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家鑫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电致发光
  • 3篇有机电致发光
  • 3篇光效
  • 3篇光效率
  • 3篇发光
  • 3篇发光效率
  • 2篇电致发光器件
  • 2篇有机电致发光...
  • 2篇发光器件
  • 1篇电极
  • 1篇电容
  • 1篇电容型
  • 1篇电子传输
  • 1篇电子传输层
  • 1篇多晶
  • 1篇多晶硅
  • 1篇优化设计
  • 1篇溶胶
  • 1篇溶胶-凝胶法
  • 1篇梯度掺杂

机构

  • 4篇吉林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北京世维通光...

作者

  • 5篇孙家鑫
  • 3篇高文宝
  • 2篇侯晶莹
  • 2篇刘式墉
  • 2篇赵毅
  • 1篇朱秀玲
  • 1篇熊绍珍
  • 1篇孟志国
  • 1篇邱法斌
  • 1篇吴春亚
  • 1篇王文
  • 1篇徐宝琨
  • 1篇郭海城
  • 1篇朱棋锋
  • 1篇全宇军
  • 1篇齐悦

传媒

  • 2篇发光学报
  • 1篇仪器仪表学报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3
  • 1篇200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被引量:19
2003年
通过对器件结构的优化设计,提高了白光电致发光器件中蓝光成分的发光效率,从而得到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有机白光电致发光器件。驱动电压为5V时,电流密度J=0 5mA/cm2,器件的效率达到最大,流明效率为1 92lm/W,此时器件的发光亮度接近20cd/m2,色坐标为(x=0 317,y=0 328),非常接近白光等能点,是色度很好的白光。并且在很大范围内,色度随器件的驱动电压或电流变化不大,当驱动电压变化至15V时,J=232mA/cm2,色坐标变化至(x=0 338,y=0 353)。在电压为22V时,器件的亮度达到最大,为17000cd/m2。此外器件结构相对简单,器件制备的可重复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侯晶莹高文宝赵毅孙家鑫刘式墉
关键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优化设计发光效率
利用梯度掺杂的办法改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
利用在电子传输层(ALq<,3>)和空穴传输层(NPB)同时梯度掺杂rubrene的方法,形成双发光区,实现载流子的很好限制,提高了器件的发光效率.并利用DCJTB红光染料作为检测剂,确证了对于双发光区梯度掺杂器件,主要...
孙家鑫
关键词:电子传输层空穴传输层发光效率
文献传递
利用有机层间互相掺杂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被引量:7
2003年
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是实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实用化的一个关键因素。通过对器件结构和制作工艺的优化设计,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各个功能层进行互相掺杂,在层间形成互掺过渡层达到平衡载流子的注入,使得注入的电子和空穴有效地限制在互掺的有源区内,增加了载流子相遇复合的几率,进而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在外加电压10 5V时达到7 9cd/A,最大发光亮度在35V时达到49000cd/m2。和一般掺杂器件相比效率提高2倍以上。同时有机层间的互相掺杂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层间的界面,减少了有机层间的缺陷,与没有过渡层的器件相比,器件老化性能有了明显改善。
侯晶莹高文宝孙家鑫赵毅刘式墉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效率
多晶硅象素电极与简化流程的SOP-AMOLED基板
孟志国郭海城王文孙家鑫朱秀玲吴春亚熊绍珍
该课题将薄膜多晶硅OLED的阳极技术用于AMOLED中,其薄膜多晶硅像素电极与多晶硅TFT的有源层为同一层材料,像素电极即是驱动多晶硅 TFT漏极的 延伸。采用该项技术,制备的有源驱动基板可去掉ITO的溅射成膜过程和像素...
关键词:
关键词:谐振腔
Ba/Ti、Ba/Cu比对电容型CuO-BaTiO_3CO_2气体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02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BaTiO3纳米晶材料,通过将其与市售CuO分析纯试剂(纯度99%)混合,经烧结得到复合材料。进一步以该复合材料为基础,制成了小型电容式CO2气体传感器。实验中主要对BaTiO3基体材料中不同的Ba/Ti比,CuO-BaTiO3复合材料中不同的Ba/Cu比对元件CO2气体灵敏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朱棋锋邱法斌全宇军孙家鑫高文宝徐宝琨齐悦
关键词:电容型CO2传感器溶胶-凝胶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