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玉红
- 作品数:20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浆(1,3)-β-D葡聚糖及C-反应蛋白对真菌性血流感染的评价作用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研究血浆(1,3)-β-D葡聚糖、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NEU)百分比、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指标(PLT)及降钙素原(PCT)与真菌血流感染间的关系。方法本实验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且血培养真菌指标阳性且被证实只有一种真菌感染的血流感染患者共计34例作为血流感染组,选取局部真菌感染患者34例作为局部感染组,另选取34例无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检测真菌分型将血流感染组继分为白色念珠菌组及非白色念珠菌组。分析比较各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CRP、NEU百分比、WBC、PLT及PCT间的统计学差异,并分析各指标同真菌性血流感染间的关系。结果真菌分型得出白色念珠菌组14例,非白色念珠菌组20例。血流感染组和真菌感染组血浆(1,3)-β-D葡聚糖、CRP、PLT、NEU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局部感染组血浆(1,3)-β-D葡聚糖及PLT水平均高于血流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白色念珠菌组患者在血浆(1,3)-β-D葡聚糖、CRP、NEU百分比、WBC及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白色念珠菌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CRP、NEU百分比、WBC、PLT及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非白色念珠菌组的PCT水平明显高于白色念珠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CRP、PLT、NEU百分比可反映是否存在真菌感染,而血浆(1,3)-β-D葡聚糖及PLT水平可反映血流感染的严重情况,PCT水平可以初步推断是否为非白色念珠菌感染或白色念珠菌感染。
- 姜月红李晓林孙健闫莉王彤尤玉红金薇王锋张超
- 关键词: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色念珠菌
- 三种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了解临床常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对我院2011-01~12临床分离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分离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占临床总分离株的20.98%,并且依次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为主,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都存在不同程度耐药性,且耐药形势严峻。结论:重视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辅助临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延缓细菌耐药性发展,控制多重耐药株的流行,避免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 尤玉红李贵孙丽芳徐殿霞遇平
- 关键词: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抗菌药物耐药性
- 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特征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分析2005、2009年哈尔滨市3所医院临床分离菌株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05、2009年革兰阴性杆菌,采用API20和常规生化反应进行鉴定。结果 2005年收集革兰阴性菌1172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其构成比分别占34.22%、25.43%、22.35%、5.97%、5.21%;2009年收集2188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其构成比分别占30.85%、20.89%、19.83%、12.89%、8.27%;2005年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3.1%和9.8%,而2009年分别为98.5%和42.5%;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及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3.3%,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22.6%~31.0%;2009年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与2005年相比呈下降趋势。结论感染症菌群分布发生变化,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因时而异。
- 邵鸿迎尤玉红张文莉张凤民赵吉子
- 关键词:革兰阴性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症耐药性
- 1146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了解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临床分离的1146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年来,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占临床细菌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多药耐药和泛耐药菌株日益增多,但亚胺培南、美洛配能、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对鲍曼不动杆菌仍有较好抗菌作用。结论临床分离的病原菌构成和耐药谱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要动态监测耐药性变迁,辅助临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延缓细菌耐药性发展,控制多耐药株的流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 尤玉红王冬梅姜月红杨雯碧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抗菌药物耐药性变迁
- 稽留流产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鸭沙门菌1株被引量:2
- 2010年
- 尤玉红佟忠山姜月红遇平
- 关键词:稽留流产阴道分泌物
- 舒胸微丸中三种成分含量测定
- 2005年
- 目的:建立舒胸微丸中三种有效成分阿魏酸、川芎嗪和红花黄色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 UV-Vis法测定红花黄色素的含量,HPLC 法测定阿魏酸与川芎嗪的含量。结果:阿魏酸与川芎嗪在1μg·mL^(-1)-15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分别为0.9996和O.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3%(RSD=3.0%)和93.9%(RSD=2.3%);红花黄色素在1μpg·mL^(-1)—12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为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1%(RSD=2.4%)。结论:本文所采用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可靠。
- 张金波崔凯尤玉红
- 关键词:药物成分阿魏酸川芎嗪红花黄色素中药制剂
- 区域性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型的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区域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N)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型。方法:筛选黑龙江省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临床分离的菌株,通过BD 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表型筛查CR-KPN36株,分析CR-KPN的临床分布特点、耐药特性及耐药基因型。结果:医院分离的CR-KPN主要来源于神经外科、ICU、康复科等,除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有一定抑制作用外,一、二、三、四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素类抗生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接近100%,主要携带blaKPC基因型(97.22%)。结论:CR-KPN临床检出逐年增加,其耐药性强,临床抗感染难道大,需加强病原菌监测,并进行耐药基因检测,指导区域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做好院感防控。
- 佟忠山尤玉红姜月红杜英杜巍孙磊
- 关键词:耐药性耐药基因
- (1,3)-β-D葡聚糖水平在抗菌药物治疗白色念珠菌病疗效中的评价作用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以大鼠为实验对象,研究(1,3)-β-D葡聚糖水平同抗菌药物治疗白色念珠菌病疗效间的关系。方法选取Wistar大鼠共计90只,将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模型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只。对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进行白色念珠菌造模。治疗组在造模成功后静注氟康唑治疗。观察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的体内真菌数量及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念珠菌菌数及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在用药前、用药后1、3及7d均逐渐降低,且与模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和模型组念珠菌菌数同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在用药前、用药后1、3及7d存在线性相关的关系(P<0.05)。结论 (1,3)-β-D葡聚糖水平可以反映白色念珠菌病的感染程度,同时可以对抗菌药物的疗效做出评价。
- 姜月红李晓林孙健闫莉王彤尤玉红金薇王锋张超
- 关键词:白色念珠菌病WISTAR大鼠氟康唑
- 狼疮平颗粒中主要药材的薄层色谱分析
- 2009年
- 目的探讨建立狼疮平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狼疮平颗粒中广豆根、两面针、女贞子、功劳木等药材进行了定性鉴别。结果各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该鉴别方法简便、可靠、灵敏、专属性强,可作为狼疮平颗粒的质量控制参考。
- 崔凯张金波尤玉红
- 关键词:薄层色谱法
- MG-1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猪苓多糖的研究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研究 MG-1型大孔吸附树脂对猪苓多糖的纯化方法。方法:应用 MG-1型大孔吸附树脂,以猪苓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对猪苓多糖纯化的效果。结果:MG-1型大孔吸附树脂对猪苓多糖有显著纯化作用,纯化后猪苓多糖的含量可达到,纯化效果好。结论:生产中可选用 MG-1型大孔吸附树脂对猪苓多糖进行纯化。
- 崔凯张金波尤玉红
- 关键词:猪苓多糖纯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