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述光

作品数:84 被引量:1,220H指数:2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9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5篇变质
  • 21篇高压变质
  • 20篇北祁连
  • 18篇俯冲
  • 17篇北祁连山
  • 16篇北缘
  • 15篇超高压变质
  • 12篇岩石
  • 12篇造山带
  • 12篇绿岩
  • 12篇变质带
  • 11篇榴辉岩
  • 11篇辉岩
  • 11篇高压变质带
  • 11篇柴北缘
  • 10篇岩石学
  • 10篇山带
  • 10篇蛇绿岩
  • 10篇超高压变质带
  • 7篇地球化

机构

  • 63篇北京大学
  • 2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1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教育部
  • 5篇西安地质矿产...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西北大学
  • 1篇甘肃省地质调...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台湾成功大学
  • 1篇台湾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青海省地质调...
  • 1篇中央研究院
  • 1篇北京离子探针...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长江三峡...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83篇宋述光
  • 24篇张立飞
  • 14篇张贵宾
  • 10篇苏犁
  • 9篇魏春景
  • 8篇王乾杰
  • 5篇宋彪
  • 5篇夏小洪
  • 4篇季建清
  • 4篇肖序常
  • 4篇许志琴
  • 4篇杨经绥
  • 3篇牛耀龄
  • 3篇王梦珏
  • 3篇吴汉泉
  • 3篇王军
  • 3篇王潮
  • 3篇张建新
  • 2篇李旭平
  • 2篇秦克令

传媒

  • 12篇岩石学报
  • 11篇科学通报
  • 7篇地质学报
  • 5篇地质通报
  • 5篇2012年全...
  • 4篇西北地质科学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地球科学
  • 2篇岩石矿物学杂...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地学前缘
  • 2篇2010年全...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长春地质学院...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2006年全...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 8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7篇2004
  • 2篇2003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祁连山硬柱石蓝片岩的岩石学研究
<正> 位于甘、青交界的北祁连山是我国著名的加里东期板块缝合带。该缝合带主要由蛇绿岩、岛弧杂岩和高压变质岩等组成,具典型的环太平洋型(或B-型)板块俯冲带的特征。其中高压变质岩在空间上可划分为高级蓝片岩带和低级蓝片岩带;...
王乾杰张立飞宋述光张贵宾
文献传递
北祁连山柴达诺过铝型花岗岩基俯冲带早期大陆地壳大规模熔融的证据
造山带中过铝型花岗岩研究对深入理解大陆地壳的物质循环与增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北祁连山构造背景,本文认为柴达诺过铝质花岗岩见证了北祁连洋从大陆裂谷发育到初始俯冲的过程。俯冲早期,板片发生后退,上覆板片伸展减薄,软流圈...
陈育晓宋述光
关键词:花岗岩北祁连山地壳构造沉积环境
文献传递
榴辉岩的两种变质演化轨迹和俯冲大陆地壳的差异折返——以柴北缘都兰超高压地体为例被引量:15
2007年
都兰榴辉岩地体位于柴北缘—南阿尔金超高压变质带的东端,是唯一确定含柯石英的超高压变质地体,约700km,其特点是含有两个特征不同的变质亚带,并经历了不同的折返过程。柯石英假像和温压计算表明两带榴辉岩峰期变质的压力都在柯石英的稳定域(2.8~3.3GPa),但它们退化变质的p–T轨迹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北带榴辉岩经历了两个阶段的折返:早期从地幔深度快速折返到中部地壳层次,伴随岩石的等温降压,并发生角闪岩相退化变质;晚期抬升到地壳浅部。都兰南带榴辉岩折返过程中经历了高压麻粒岩相变质的改造,高压麻粒岩阶段的p–T条件为p=1.9~2.0GPa,T=873~948℃,并进一步经历了角闪岩相退化变质,说明都兰南带榴辉岩折返速率较慢,发生了壳幔过渡带(或加厚的深部地壳)层次的强烈热松弛。这种热松弛发生在许多大陆俯冲带的超高压岩石的折返过程中,并且是榴辉岩发生深熔作用的主要机制。都兰两个变质带不同的变质演化轨迹反映了俯冲的大陆地壳具有差异折返的特征。
宋述光Niu Yaoling张立飞
关键词:榴辉岩超高压变质柴北缘
太古宙富铁苦橄岩与太古宙早期深部地幔不均一性被引量:2
2021年
富铁苦橄岩是一类特殊的高镁地幔来源岩浆岩,具有高的FeOT含量(>14%)和MgO含量(>12%),并富集不相容元素和具有轻重稀土强烈分异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富铁苦橄岩通常与科马提岩产出于绿岩带中,或产出于大火成岩省中,因此富铁苦橄岩的形成与地幔柱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其他高镁地幔来源岩浆岩(科马提岩、苦橄岩)一道成为了探究地球深部地幔的最佳材料。根据太古宙科马提岩成分随时间的演化,以往的研究认为地球深部地幔中出现富集组分的时间约为2.7Ga。而最近在华北克拉通冀东地区发现的古太古代(3.45Ga)富铁苦橄岩表明地球深部地幔中铁和不相容元素的局部富集可能在3.45Ga前后便已出现。对太古宙富铁苦橄岩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球早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模式。
王潮宋述光
关键词:地幔不均一性太古宙
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沙柳河蛇绿岩型地幔橄榄岩及其意义被引量:38
2005年
本文报道了柴北缘大陆型超高压变质带沙柳河地区发现的蛇绿岩型地幔橄榄岩,其原始矿物组合为橄榄石+斜方辉石+铬铁矿。方辉橄榄岩中识别出两个世代的橄榄石,第一世代橄榄石(OI^1)残晶发育扭折带,化学成分与现代大洋地幔橄榄岩的橄榄石一致,第二世代橄榄石(OI^2)Fo 值高达94~97,其内部含有细小的流体包裹体,是第一世代橄榄石蛇纹石化后再次变质的产物。斜方辉石残晶的成分具有高 Al 和 Ca 的特征,与大洋地幔橄榄岩中斜方辉石的成分一致。温压条件的估算反映该橄榄岩体属于典型的尖晶石相方辉橄榄岩。其围岩是由堆晶辉长岩变质的条带状蓝晶石榴辉岩,二者构成了大洋蛇绿岩套的下部层位,并且与区内具有 N-MORB 和 OIB 性质的榴辉岩共生。这些特征表明该方辉橄榄岩应代表洋壳下伏地幔橄榄岩,从而揭示大陆造山带从早期的大洋俯冲消亡到大陆俯冲碰撞的完整过程。
张贵宾宋述光张立飞牛耀龄舒桂明
关键词:地幔橄榄岩蛇绿岩
大陆造山带碰撞-俯冲-折返-垮塌过程的岩浆作用及大陆地壳净生长被引量:36
2015年
地球上的造山带可以划分为增生型造山带和碰撞型造山带,造山带岩浆作用发生在从大洋俯冲、大陆碰撞到造山带垮塌的每一个阶段.陆.陆碰撞的必要条件是大陆俯冲带的存在.一般假设,大陆岩石圈深俯冲的前提是大洋岩石圈俯冲及其在陆.陆碰撞时对紧随被动大陆边缘岩石圈的重力拖曳.大陆俯冲和碰撞的结果是地壳加厚和隆升,但是所产生的造山带岩浆作用发生在什么时间则取决于岩石圈加热机制.增生型造山带没有发生大陆之间强烈碰撞和深俯冲,一般缺少大规模的地壳叠置加厚和隆升,缺少与大陆深俯冲有关的超高压榴辉岩相变质岩,虽然大洋俯冲阶段可以形成巨厚的陆弧地壳,但同碰撞和碰撞后岩浆作用是否存在值得怀疑.碰撞型造山带由于大陆深俯冲和地壳强烈加厚,超高压变质的洋壳和大陆地壳在折返过程中减压熔融,形成同碰撞岩浆作用,在造山旋回晚期去根和垮塌过程中,由于岩石圈伸展和软流圈地幔上涌,形成碰撞后岩浆作用,并标志造山旋回的结束.因此,碰撞造山带的岩浆作用可以发生在大陆深俯冲的同时、俯冲洋壳与陆壳断离后的折返和隆升、造山带的去根和垮塌过程,从大陆碰撞到造山带垮塌和剥蚀(造山旋回结束)的时间跨度为50~90百万年.大陆碰撞造山带是深入了解大陆深俯冲、折返隆升及其造山带垮塌过程的重要场所,而碰撞造山过程中的岩浆作用对大陆地壳生长和再造有重要意义.
宋述光王梦珏王潮牛耀龄
关键词:碰撞造山大陆深俯冲岩浆作用
再论西昆仑库地蛇绿岩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97
2003年
近年从事西部造山带,特别是西昆仑造山带研究的国内外地质学家,对库地蛇绿岩的发生时限、环境及其构造演化讨论较热烈。原因是:它很可能是中国较早发生的古蛇绿岩之一,涉及青藏高原北缘是否存在“原(古)特提斯(ProterozoicTethys)”大洋以及地质历史早期板块构造演化特征、Rodinia古陆的裂解-聚合等问题,讨论焦点是对该蛇绿岩发生的时限和形成环境的判别、认识问题。本文结合历次对该蛇绿岩的观察,重点就最近该蛇绿岩中石英辉长岩的锆石SHRIMP-Ⅱ测年给出510Ma±4Ma及其构造意义作一简要报道。
肖序常王军苏犁宋述光
关键词:西昆仑
新疆西南天山地区古生代洋盆的多期俯冲:来自超高压带邻区的弧火山岩证据
西南天山超高压带及其附近的多个地区发育有与洋壳俯冲相关的火山岩.在超高压带北侧中天山地块内的木扎尔特地区,我们识别出三个中酸性火山岩样品,微量元素表现为LILE富集,HFSE 亏损,Isr=0.70869-0.71085...
许鑫宋述光
文献传递
Tectonic evolusion of the North Qaidam UHPM belt: transition from continental subduction to continental subduction and collision
The North Qaidam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UHPM) belt in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records a complet...
宋述光牛耀龄张立飞苏犁
文献传递
大陆碰撞造山带的两类橄榄岩——以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为例被引量:16
2007年
论述了大陆俯冲碰撞带中地幔橄榄岩的基本特征和成岩类型,并重点讨论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中不同性质的橄榄岩及其成因。根据岩石学特征,我们确定柴北缘超高压带中发育有两种类型的橄榄岩:(1)石榴橄榄岩,岩石类型包括石榴二辉橄榄岩、石榴方辉橄榄岩、纯橄岩和石榴辉石岩,是大陆型俯冲带的标志性岩石。金刚石包裹体、石榴石和橄榄石的出溶结构、温压计算等均反映其来源深度大于200km。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橄榄岩的原岩是岛弧环境下高镁岩浆在地幔环境下堆晶的产物。(2)大洋蛇绿岩型地幔橄榄岩,与变质的堆晶杂岩(包括石榴辉石岩、蓝晶石榴辉岩)和具有大洋玄武岩特征的榴辉岩构成典型的蛇绿岩剖面,代表大洋岩石圈残片。这两类橄榄岩的确定对了解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的性质和构造演化过程有重要意义。
宋述光张立飞牛耀龄张贵宾
关键词:橄榄岩超高压变质柴北缘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