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珊珊
- 作品数:7 被引量:43H指数:3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炎链球菌3型相关溶血尿毒症综合征一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链球菌相关溶血尿毒症综合征(SP-HUS)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3型肺炎链球菌相关HUS患儿的临床、辅助检查特点和随访情况,并复习文献,探讨SP-HUS的诊断要点.结果 患儿女,1.5岁,以发热、咳嗽伴气促5d入院.右肺呼吸音低于左侧,叩诊浊音.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 3.7×109/L,Hb 83 g/L,PLT 11 × 109/L.CRP>180 mg/L.红细胞形态检查示红细胞大小不一,易见红细胞碎片.尿常规示红细胞计数42.66/HP,尿潜血阳性(+++),尿蛋白(++++).血培养、胸腔积液培养和痰培养均为肺炎链球菌.采用简易棋盘式肺炎链球菌分型试剂盒进行血清型分型证实为3型.Coombs试验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血补体C3 0.699 g/L,补体C4 0.064 g/L.胸部X线片示右侧胸腔积液,右肺感染.胸部CT示两肺多发感染,右肺下叶多发肺气囊.入院后考虑SP-HUS,予去甲万古霉素针、头孢哌酮舒巴坦针静脉滴注抗感染,连续性肾脏代替治疗,洗涤红细胞纠正贫血等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正常,溶血停止,贫血纠正,肝肾功能及尿常规正常;肺部病灶好转,直接Coombs试验转阴,补体C3、C4恢复正常.3个月后随访,肝肾功能及尿常规均正常.结论 肺炎链球菌感染出现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急性肾衰竭、Coombs试验阳性时应考虑SP-HUS可能.肺炎链球菌3型感染与HUS相关.
- 孟珊珊杨青韩国强杨锦红张海邻叶乐平罗运春李昌崇
-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肺炎溶血尿毒症综合征儿童
- 外周血T-SPOT实验在儿童结核感染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正>目的研究外周血T-SPOT实验在儿童结核感染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温州育英儿童医院30例疑诊或待排结核患儿进行外周血T-SPOT实验。结果外周血T-SPOT实验检测在儿童结核感染性疾病阳性检出率为92.3%(...
- 孟珊珊张乐乐张海邻胡晓光张维溪苏苗赏罗运春
- 关键词:外周血
- 文献传递
-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对儿童结核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 :研究ELISPOT试验在儿童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入住医院的32例儿童结核病患儿及38例非结核患儿进行痰涂片分析、结核抗体检测、PPD试验及ELISPOT试验检测,比较分...
- 孟珊珊张乐乐张海邻胡晓光张维溪苏苗赏罗运春
- 关键词:结核病儿童患者酶联免疫斑点技术
-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对儿童结核病诊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研究ELISPOT试验在儿童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入住笔者医院的32例儿童结核病患儿及38例非结核患儿进行痰涂片分析、结核抗体检测、PPD试验及ELISPOT试验检测,比较分析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LISPOT诊断儿童结核病的敏感度为87.5%,特异性为94.7%,与PPD试验相比,敏感度和特异性均高于PPD试验,但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3),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而与PPD强阳性诊断结核病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比较,特异性相仿(P=0.485),敏感度显著高于PPD试验(P〈0.001)。ELISPOT试验阳性率为87.5%,显著高于痰培养及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LISPOT试验具有相对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是诊断儿童结核的快速敏感方法,在儿童结核感染早期临床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孟珊珊张乐乐张海邻胡晓光张维溪苏苗赏罗运春
- T-SPOT试验在儿童结核感染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目的研究T-SPOT试验在儿童结核感染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温州育英儿童医院30例疑诊或待排结核患儿进行结核抗体检测、支气管镜刷检涂片、PPD及T-SPOT试验检测,比较分析不同方法的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 孟珊珊张乐乐张海邻胡晓光张维溪苏苗赏罗运春
-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表现及发病机制被引量:26
- 2013年
-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40%。MP感染表现为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可无症状,也可有致死性肺炎或肺外并发症的发生。肺外表现的机制尚未十分清楚,分为直接型、间接型、血管闭塞型三种。MP感染的肺外表现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皮肤及其他系统。该文对MP肺外表现及发病机制进行阐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MP肺外表现的认识。
- 孟珊珊张海邻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儿童肺外表现发病机制
- 婴幼儿先天性大血管畸形合并中央气道狭窄1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大血管畸形合并中央气道狭窄患儿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特点,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6月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因先天性大血管畸形合并中央气道狭窄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特点。结果:18例患儿均以咳嗽、喘息、气促等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体检吸呼双相哮鸣音11例,心前区杂音6例。超声心动图提示双主动脉弓1例;胸片2例报告提示主动脉弓异常改变;CT血管造影(CTA)提示肺动脉吊带6例,双主动脉弓4例,右位主动脉弓3例,右位降主动脉1例,镰刀综合征1例,主动脉缩窄2例,主动脉弓中断2例。9例患儿接受了支气管镜检查,均提示气管支气管狭窄,伴有气管软化和(或)气管外压改变。3例患儿在手术后出现气道狭窄;其余15例中10例行手术治疗,6例手术后症状逐渐改善,2例术后仍有反复咳嗽喘息,2例术后死亡。结论:大血管畸形合并气道狭窄常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对反复或持续喘息、呼吸困难,体检发现吸呼双相哮鸣音,尤其是内科治疗效果不佳者,应想到该病可能,CTA联合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 苏海燕孟珊珊王小明张海邻张维溪赵琦峰程建敏
- 关键词:先天性大血管畸形婴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