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连春 作品数:65 被引量:1,783 H指数:25 供职机构: 中国气象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航空宇航科学技术 更多>>
黄河中下游旱涝年的低频波振荡特征 被引量:4 1993年 采用低通滤波和功率谱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年500hPa 高度场的30—60天周期的低频振荡.从1986年和1988年的分析结果看出:在旱年的夏季,乌拉尔山地区的低频振荡周期短、谱值高;贝加尔湖地区的低频振荡周期长、谱值高;副热带地区的低频振荡周期短、谱值低.相反,在涝年的夏季,乌拉尔山地区、贝加尔湖地区和副热带地区的低频振荡具有与旱年相反的特征. 何素兰 宋连春 黄荣辉关键词:低频振荡 洪涝 黄河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及生态环境影响 近46a来石羊河流域的气温呈变暖趋势,1994年为显著变暖的年份。在石羊河流域气温变暖的背景下,该流域年降水呈增加趋势,出山口径流呈略减少趋势,流向中下游的径流却呈显著减少趋势,地下水位也在快速降低。人类活动是导致石羊河... 王宝鉴 黄玉霞 宋连春 张强 韩兰英关键词:石羊河流域 气候变化 水资源 生态环境 文献传递 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监测预测业务系统 李维京 宋连春 任国玉 张强 管兆勇 陈丽娟 孙颖 肖风劲 高荣 王遵娅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1991年以来,每年由旱涝、高温、低温、强台风等极端气候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超过2000亿元。针对极端气候事件对中国经济社会的严峻威胁,该项目突破极端气候事件监测诊断预测评估的关键技术问题,建立中国极...关键词:关键词:极端气候事件 1880—2010年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2016年 利用1880—2010年中国东部66站夏季降水数据,开展夏季长序列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显著,华北、江淮和华南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经验正交分解结果表明,偶极型("-+"和"+-")和三极型("+-+"和"-+-")分布是中国东部夏季的两种主要降水模态。夏季500 h Pa高度场年代际分量与同期太平洋SST典型相关分析(BP-CCA)得出,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正位相可以激发出负的PJ型遥相关波列,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多,华北降水偏少;反之亦然。同时,通过滑动相关分析发现,中国东部不同区域的夏季降水对PDO不同位相的响应特征存在差异。 任永建 宋连春 肖莺关键词:年代际变化 夏季降水 振荡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6 2007年 近46年来石羊河流域的气温呈持续升高趋势,1994年显著变暖。与变暖前相比,年平均气温偏高1.0℃,线性增温速率快7倍。显著变暖后,流域年降水增加了15%(约15.8mm),出山口径流却呈略减少趋势(约2.2亿m3),地下水位也在快速降低。出山口径流的略减少发生在上游山区年降水量减少的大背景下,人类活动是影响流域中游地表径流利用量和下游可利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对植被的监测表明,以荒漠草甸和沙生植被为主的稀疏植被面积在快速减少,同时还存在植被类型的退化现象,植被覆盖面积和地下水位埋深两者呈显著负相关。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正在趋于恶化。近46年来石羊河流域的气温呈持续升高趋势,1994年显著变暖。与变暖前相比,年平均气温偏高1.0℃,线性增温速率快7倍。显著变暖后,流域年降水增加了15%(约15.8mm),出山口径流却呈略减少趋势(约2.2亿m3),地下水位也在快速降低。出山口径流的略减少发生在上游山区年降水量减少的大背景下,人类活动是影响流域中游地表径流利用量和下游可利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对植被的监测表明,以荒漠草甸和沙生植被为主的稀疏植被面积在快速减少,同时还存在植被类型的退化现象,植被覆盖面积和地下水位埋深两者呈显著负相关。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正在趋于恶化。 王宝鉴 宋连春 张强 黄玉霞 杨选雄 韩兰英关键词:石羊河流域 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 CO2浓度增倍对西北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 本文利用改进了的区域气候模式,以一个全球气候模式GCM(澳大利亚CSIROR21L9)的模拟结果为背景,将中国西北地区为研究的重点区域,进行CO2加倍对西北区域地面气温和降水影响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CO2倍增后,西北地... 李耀辉 宋连春 张存杰 高学杰 赵建华关键词:CO2浓度倍增 文献传递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对气候变化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新认知 被引量:27 2014年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在气候变化风险及风险管理方面聚焦于气候变化对领域和区域的不利影响。在综合分析与气候变化相关危害、暴露度和脆弱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气候变化风险的评估框架。风险不仅来自气候变化本身,同时也来自人类社会发展和治理过程。报告首次提出了新生风险,归纳总结了气候变化带来的关键风险,评估了不同温升下气候变化5个"关注理由"的风险水平。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由于适应和减缓的局限性,剩余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未来,若全球平均温度升高4℃(较工业革命以前)将加剧人类和社会生态系统广泛的、严重的和不可逆影响的风险。 李莹 高歌 宋连春关键词:气候变化 脆弱性 亚洲大陆沙尘过程与北太平洋地区生物环境效应:以2001年4月中旬中亚特大沙尘暴为例 被引量:21 2005年 铁肥料效应的验证一直是研究全球变化的热点问题.Bishop等在2001年4月观测到中亚沙尘越过北太平洋PAPA地区引起了该区海洋生物大幅增长的事实,为铁假说的成立提供了自然状态下最有力的沙尘-海洋过程生物环境效应证据.我们通过分析2001年4月中亚大陆强沙尘暴源区的中国大陆、沙尘远程传输区的韩国、日本及更遥远的美国的地面同步PM10观测资料以及同期在北太平洋地区海洋表层进行的有机碳和叶绿素观测资料,结合气象诊断和TOMS卫星气溶胶指标的分析,从大陆沙尘过程分析表明沙尘浓度由源地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呈指数衰减,估算这场强沙尘暴过程可以为北太平洋PAPA地区带去3.1~5.8 μg/m3的风成Fe,导致了Bishop海洋实验过程中观测到了海洋生物的急剧增长,从而从大陆沙尘过程方面为铁假说在自然状态下的成立补充了更详细的证据. 韩永翔 奚晓霞 方小敏 宋连春 杨胜利关键词:远程传输 气候效应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发展 被引量:100 2008年 回顾了气象探测发展史,分析了气象探测与气象预报、气象科学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指出了气象探测的发展推动了气象科学、气象预报和气象服务的发展;进一步描述了气象探测发展的现状,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前景与气象仪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同时介绍了国际GCOS、GEOSS、WIGOS综合观测计划。 宋连春 李伟关键词:气象观测 气象仪器 塔里木盆地中的大气环流及昆仑山北坡的黄土堆积 被引量:10 2006年 通过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风积地貌形态所揭示的风向及盆地边缘25个气象站40a的盛行风,我们恢复了盆地中沙尘暴形成时的风场。对大气环流分析表明,在暖季(春、夏)由于地面对大气感热加热作用强烈,形成了浅薄的热低压。当冷空气入侵时,在和田于田民丰一带形成强大的辐合上升区,使这个地区成为中国沙尘暴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其扬起的粉尘沉降在昆仑山北坡而形成黄土堆积。由于冷空气入侵的强度不同,粉尘的扬升高度也不同,昆仑山北坡黄土厚度表明平均扬升高度在海拔2900~3400m左右,最强的沙尘暴可将粉尘扬升到5500m的西风急流区. 韩永翔 杨胜利 方小敏 宋连春关键词:塔克拉玛干沙漠 大气环流 沙尘暴 黄土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