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金坤

作品数:12 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临沂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临沂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3篇血管
  • 3篇活体
  • 2篇低电压
  • 2篇电压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移植术
  • 2篇造影
  • 2篇造影术
  • 2篇肉瘤
  • 2篇肾癌
  • 2篇肾移植
  • 2篇肾移植术
  • 2篇肾移植术前
  • 2篇术前
  • 2篇体层摄影
  • 2篇听小骨
  • 2篇颞骨
  • 2篇胃肿瘤

机构

  • 11篇临沂市人民医...
  • 2篇山东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青岛大学
  • 1篇枣庄市立医院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新泰市人民医...
  • 1篇海阳市人民医...

作者

  • 12篇姚金坤
  • 2篇密礼
  • 2篇王金亮
  • 2篇吴泺涌
  • 1篇孙占国
  • 1篇程召平
  • 1篇宋照亮
  • 1篇孙富广
  • 1篇王桂霞
  • 1篇李尊民
  • 1篇毕万利
  • 1篇董亮
  • 1篇郭丰富
  • 1篇段艳华
  • 1篇吴青海
  • 1篇李晓东
  • 1篇王桂玲
  • 1篇聂佩
  • 1篇陈月芹
  • 1篇朱文彬

传媒

  • 2篇临沂医学专科...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移植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1
  • 1篇200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在胃癌评估中替代真实平扫的可行性
2017年
目的探讨FLASH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在胃癌评估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对41例经胃镜和手术病理明确为胃癌的患者利用FLASH双源CT行常规平扫、双能量动脉期、双能量静脉期及双能量延迟期扫描。利用Liver VNC软件得到动脉期及静脉期虚拟平扫图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三组平扫图像(常规平扫、动脉期虚拟平扫及静脉期虚拟平扫)分别进行5分制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对两位医师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行Kappa检验,并对三组图像的评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利用配对t检验对动脉期虚拟平扫、静脉期虚拟平扫及常规平扫图像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利用配对t检验三期的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两位医师对动脉期虚拟平扫、静脉期虚拟平扫图像与常规平扫图像的图像质量评价一致性很好(Kappa=0.926);三组图像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图像的SNR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省去常规平扫的三期扫描辐射剂量是(13.331±2.777)m Sv,四期扫描的辐射剂量是(19.135±3.773)m Sv,三期扫描较四期扫描降低的辐射剂量约为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LASH双源CT胃癌评估成像中,双能量虚拟平扫具有替代常规平扫的可行性,可以减少常规平扫的放射剂量,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栗付周姚金坤朱时才牛纪祥王明亮李晓东
关键词:胃肿瘤虚拟平扫
双源CT低浓度对比剂联合低电压扫描在活体肾移植术前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双源CT低浓度对比剂联合低电压扫描在亲属活体肾移植术前检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45例拟行亲属活体肾移植术的供体按对比剂浓度和管电压随机分为3组,A组:对比剂320mgI/ml,电压120kVp;B组:对比剂320mgI/ml,电压80kVp;C组:对比剂270mgI/ml,电压80kVp。对三组肾动脉图像进行客观评价、主观评分及与手术结果对照的CT诊断正确率评价,记录辐射剂量。结果①三组图像主观评分均≥2分,满足诊断要求;②A、B组血管强化CT值有统计学差异,B组高于A组(P<0.05);B、C组血管强化CT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三组血管SNR及CNR无统计学差别(P>0.05);④四期扫描(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排泄期)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I)C组低于A组(P<0.05);⑤三组术中所见供肾血管情况与CTA观察结果一致。结论低浓度对比剂(270mgI/ml)联合低管电压(80kVp)在亲属活体肾移植术前肾动脉CT血管成像的应用是可行的,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不仅降低辐射剂量(约55%),而且降低对比剂用量。
姚金坤王金亮王锡明
关键词:肾移植血管造影术低电压
10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影像学特征——山东省多中心回顾性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通过山东省多中心研究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胸部CT影像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至3月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6版)》经核酸检测确诊并治愈出院(或死亡)共计105例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以及胸部CT影像资料。其中普通型患者(普通组)92例,重型或危重型患者(重症组)13例。对胸部CT影像学基本特征及动态演变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将普通组与重症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有明确流行病学史。初期临床症状主要为不明原因发热(85%,90/105)、咳嗽、咳痰(72%,75/105)。实验室检查异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减低(11%,12/105)及淋巴细胞计数减低(38%,40/105)。胸部CT基本征象分析结果显示,早期双肺呈多发磨玻璃病变(GGO)(98%),平均受累肺叶3个(2,5),主要分布于肺中、外带胸膜下;进展期大部分GGO实变(96%)、伴小叶间隔增厚(64%),部分呈铺路石征(42%),反应性胸膜增厚(23%),胸腔积液(3例),气胸(1例);恢复期显示纤维条纹征(49%)。另一重要特点为双肺外带表现明显的空气-细支气管征(41%)和微血管扩张征(40%)。普通组与重症组对比结果显示,重症组受累肺叶数目多于普通组(P<0.001);重症组受累半定量积分高于普通组(P<0.001)。重症组铺路石征(85%vs 34%,P=0.001)、小叶间隔增厚(92%vs 61%,P=0.029)及胸膜增厚(69%vs 16%,P<0.001)、纤维条纹征(85%vs 43%,P=0.007)相比更高。胸部CT动态影像分析结果显示,疾病初始阳性影像表现迟于临床症状,肺部CT 5 d(5, 6)开始呈阳性,CT病变进展时间5 d(5, 7),持续进展至11 d(10, 14)即CT病变峰值时间,CT病变转归时间12 d(11, 15)。病灶进展与转归时间的长短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核酸检测阴性后影像转归滞后。结论 COVID-19胸部CT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表现,主要为典型磨玻璃病变及其特征性动态演变,以及空气-细支气管征和微血管�
程召平段艳华姚金坤李岩顾慧袁宪顺刘斌毕万利宋照亮聂佩陈月芹孙占国刘善平王鲁光唐忠仁魏相磊董亮王春亭王锡明
关键词:胸部
64排螺旋CT中耳仿真内窥镜和听骨链的三维重建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仿真内窥镜、听骨链三维重建及镫骨前后脚斜面重建在病变中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3例66耳行颞骨GE Lightspeed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正常组35耳,病变组31耳,用GE Advantage工作站行中耳CTVE、听骨链SSD及镫骨前后脚的斜轴位重建与冠、轴位CT及手术所见进行对照。结果:24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CTVE显示锤骨柄、砧骨长脚骨质破坏与手术所见的符合率为91.7%(22/24),显示锤骨头骨质破坏的符合率为95.8%(23/24),显示砧骨短脚骨质破坏的符合率为100%(24/24),显示镫骨脚骨质破坏的符合率为87.5%(21/24)。中耳CTVE、听骨链SSD、镫骨前后脚斜轴位重建显示听小骨骨质破坏与手术符合率与冠、轴位图像的符合率差异无显著性,但符合率(CTVE平均93.3%、SSD平均95%、镫骨前后脚斜轴位重建91.7%)稍高于冠、轴位图像(平均90%)。结论:64排螺旋CT中耳CTVE、听骨链SSD及镫骨前后脚的斜轴位重建显示听骨链及骨壁的骨质破坏与手术所见符合率较冠、轴位图像稍高,且图像更立体、清晰,耗时不长,可以用于临床常规使用。
姚金坤
关键词:体层摄影仿真内窥镜听小骨中耳颞骨
MRI在脊椎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06年
目的:探讨MRI在脊椎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3例临床资料完整的脊椎转移瘤的MRI表现。结果:脊椎转移瘤常呈多锥体受累、多呈跳跃性分布、胸椎及腰椎多发、受累椎体在T1WI呈低信号,在T2WI呈高、低或高低混杂信号、常侵及附件、可合并压缩骨折及椎旁软组织肿块、椎间盘无异常。结论:诊断脊椎转移瘤MRI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诊断方法。
王金亮姚金坤王桂玲
关键词:脊椎转移瘤磁共振成像
64排螺旋CT仿真内镜对中耳解剖结构的三维显示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仿真内窥镜、听骨链三维重建及镫骨前后脚斜面重建对中耳正常解剖结构显示情况。方法33例66耳行颞骨64排螺旋CT扫描,正常者35耳。所有33例均行颞骨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检查。将骨算法及软组织算法重建的轴位数据重建图像传至GE Advantage工作站。35耳均行中耳CTVE成像,听骨链SSD三维重建,镫骨前后脚进行斜轴位重建,与解剖及冠、轴位图像进行对照。结果CTVE100%(35/35)清晰显示听骨链的结构,鼓室各壁结构,下鼓室、鼓室上隐窝及鼓窦,砧镫关节、镫骨脚板及面神经骨管的位置;100%(35/35)显示面神经骨管;68.6%(24/35)清晰显示镫骨前脚,74.3%(26/35)清晰显示镫骨后脚;65.7%(23/35)清晰显示面隐窝,82.8%(29/35)显示鼓室天盖。锤骨前、上韧带、砧骨后韧带CTVE的分辨率较低,显示情况仅分别为8.6%(3/35)、8.6%(3/35)及11.4%(4/35)。镫骨肌显示率为0。CTVE对后鼓室细微结构的显示:20%(7/35)显示岬小桥,8.6%(3/35)显示岬下脚,8.6%(3/35)显示茎突隆起。听骨链的SSD重建及镫骨前后脚的斜轴位重建对听骨链的显示:100%(35/35)清晰显示听小骨各结构,尤其是完全显示了镫骨前后脚及脚板。结论64排螺旋CT中耳CTVE可以清晰显示大部分中耳的正常解剖细节,使各结构更立体、清晰。听骨链SSD及镫骨前后脚的斜轴位重建,可以整体显示听骨链的情况。64排螺旋CT中耳的CTVE、听骨链SSD及镫骨前后脚斜轴位重建图像清晰、立体,耗时不长,可以用于临床常规使用。
姚金坤
关键词:体层摄影仿真内窥镜听小骨颞骨
巨大肾癌类肿瘤的CT诊断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巨大肾癌类肿瘤的CT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巨大肾癌类肿瘤(肾癌6例、肉瘤样癌5例和癌肉瘤2例)的CT表现。结果:13例巨大肾癌类肿瘤的CT表现为肿瘤以实性破坏为主,伴有出血坏死及钙化6例,肿瘤以囊性破坏为主4例和整个肾呈多囊及单囊样破坏伴有壁结节3例。结论:巨大肾癌类肿瘤因肿瘤巨大,多数侵犯邻近脏器,瘤内多发大的坏死、囊变区,是巨大肾癌类肿瘤的诊断特点。
吴泺涌姚金坤刘元涛
关键词:巨大肾癌肉瘤样癌癌肉瘤CT
巨大肾错构瘤与巨大肾癌类肿瘤CT鉴别诊断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巨大肾错构瘤的CT特征与肾癌类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巨大肾错构瘤和13例巨大肾癌类肿瘤(包括2例癌肉瘤,5例肉瘤样癌,以及6例癌)的CT资料。所有病人均经CT平扫与增强扫描。结果巨大肾错构瘤主要CT表现为有脂肪CT值,肿瘤内可见粗大的血管。肾癌类肿瘤主要CT表现为肿瘤以破坏肾实质为主。结论巨大肾错构瘤与正常肾组织分界清楚,CT可见明确的脂肪密度,为错构瘤的CT特征性表现。而巨大肾癌类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液化、囊变及钙化与残存正常肾组织分界不清。
吴泺涌刘元涛姚金坤
关键词:CT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对活体供肾血管的评估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对活体供肾血管术前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临沂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61例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术前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三维重建影像资料,观察供肾实质、肾动脉、肾静脉和肾盂、输尿管排泄系统,并与术中所见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三维重建图像基本清晰显示所有供者的双肾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情况。肾实质密度及肾动脉管径、形态均正常,其中47例双肾均为单支肾动脉,4例左肾为2支肾动脉,5例右肾为2支肾动脉,5例双肾均为2支肾动脉。53例容积再现结合最大密度投影图像对输尿管排泄系统显示较好,49例表面遮盖成像图像较好地显示了肾动脉主干的起源、管径、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肾动脉CT仿真内镜成像能清晰显示腹主动脉、双肾动脉开口及肾动脉管腔。61例供者均行单侧肾切除术,术前血管成像结果与术中所见基本吻合。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能真实反映肾血管的解剖及毗邻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替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作为术前评估活体供肾血管的有效方法。
王健明孙富广朱文彬邵志强姚金坤郭丰富
关键词:活体供者血管成像肾血管三维重建
胃平滑肌肉瘤4例报告
2000年
密礼李家德蔡世峰王帆姚金坤
关键词:平滑肌肉瘤胃肿瘤病例报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