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鸿丽

作品数:23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医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细胞
  • 9篇多发
  • 9篇多发性
  • 9篇多发性骨髓瘤
  • 9篇淋巴
  • 9篇骨髓
  • 9篇骨髓瘤
  • 5篇淋巴细胞
  • 5篇难治
  • 5篇间充质干细胞
  • 5篇干细胞
  • 5篇充质干细胞
  • 4篇照射
  • 4篇肿瘤
  • 4篇细胞淋巴瘤
  • 4篇淋巴瘤
  • 4篇美罗华
  • 4篇弥漫
  • 4篇弥漫性大B细...
  • 4篇交替半身照射

机构

  • 9篇无锡市人民医...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 6篇无锡市第一人...
  • 3篇苏州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无锡市第三人...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23篇孙鸿丽
  • 15篇沈云峰
  • 10篇毛玉文
  • 9篇朱华淳
  • 8篇蒋元强
  • 6篇周新
  • 5篇周新
  • 5篇郭宏锋
  • 5篇毛静珏
  • 4篇薛一峰
  • 4篇王婧
  • 4篇周新
  • 3篇孙超
  • 3篇孙超
  • 3篇杨国华
  • 3篇庄芸
  • 3篇庄芸
  • 3篇王婧
  • 2篇陆米则
  • 2篇夏珺

传媒

  • 3篇江苏医药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2005年华...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兔淋巴细胞增殖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兔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体系,根据不同比例加入丝裂霉素处理过的hAMSCs,3H掺入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率并用ELISA法测定混合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结果 hAMSCs可以抑制兔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与加入的hAMSCs数量成正比;同时hAMSCs可以减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细胞因子IL-2、IFN-γ的分泌。结论 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抑制兔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淋巴细胞增殖。
孙鸿丽薛一峰沈云峰周新
关键词: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淋巴细胞免疫调节
rhIL-11治疗2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AML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首先采用相同的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化疗结束24h后皮下注射rhIL-11,剂量30μg/(kg·d),直至血小板计数恢复至50×109/L;对照组不应用rhIL-11治疗,所有患者待血小板低于10×109/L时输注血小板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血小板计数变化、输注血小板量及皮下注射rhIL-11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化疗前最低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rhIL-11可明显提高AML患者化疗后血小板计数(P〈0.05),缩短血小板水平恢复时间(P〈0.05),减少血小板输注量(P〈0.05)。观察组出现头痛疲乏、牙龈出血、水肿、肌肉疼痛、低热、恶心等轻微不良反应,停药后即发生好转,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16.0%)。结论AML化疗后应用rhIL-11可以缩短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减少血小板输注量,且耐受性良好。
孙鸿丽薛一峰王婧
关键词: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血小板
VTD方案对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VTD方案对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硼替佐米治疗前及第1天、第4天应用该药物1h后患者血浆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聚集功能,并统计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28名难治/复发MM患者治疗前及第1天、第4天应用硼替佐米1h后,血浆APTT、PT、TT值无明显变化,AT-Ⅲ、FIB在T0、T1、T2时间段虽各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逐步下降,两两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例MM患者,1名患者发生了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sis,VET)。结论难治/复发MM患者经过VTD方案治疗后,凝血功能无显著变化,但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下降,并且呈现药物浓度及时间依赖性。
王婧孙鸿丽杨国华毛静珏蒋元强沈云峰郭宏锋周新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凝血功能静脉血栓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研究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从羊膜中分离和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形态学的结构特征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以鉴定其纯度。建立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根据不同效靶比E/T(hAMSCs/PBMC)加入丝裂霉素处理过的羊膜细胞,用3H掺入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率,观察间充质干细胞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从羊膜组织成功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贴壁生长,在体外短期内可以稳定增殖和传代,细胞具有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表面标志,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共同培养抑制了淋巴细胞增殖,其增殖抑制率与加入的细胞数量成正比。结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淋巴细胞增殖,对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具有负调节作用。
孙鸿丽吴德沛沈云峰毛玉文
关键词: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免疫调节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及抑制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研究目的: 1、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并鉴定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 2、研究hAMSCs对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R)体系中淋巴细胞增殖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研究方法: ...
孙鸿丽
关键词: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分离淋巴细胞细胞增殖
文献传递
多发性骨髓瘤继发第二肿瘤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继发第二肿瘤的情况,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继发第二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4年医院确诊MM患者94例临床资料,评估所有患者继发第二肿瘤的发生率、第二肿瘤的类型、从治疗至发生第二肿瘤的时间及患者临床表现。结果 91例MM患者治疗过程中继发第二肿瘤4例,发生率4.39%,实体肿瘤及血液肿瘤均有发生。4例患者自诊断MM至第二肿瘤发生平均时间为16月。结论多发性骨髓瘤继发第二肿瘤的发病机制及预后尚不明确,需进一步随访研究,以更好地评估风险与利益,使MM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夏珺毛静珏杨蕾孙鸿丽王婧孙超郭宏锋周新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继发第二肿瘤药物应用
交替半身照射联合美罗华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例临床分析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它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L)是我国最常见的淋巴增殖性疾病,大多数DLBL表达CD20表面标志。
孙鸿丽沈云峰毛玉文周新朱华淳
文献传递
交替半身照射联合美罗华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例临床分析
2006年
孙鸿丽沈云峰毛玉文周新朱华淳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交替半身照射美罗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利妥昔单抗恶性肿瘤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抑制效应被引量:4
2010年
背景:胎盘由滋养细胞及大量起源于胚外中胚层的间充质和血管共同组成,提示胎盘中存在间充质干细胞成分。目的:探索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评价其免疫学特性。方法:分离培养胎盘间充质干细胞,采用人以及兔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根据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不同比例(1:5,1:10,1:20,1:50,1:100,1:500)加入丝裂霉素处理胎盘间充质干细胞。3H掺入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率并用ELISA法测定混合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和γ-干扰素的含量。结果与结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抑制人或兔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与加入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成正比,同时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减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的分泌。提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抑制同种异体或异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淋巴细胞的增殖。
薛一峰黄建荣孙鸿丽苗宗宁
关键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免疫抑制白细胞介素Γ-干扰素
初治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治疗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为主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肾功能不全(R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初治MM合并RF的临床资料,大剂量地塞米松为主方案(A组)22例,加用沙利度胺和(或)硼替唑咪(B组)18例。结果化疗总有效(部分加完全缓解)率50.0%,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肾功能逆转者对化疗有效率高于不可逆者(P<0.05);两组肾功能逆转率无差异(P>0.05),但B组肾功能逆转快(P<0.01)。多因素分析示,血肌酐(Cr)是肾功能可逆性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为主方案联合沙利度胺和(或)硼替唑咪,可加快肾功能逆转。血Cr是肾功能可逆性的独立预测因素。
陆米则司淑平蒋元强陈亨庄芸孙鸿丽孙超沈云峰
关键词:肾功能不全骨髓瘤沙利度胺硼替佐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