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枫琴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3篇早幼粒细胞
  • 3篇通脉
  • 3篇通脉灵
  • 3篇粒细胞
  • 3篇急性
  • 3篇急性早幼粒
  • 3篇急性早幼粒细...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氧化物歧化酶
  • 2篇早幼粒细胞白...
  • 2篇治疗糖尿病
  • 2篇歧化酶
  • 2篇细胞因子
  • 2篇粒细胞白血病
  • 2篇慢性
  • 2篇慢性并发症

机构

  • 8篇山东省医学科...
  • 3篇山东省千佛山...
  • 2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10...

作者

  • 8篇姜枫琴
  • 4篇任青华
  • 4篇唐天华
  • 4篇张玉昆
  • 4篇姜国胜
  • 3篇毕可红
  • 3篇刘秀兰
  • 3篇任海全
  • 2篇郭桂月
  • 2篇刘传芳
  • 2篇董强
  • 2篇彭军
  • 2篇真刚
  • 2篇田志刚
  • 2篇任海泉
  • 2篇刘春兰
  • 1篇孙关林
  • 1篇张家炬
  • 1篇吴文
  • 1篇赵宏兵

传媒

  • 2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上海免疫学杂...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白血病
  • 1篇中华医药学杂...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APL经ATRA诱导后高白细胞征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2000年
目的 :揭示 APL患者 ATRA治疗后高白细胞征的机制。方法 :外周血 WBC计数及分类按常规进行。体内外粒 -单系集落 (CFU- GM)按半固体琼脂法进行。ATRA体内实验中的骨髓与脾脏均用 2 0 0目网研磨制成单个细胞悬液后计 WBC数。结果 :ATRA临床治疗 APL 患者可引起明显的 WBC、早幼粒及较成熟粒系升高。CFU- GM呈现升高趋势。而 APL 患者骨髓 CFU- L 逐渐降低。正常小鼠的体内实验中 ,ATRA明显增加其骨髓CFU - GM形成 ,6 0 min时外周 WBC增加 (P<0 .0 5 ) ,单位重量脾 WBC明显减少 ,但骨髓 WBC无明显变化。结论 :ATRA可引起小鼠贮存池 WBC向外周血中分布 ,体内作用 15 d后 ,骨髓 GU - GM升高。但与临床 APL患者 WBC变化的时相不一致。
姜国胜唐天华张玉昆任海全董强赵良玉任青华姜枫琴
关键词:APL高白细胞
ATRA对原代APL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 APL 细胞经过 ATRA诱导后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变化。方法 :APL 患者的骨髓和外周血标本被收集于肝素抗凝管中 ,采用传统 Ficoll密度梯度法分离 APL 细胞。按照 FAB细胞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进行 APL 诊断。采用 EL ISA法测定原代白血病细胞培养悬液中的 IL- 1β、IL- 6、IL- 8、TNFα和 G- CSF含量。NBT还原实验检测 APL 细胞分化状态。结果 :APL 细胞在 ATRA10 - 6 m ol/L体外作用 96 h,或体内诱导作用 96 h,IL - 1β(P<0 .0 5 )和 G- CSF(P<0 .0 5 )分泌水平增加 ,IL - 6和 IL - 8水平降低 (P<0 .0 5 ) ,但 TNFα水平改变不明显。另外 ,体外 APL细胞的增生率与IL - 1β分泌率和 G- CSF呈正相关 ,检测到 IL - 1β或 G- CSF的患者的细胞数明显高于检测不到者。结论 :IL - 1β和 G- CSF在 ATRA作用后的
姜国胜毕可红唐天华张玉昆任海泉姜枫琴任青华真刚刘传芳彭军郭桂月刘秀兰田志刚
关键词:造血生长因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全反式维甲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sICAM-1与sVCAM-1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11
2001年
姜国胜唐天华毕可红张玉昆吴文李岩任海全董强邬维礼任青华姜枫琴刘秀兰孙关林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SICAM-1SVCAM-1免疫
通脉灵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2003年
目的 旨在观察“通脉灵”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2例,通脉灵治疗;B组58例,川芎嗪治疗,共45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自觉症状的改善及实验室各项指标的变化,并做对照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起效快,症状改善明显,实验室显示血脂、尿β2-MG、CRP、PgA改善较B组明显(P<0.01<0.05)。彩色多普勒显示其血流动力学及全血粘度改善明显。结论 通脉灵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疗效优于川芎嗪组,可进一步研究开发应用。
刘春兰刘勇姜枫琴柳青张秋艳王开森
关键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通脉灵中药制剂川芎嗪
通脉灵颗粒对糖尿病模型大鼠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刘春兰赵宏兵张学义徐秀云姜枫琴李笠任海全张家炬
关键词:糖尿病鼠内皮素-1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
通脉灵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探讨通脉灵治疗糖尿病(DM)慢性并发症的作用机制,从而进一步推广应用之。方法68例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的DM患者,被分成无并发症组(A组)及有并发症组(B组)。停服抗氧化剂1周后,静脉采集血样立即-20℃保存待测。C反应蛋白(CRP)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浊度法:一氧化氮(NO)采用硝酸还原酶法;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丙二醛(MDA)采用硫代巴比妥法。通脉灵治疗3个疗程后,重复上述检测项目。结果DM患者的CRP,MDA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NO、SODB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A组NO却略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CRP,MDA两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P<0.01),SOD、NO两组均有不同程度上升。结论通脉灵具有抗氧化应激、保护内皮细胞功能及抑制炎性反应,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DM慢性并发症的早期干预治疗。
刘春兰李勇曲卫姜枫琴柳青王开森
关键词:通脉灵糖尿病一氧化氮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
通脉灵对糖尿病患者P-选择素、抗心磷脂抗体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糖尿病(DM)患者经通脉灵治疗后血浆CD62-p、ACA、CRP的变化,以评估其能否逆转DM患者血小板活化及微血栓前状态,阻断其病理过程的进展。方法CD62-p、ACA采用ELISA法;CRP采用免疫散射浊度法。所有患者停服抗凝剂一周后,空腹采静脉血分离血浆检测上述指标,随机分为A1组38例;A2组30例。分别采用通脉灵煎剂口服和川芎嗪静脉滴注治疗30d,疗程结束后重复检测以上指标并与安慰剂(B)组30例作对照。结果治疗后A1与A2组临床症状较B组明显改善,CD62-p、ACA、CRP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0.05),尤其是CRP在第2疗程时A1组首先下降,但A2组下降不明显;疗程结束后血浆CD62-p、ACA水平A1较A2组降低显著,临床症状改善有不同程度的差别。结论通脉灵可显著改善DM患者血小板活化及微血栓前病理过程,可降低其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刘春兰杨建辉张学义赵红宾姜枫琴马景德
关键词:通脉灵P-选择素抗心磷脂抗体C-反应蛋白糖尿病血管病变
三氧化二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与意义被引量:2
2003年
为了探讨细胞因子在三氧化二砷诱发APL细胞白细胞升高的作用 ,首先按照FAB细胞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标准选择APL患者。常规Ficoll密度梯度法分离骨髓和PBMC ,体外培养 1h去除贴壁细胞。体外IL 1β、IL 6、IL 8、TNF α和G CSF分泌水平采用ELISA方法进行测定 ,NBT还原实验用以检测APL细胞分化状态。直接细胞计数法和MTT法观察细胞增殖变化。研究结果证实体外 10 6M或体内以 10mg/d三氧化二砷治疗 96h后 ,APL细胞分泌IL 1β和G CSF平均水平升高 (P <0 0 5 ) ,IL 6和IL 8水平降低 (P <0 0 5 ) ,TNF α水平无明显变化 (P >0 0 5 )。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 ,体外APL细胞的增值比率与IL 1β或G CSF分泌升高比率呈现正相关 ,检测到IL 1β或G CSF患者的细胞数量增加比率高于未检测到IL 1β或G CSF组 ,说明IL 1β或G
姜国胜毕可红唐天华张玉昆任海泉姜枫琴任青华真刚马庆恒刘传芳彭军郭桂月刘秀兰田志刚
关键词:细胞因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三氧化二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