
  • 15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中国民用航空...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教育部
  • 1篇云南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福建省气象信...
  • 1篇福建省气候中...

作者

  • 41篇姚素香
  • 13篇张耀存
  • 5篇黄乾
  • 2篇任雪娟
  • 2篇谢坤
  • 1篇张秀年
  • 1篇袁翔
  • 1篇黄安宁
  • 1篇文明章
  • 1篇周天军
  • 1篇王咏青
  • 1篇曾胜兰
  • 1篇孙庆飞
  • 1篇赵琛
  • 1篇辛欣
  • 1篇杨静
  • 1篇李丽容
  • 1篇朱佳敏
  • 1篇李斐斐

传媒

  • 5篇气象科学
  • 3篇热带气象学报
  • 3篇绿色科技
  • 3篇大气科学学报
  • 2篇高原气象
  • 2篇气象学报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复旦学报(自...
  • 1篇中国沙漠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南方果树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黑龙江生态工...
  • 1篇第26届中国...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淮流域梅雨期雨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温的相关关系及年代际差异被引量:9
2006年
运用相关分析和滑动相关方法,分析了江淮流域5个代表站1903-2000年梅雨期雨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温的相关关系及年代际差异.结果表明,江淮地区梅雨期雨量在近百年来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通过分析梅雨期雨量与太平洋海温的年代际相关特征发现,江淮流域梅雨期雨量与前期及同期太平洋海温关系密切,前一年冬季及梅雨期东北太平洋海温与江淮流域梅雨期雨量负相关,在热带东太平洋的Nino1+2区两者正相关显著,同年春季西太平洋部分海域海温与江淮流域梅雨期雨量正相关.从年际相关分析发现,前一年冬季太平洋海温与梅雨期雨量正相关,同年春季以及梅雨期两者相关不明显.通过分析年代际差异发现,江淮流域梅雨期雨量与前期及同期热带太平洋关键区海温的21a滑动相关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差异,这种差异与海温的21a滑动平均的年代际冷暖背景关系密切,热带太平洋海温关键区前一年冬季冷海温背景下,梅雨期雨量同海温正相关显著,同年春季暖海温背景下,两者之间负相关显著,而江淮流域梅雨期雨量同中国近海海温之间(从冬季到梅雨期)维持显著的正相关,与该区海温冷暖背景的关系则并不明显.
姚素香张耀存
关键词:海温年代际差异
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对华北夏季大气水汽输送模拟结果的检验及其与单独气候模式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将区域海气耦合模式RegCM3-POM和区域气候模式RegCM3 40年(1963-2002年)的模拟结果与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进行对比,检验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对中国华北地区夏季大气水汽含量和水汽输送特征的模拟能力,比较耦合模式与单独区域气候模式的差异。结果表明,区域海气耦合模式RegCM3-POM的模拟性能相对于单独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大气水汽输送特征的模拟能力有了较大的改进。分析显示两种模式都能够较好地再现东亚地区气候平均夏季大气水汽含量和水汽输送的空间分布特征,而耦合模式对大气水汽输送的模拟更为合理,在对流层中低层更接近观测;耦合模式对中国华北地区夏季平均大气水汽输送通量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型及水平4个边界水汽输送收支的模拟,相对于单独大气模式有了一定的改进;耦合模式对伴随华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大气水汽异常输送也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其模拟的水汽输送异常的来源与观测基本一致,尤其是在20°N以北地区,耦合模式结果相对于单独区域气候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同时耦合模式在低纬度海洋上对气候平均夏季大气水汽含量模拟的偏差比区域气候模式显著;与观测相比,耦合模式对来自孟加拉湾地区的大气水汽输送模拟偏弱,而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水汽输送模拟偏强,与华北夏季旱涝相联系的水汽输送异常的模拟在低纬度海洋上也存在明显偏差。
谢坤任雪娟张耀存姚素香
关键词: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区域气候模式
冬季东亚高空急流季节内协同变化及对我国东部降水的影响
2022年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采用滤波和合成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冬季东亚高空急流的季节内协同变化以及对我国东部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季节内尺度(10~90天)中,东亚地区冬季300 hPa逐日纬向风主要表现为准双周振荡(10~30天)。300 hPa低频纬向风异常整体向东传播,高纬的低频纬向风异常向南传播,低纬低频纬向风没有明显经向传播特征。伴随低频纬向西风从里海附近开始向东移动至西北太平洋上空,温带急流向东再向东南移动并且强度先增强再减弱,副热带急流位置没有明显变化,强度演变特征与温带急流变化相反。降水异常对300 hPa风场低频振荡有显著响应,低频降水主要出现在我国东部,随时间向东移动,移至西太平洋附近消失;受低频风场影响,温带急流偏强,副热带急流偏弱时,我国东部高空辐合,地面表现为低频高压,整层有较强下沉气流,地面为东北风控制,不易产生降水;温带急流偏弱,副热带急流偏强时,青藏高原北侧整层一致东风异常,南侧整层一致西风异常,使我国东部高空辐散,地面受低频低压控制,我国东部产生整层上升运动,并且有西南风水汽输送,水汽辐合,我国东部出现低频降水正异常。
张金柏姚素香黄乾
关键词:副热带急流季节内振荡
欧亚中高纬夏季准双周振荡实时指数的提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欧亚中高纬夏季准双周振荡(QBWO)实时指数的提取方法,首先将1979‑2018年夏季5‑9月中高纬度的‑6、‑3和0天滞后的10‑30天带通滤波的500hPa位势高度场进行EEOF分析,得到前4个模态;...
姚素香孙添乐夏依聪
文献传递
福州夏季气温演变及对人体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福州市1961年1月—2012年12月逐日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福州近52年来夏季气温、高温日数、极端高温的演变特征,利用5日滑动平均气温稳定〉22℃的标准研究福州夏季日数变化,探讨了福州夏季及夏季最热时段气温指标的年代变化和凉夏、酷暑的分布特征;利用人体舒适度指数(CIHB)研究福州夏季最热时段气象环境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日数、≥35℃的高温日数、≥37℃的高温日数呈明显增加趋势,线性增长速率分别为6.6d/10a,4.5d/10a,2.6d/10a;7-8月最高气温线性增长速率为0.25℃/10a,夏季最热30,15,7d平均气温的线性增长速率分别为0.17℃/10a,0.19℃/10a,0.22℃/10a;近12年为酷暑高度集中频发期,12年中有11个酷暑年;近52年福州夏季最热时段人体舒适度呈线性下降趋势,人体的感觉是越来越闷热,甚至达到炎热.
袁翔姚素香文明章施宗强
关键词:夏季气温酷暑人体舒适度指数
《中国天气》课程中的范例教学设计被引量:1
2011年
针对《中国天气》教材中存在的范例陈旧以及范例不完整等问题,对《中国天气》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范例进行了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新了典型范例,对于一些气候态的统计结果也进行了更新,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黄乾姚素香
关键词:教学设计
凤梨释迦低温寒(冻)害指标初探被引量:2
2016年
通过3年地理移植试验,调查了近7年的低温资料和风梨释迦寒(冻)害资料,统计分析不同区域凤梨释迦冻害等级与极端最低气温资料。结果表明.凤梨释迦寒(冻)害等级与极端最低气温之间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初步确定风梨释迦果树的无、轻、中、重寒(冻)害对应的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为〉5.5℃、0.3-5.5℃、-2.2-O.3℃、〈-2.2℃。
李丽容姚素香陈福梓庄文晶张琳
关键词:凤梨释迦
基于多源卫星资料的中国地区云宏微观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利用2007—2016年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nternational Satellite Cloud Climatology Project,ISCCP)、云和地球辐射能量系统(Clouds and the Earth s Radiant Energy System,CERES)和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卫星反演云产品,对比分析了不同数据反演的中国地区云系结构的宏微观特征,并采用复合评价指标定量评估了不同数据之间时间和空间上的一致性。结果表明:三套卫星数据都能较好地反演出中国地区总云量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夏高冬低的分布特征,但通过比较时间技巧(Temporal Skill,S_(T))及空间技巧(Spatial Skill,S_(S))复合评价指标及其各项分量发现,与MODIS相比,CERES与ISCCP数据反演的总云量时间序列演变特征明显更为一致,且其评分均有南方优于北方,夏季优于冬季的特征;进一步分析不同高度云量的S_(T)评分发现,CERES和ISCCP两套数据在南方地区的总云量差异主要来自于低云量的绝对偏差,而北方地区的偏差则同时存在于低云和中云;对比分析MODIS和CERES反演的云滴有效半径发现,高云对应的冰相云一致性较高,而中低云相对应的液相云的偏差则有夏季高于冬季的规律。针对夏季液相和冰相云滴粒径及概率密度分析则表明,相比CERES数据,MODIS对夏季液水和冰水粒子的有效半径在不同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高估,液(冰)水谱宽则更宽(窄)。
黄乾殷馨玉王子欣姚素香
关键词:卫星数据总云量
春夏季转换期东亚地表热通量对温度月际变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利用1948-2003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亚地区春夏季节转换期间地面气温变化趋势以及地面热通量对温度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亚地区4~7月地面气温月际变化存在明显的与纬度有关的南北向差异、与海陆分布有关的东西向差异以及大陆上中低纬地区以90°E为分界线的东西向差异,大陆上温度月际变化比海洋上显著。通过对月际变温指数的研究发现,中南半岛以及高原东侧在4~5月月际变温明显,印度半岛及高原西侧6~7月月际变温明显,表明月际最大变温有从90°E以东地区向90°E以西地区推进的过程。研究月际变温与地面热通量关系发现,高纬地区大陆上月际温度变化主要与太阳辐射以及潜热变化关系较大,而中低纬地区大陆上月际变温与感热、潜热以及辐射关系都比较密切,且90°E以东的中南半岛及邻近地区的4~5月的月际变温与地面热通量的相关关系最为显著,90°E以西的印度半岛及邻近地区6~7月的月际变温与热通量相关关系最为明显,此时青藏高原西侧辐射以及感热加热作用显著。对于热通量与地面月际变温显著相关区域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地面热通量对于温度场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近地层,在高层,两者之间相关关系复杂。
姚素香张耀存
夏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季节内变化及其与我国东部降水的关系被引量:3
2020年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中国降水观测数据,分析了夏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季节内变化以及对我国降水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亚洲地区夏季200 hPa纬向风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南北振荡和东西振荡特征,在时间上具有10~40 d的周期;在低频尺度(10~40 d)上,纬向风异常由西北先向东传播,到达东亚地区后再向南传播;伴随低频纬向风季节内演变,高原以北的急流中心向东和东南移动,急流轴也呈现南北振荡的特征;降水异常对200 hPa风场低频振荡有显著响应,在东亚地区,低频纬向风与低频降水南移,降水在黄淮地区出现,并逐渐移至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急流附近的低频西(东)风异常在其南侧形成负(正)切变涡度,对应我国东部地区位势高度的升高(降低),使得南亚高压东伸(西退),从而使我国东部雨带的位置发生显著变化。
储鹏姚素香
关键词:副热带西风急流季节内振荡降水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