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黄花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肝炎
  • 4篇病毒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肝炎病毒
  • 2篇血清
  • 2篇碳青霉烯
  • 2篇青霉烯
  • 2篇慢性
  • 2篇慢性乙型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恩替卡韦
  • 2篇杆菌
  • 2篇不动杆菌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动物实验
  • 1篇动物实验研究
  • 1篇药敏

机构

  • 6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7篇孟黄花
  • 4篇曾跃
  • 4篇王贵霞
  • 4篇林家福
  • 3篇张廷君
  • 3篇于毅
  • 2篇刘凤君
  • 2篇刘永芳
  • 2篇石瑶
  • 1篇周巧玲
  • 1篇蒋智
  • 1篇张廷军
  • 1篇周仲辉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中IL-21水平的检测及意义初探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的水平,分析其与HBV血清学标志物及相关临床指标如ALT、TBIL等的关系...
孟黄花
关键词:IL-21慢性乙型肝炎
文献传递
钩端螺旋体病患者血清TNF-α、IL-6、IL-2的检测及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检测49例流感伤寒型、黄疸出血型、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患者TNF-α、IL-6、IL-2的水平,分析这些细胞因子在钩体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钩体病患者血清TNF-α、IL-6、IL-2的水平,统计分析3种类型钩体病患者以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3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性。结果钩体病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钩体病3种临床类型相比,肺出血型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流感伤寒型及黄疸出血型(P<0.05);IL-6在黄疸出血型、肺出血型患者血清中的水平也明显高于流感伤寒型(P<0.01);钩体病患者血清IL-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钩体病患者血清中TNF-α、IL-6水平明显增高,可能与钩体病发生发展及器官损伤有关。
王贵霞曾跃张廷君林家福孟黄花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ELISATNF-ΑIL-6IL-2血清
金刚烷胺和联苯双酯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对金刚烷胺(AM)和联苯双酯(DDB)抗乙肝病毒(HBV)的作用进行动物实验研究,采用高压注射体内转染法建立HBV复制小鼠模型,对模型小鼠给药3d后处死。用Southern杂交检测小鼠肝脏HBV DNA复制中间体;ELISA检测血清中HBeAg和HBsAg。给予AM和二种药物联合处理后,小鼠体内HBV DNA复制中间体和HBeAg、HBsAg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该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仅给予DDB的小鼠肝脏HBV DNA复制中间体和血清抗原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因此,AM能够抑制小鼠体内HBV的复制、表达,而连续3d给予DDB对小鼠体内HBV无抑制作用。
刘凤君蒋智周巧玲于毅孟黄花石瑶
关键词:金刚烷胺联苯双酯乙肝病毒动物模型
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对南充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的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初步了解该地区CRAB耐药机制。方法收集南充市两所三甲医院临床感染患者送检标本检出的90株非重复CRAB,采用改良Hodge试验筛查碳青霉烯酶,PCR扩增技术检测OXA-23 like、OXA-24 like、OXA-51 like、OXA-58 like、IMP、VIM型碳青霉烯酶基因以及NDM-1"超级细菌"耐药基因。结果改良Hodge试验阳性共72株,阳性率80.0%;全部菌株携带OXA-51-like基因,79株携带OXA-23-like基因,检出率为87.8%,其余基因扩增均为阴性。结论该地区CRAB的耐药机制与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有关,未发现其他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参与。
林家福刘永芳曾跃王贵霞于毅张廷君孟黄花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
恩替卡韦联合泼尼松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型小鼠体内病毒复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随着医疗科技的日渐进步,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功能衰竭等疾病的治疗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这些疾病的患者若合并HBV感染,免疫抑制剂虽使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却使HBV激活,引起肝脏损害甚至肝细胞大量坏死,导致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预防或治疗HBV再激活导致肝脏损伤的根本措施是抗病毒治疗。
石瑶刘凤君周仲辉张廷军林家福孟黄花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恩替卡韦复制型泼尼松小鼠
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48周的疗效。方法 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口服恩替卡韦片(进口)作为对照组,B组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国产)为试验组,均为0.5mg/d,疗程48周,分别采用速率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电化学发光法及微粒子发光法检测基线和服药后12、24、48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HBV DN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水平;数据符合参数分析条件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抗病毒治疗48周ALT复常率分别为90.0%(27/30)和86.7%(26/30),(χ2=1.172,P>0.05);A、B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同步快速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833,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561,P<0.05);治疗48周时,血清HBV DNA水平测不到率分别为60.0%(18/30)和56.7%(17/30),(χ2=0.044,P>0.05);26例HBeAg(+)患者A、B组各13例,两组分别有2例vs 1例HBeAg阴转,1例vs 1例产生抗-HB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至48周时,两组HBeAg(+)患者HBsAg水平同步缓慢下降,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F=55.786,P>0.05),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241,P<0.05)。A、B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恩替卡韦分散片为快速、强效、安全、低耐药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药物,和进口恩替卡韦片疗效无明显差异。
王贵霞曾跃孟黄花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恩替卡韦抗病毒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及药敏情况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调查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感染者临床特征及对抗菌药物敏感情况。方法收集川北地区两家三甲医院微生物室分离的临床感染患者的90株非重复CR-AB菌株,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对15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进行体外抗菌活性测定,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90株CR-AB标本类型两家医院均以痰液为主,各占74%(37/50)和70%(28/40),其次是分泌物,各占18%(9/50)和25%(10/40);分布科室两家医院均以重症监护室(ICU)、神经外科、呼吸内科最为常见。90例感染者基础疾病以颅脑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主;感染CR-AB前多有入住ICU史、人工气道、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手术以及使用多种抗菌药物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等。90株CR-AB对多黏菌素B、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耐药率分别为0、20.0%、28.9%和86.7%,对其它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部分药物MIC90值≥512μg/mL。结论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其它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多黏菌素B、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治疗药物选择。
林家福刘永芳曾跃王贵霞冀一帆于毅张廷君孟黄花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