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杰

作品数:18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矫治
  • 6篇矫治器
  • 6篇骨性
  • 5篇牙合
  • 5篇正畸
  • 5篇乳牙
  • 5篇腭裂
  • 5篇安氏
  • 4篇单侧
  • 4篇前牵引
  • 4篇畸形
  • 4篇摆式矫治器
  • 4篇唇腭裂
  • 3篇婴儿
  • 3篇完全性唇腭裂
  • 3篇唇裂
  • 2篇单侧唇裂
  • 2篇单侧完全性唇...
  • 2篇牙槽
  • 2篇正畸联合治疗

机构

  • 18篇广州市儿童医...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广东药学院附...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8篇姜杰
  • 16篇翟佳羽
  • 15篇邓利琴
  • 15篇王洪涛
  • 15篇邓细河
  • 6篇黎凡
  • 6篇叶金梅
  • 5篇孙琪殷
  • 4篇崔颖秋
  • 3篇徐达传
  • 2篇王慧菁
  • 2篇裴霞
  • 2篇余乔立
  • 1篇孙贺
  • 1篇程宁新
  • 1篇向宇燕
  • 1篇曾惠韵

传媒

  • 5篇临床口腔医学...
  • 4篇广东牙病防治
  • 3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北京口腔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国际口腔医学...
  • 1篇第三届全国口...

年份

  • 1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5
  • 3篇200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期矫治与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根吸收对比研究
2008年
目的:对比研究双期矫治和摆式矫治器在治疗安氏Ⅱ类错时的牙根吸收情况。方法:选取双期矫治病例18例,摆式矫治器病例20例,治疗前均无牙根吸收,治疗前后拍摄上切牙X线根尖片,在根尖片上对治疗组的上切牙牙根吸收评级,对比分析两治疗组病例的牙根吸收情况。结果:中切牙和侧切牙在两治疗组中的根吸收程度无统计学差别,但是无论双期矫治还是摆式矫治器矫治,侧切牙的根吸收程度都比中切牙严重。结论:在治疗安氏Ⅱ类错时,双期矫治和摆式矫治器矫治的牙根吸收程度基本相同。
翟佳羽曾惠韵孙琪殷邓利琴姜杰王洪涛邓细河
关键词:双期矫治摆式矫治器牙根吸收
前牵引矫治乳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的侧貌变化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上腭快速扩大联合前牵引矫治乳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和矫治前后颌骨软组织侧貌头影测量值的变化。方法选择乳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患儿8名,患儿呈凹面型,前牙或合并后牙反,上颌相对下颌后缩,乳磨牙末端呈近中阶梯,不存在功能性下颌移位。上下牙列无牙周疾病,牙体疾病须治疗,之前未做过正畸治疗。应用上腭快速扩大联合前牵引矫治,正畸前后头影测量,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果乳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患儿经上腭快速扩大联合前牵引矫治6个月左右,患儿的上颌N-A增长,上颌前移,N-B缩短,下颌后旋,颌骨面角减小、软组织面角相应减小;骨组织和软组织前下面高增加,乳上切牙唇倾,乳下切牙舌倾;上唇突度增大、倾斜度减小,下唇突度减小、倾斜度减小。结论上腭快速扩大联合前牵引矫治乳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凹面型显著改善且呈直面型。颌骨和软组织侧貌发生相应的改变。
叶金梅邓利琴翟佳羽姜杰王洪涛邓细河
关键词:骨性反[牙合]
矫形-正畸联合治疗乳牙反[牙合]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头影测量分析了解矫形-正畸联合矫正在治疗乳牙反[牙合]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例中度乳牙反[牙合]患者作为实验组,8例正常乳牙[牙合]儿童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每名患儿先接受经改良的前方牵引装置治疗,矫形力为2.94~4.90N(300~500g),方向一般取偏向[牙合]平面下方约37°,戴用时间约10h/a。治疗6个月后,停止前牵引,立即接受正畸治疗,直至反殆解除,并稳定2个月,拆除矫治器,治疗结束。通过比较治疗前(T1),矫形治疗后(T2)及正畸治疗结束后(T3)两组的头影变化,了解联合矫正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结束时12例患者均解除反[牙合],实验组的A点前移约2.80mm,上前牙切缘前移了8.38mm,∠SNA增加2.65°,下切牙稍舌倾。以上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矫形正畸联合矫正可以使患儿的骨骼畸形及牙[牙合]畸形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是治疗乳牙中度反[牙合]的较好方法。
翟佳羽曾慧韵邓利琴姜杰孙琪殷王洪涛邓细河
关键词:矫形前牵引
正常与单侧唇裂口轮匝肌和上唇血管的应用解剖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为婴儿单侧唇裂功能性修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4例正常成人新鲜头颈标本,在下颌下缘面动脉远心端内注入红色乳胶。5例正常婴儿、6例单侧唇(腭)裂婴儿标本,经福尔马林固定,从皮肤面和粘膜面解剖上唇口轮匝肌,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口轮匝肌的形态及血管的分布。结果:口轮匝肌分深浅二层。深层肌肉呈水平方向,起自一侧口角的皮肤和粘膜,走向另一侧口角。浅层由上下两束肌纤维组成。单侧完全性唇裂标本显示患侧深层肌肉在裂隙处中断,止于红唇由厚转薄处。而浅层肌肉不仅中断,其附丽点亦发生错位,造成鼻小柱、鼻翼畸形。健侧深层肌肉在裂隙处中断,浅层肌纤维均附于鼻小柱基部,造成鼻小柱向健侧偏斜。正常上唇动脉起始部和走行都较恒定,本组未见解剖异常。唇裂标本显示,一侧动脉不能与对侧同名动脉吻合成弓,还造成异常走行。结论:对单侧完全性唇裂功能性修复,患侧皮下剥离要达到鼻翼外侧,把扭曲错位的浅层肌组织从鼻翼基部及鼻翼外侧的骨膜上进行分离,并按解剖形态进行复位。
邓细河翟佳羽崔颖秋裴霞姜杰黎凡徐达传廖农
关键词:唇裂上唇
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的牙弓形态变化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的牙弓形态变化。方法应用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患者32例,定量测量矫治前后上下颌石膏模型的尖牙间宽度、第一磨牙间宽度,测量结果行t检验。结果上颌尖牙间宽度、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分别增加3.49 mm和3.04 mm。上颌第一磨牙的轴倾度减少3.77°。下牙弓的拥挤改善,前牙覆减少3.37 mm、覆盖减少4.42 mm。磨牙关系由安氏Ⅱ类转为安氏Ⅰ类。结论摆式矫治器可用于治疗轻、中度安氏Ⅱ类错,且避免拔牙。
翟佳羽任琼邓利琴姜杰王洪涛邓细河
关键词:摆式矫治器牙弓形态
安氏Ⅱ类错拔牙与非拔牙矫治病例牙槽嵴吸收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了解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在治疗安氏II类错时牙槽嵴高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双期矫治病例16例,摆式矫治器病例18例及拔牙矫治病例20例,治疗前后均拍摄上前牙根尖片,比较上前牙治疗前后"CEJ-AC距离"在三个治疗组中的平均变化量,并作方差分析及组间LSD-t检验。结果:治疗结束时,三治疗组的CEJ-AC变化量存在组间差别,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双期矫治组和摆式矫治器组的CEJ-AC分别增加了0.19mm和0.21mm,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小于拔牙矫治组的0.41mm,并有显著的统计意义(p<0.001)。三治疗组在治疗结束时的CEJ-AC距离均不超过2mm。结论:双期矫治、摆式矫治器及拔牙矫治在治疗安氏II类错时,均会造成牙槽嵴高度下降,其中拔牙矫治的下降程度较为严重,但三种方法均未造成具有临床意义的牙槽骨丧失。
翟佳羽曾慧韵姜杰孙琪殷邓利琴叶金梅王洪涛邓细河
关键词:拔牙牙槽嵴吸收
摆形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类错的PAR指数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运用PAR指数评价摆式矫治器非拔牙矫治安氏Ⅱ1类错的效果。方法:选取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类错病例32例,运用PAR指数对每一病例矫治前后的石膏模型进行评分,并作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治疗结束时都达到个别正常标准,PAR指数得分平均减少31分。结论:摆式矫治器可以有效治疗部分安氏Ⅱ1类错,同时避免了拔牙,对轻、中度患者是一种可取的治疗手段。
翟佳羽任琼邓利琴姜杰王洪涛邓细河
关键词:摆式矫治器PAR指数
乳磨牙为支抗前牵引矫治后上牙弓变化的初步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以乳磨牙为支抗,上腭快速扩大联合前牵引矫治替牙早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的牙颌结构和上颌牙弓的变化。方法选择替牙早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患儿10名,以乳磨牙为支抗,上腭快速扩大联合前牵引矫治6个月,治疗前(T1)治疗后(T2)进行X线头影测量和石膏模型牙弓测量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矫治结束时患儿侧貌明显改善,SNA增大2.70±0.97°,ANB角增大3.99±1.95°,Wits值增大3.21±1.00mm,有统计学差异(P<0.001)。牙弓宽度增加值从后向前逐渐减小,牙弓周长增加4.66+0.93mm,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以乳磨牙为支抗,上腭快速扩大联合前牵引矫治替牙早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后侧貌改善明显,上颌骨显著生长和前移,牙弓宽度及牙弓周长增加,能解除上牙弓小于5mm的轻中度拥挤。
叶金梅王洪涛邓利琴翟佳羽姜杰邓细河
软腭部反向双Z瓣腭裂修复术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报道软腭部反向双Z瓣腭裂修复术的解剖学基础及其临床应用。方法:正常婴儿新鲜头颈标本5例、婴儿单侧完全性腭裂新鲜标本2例、婴儿双侧完全性腭裂标本1例。采用大体解剖和显微解剖,主要观察腭帆提肌和腭升动脉的走向。在2例新鲜腭裂标本的软腭区摹拟该术式进行解剖。结果:腭帆提肌至翼钩的距离为(4.5±1.6)mm,此处肌宽为(8.0±1.8)mm。软腭部Z瓣的角度取60°~70°,臂切口长度根据裂隙大小取中轴长的1/2或2/3。临床手术35例,有11例术后来院复查。经语音耳测评定,优良率达90.8%。结论:软腭部反向双Z瓣腭裂修复术式设计合理,操作得当,不会损伤腭帆提肌、血管主干和神经。能有效地重建腭部肌肉的解剖结构,延长和后退软腭,又可避免直线疤痕。
邓细河翟佳羽姜杰裴霞崔颖秋黎凡徐达传
关键词:腭裂解剖学
矫形-正畸联合治疗唇腭裂术后乳牙骨性反牙合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头影测量分析了解矫形-正畸联合矫正在治疗唇腭裂术后乳牙骨性反牙合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12例唇腭裂术后中度乳牙骨性反牙合患者作为实验组,10例正常乳牙牙台儿童作为对照组。通过比较治疗前(T1),矫...
翟佳羽曾慧韵邓利琴姜杰孙琪殷王洪涛邓细河
关键词:唇腭裂骨骼畸形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