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屠丽红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电烧伤
  • 5篇烧伤
  • 5篇高压电
  • 5篇高压电烧伤
  • 4篇微循环
  • 2篇电刺激
  • 2篇血小板
  • 2篇亚健康
  • 2篇氧化应激
  • 2篇神经元
  • 2篇神经元细胞
  • 2篇球结膜
  • 2篇球结膜微循环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系
  • 2篇小鼠
  • 2篇结膜
  • 2篇己酮可可碱
  • 2篇健康
  • 2篇海马

机构

  • 9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屠丽红
  • 9篇张庆富
  • 7篇徐彦粉
  • 4篇尹秋雨
  • 3篇王车江
  • 3篇冯建科
  • 3篇许顺江
  • 2篇周慧敏
  • 1篇李勇
  • 1篇张晶
  • 1篇梁利民

传媒

  • 3篇中华烧伤杂志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第八届全国创...
  • 1篇中华医学会烧...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高压电烧伤对大鼠血清血小板相关因子及血小板聚集数的影响及血必净的干预作用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高压电烧伤对大鼠血小板功能及流变行为的影响及血必净的干预作用。方法将280只清洁级8~10周龄SD大鼠(雌雄不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单纯电烧伤组、电烧伤+盐水组、电烧伤+血必净组,每组70只。假伤组大鼠不通电致假伤;其余3组大鼠给予输出电压2 kV、电流强度(1.92±0.24)A持续通电3 s,造成电流入口左前肢、电流出口右后肢各1 cm×1 cm大小高压电烧伤创面。假伤组与单纯电烧伤组大鼠伤后不予处理;伤后2 min及1、2、3、4、5、6 d,电烧伤+盐水组、电烧伤+血必净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6 mL/kg、血必净6 mL/kg。记录实验过程中大鼠的存活情况。伤前15 min及伤后1 h、8 h、24 h、48 h、72 h、7 d,每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取10只大鼠经心脏直视采血5 mL后处死。取0.05 mL血液制成活血涂片,采用多项投影显微镜于400倍视野下计数血小板聚集数;其余血样离心收集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小板生成素(TPO)、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SNK法检验。结果假伤组和单纯电烧伤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均存活,电烧伤+盐水组大鼠于伤后6 d死亡1只,电烧伤+血必净组大鼠于伤后5、6 d各死亡1只。各组大鼠伤前15 min各指标水平相近。3组电烧伤大鼠伤后各时间点血清PDGF、TPO、PAF含量及血小板聚集数均高于或多于假伤组,前3个指标于伤后8 h达峰值;单纯电烧伤组大鼠血清血小板聚集数于伤后48 h达峰值,电烧伤+盐水组和电烧伤+血必净组大鼠血清血小板聚集数于伤后72 h达峰值。其中电烧伤+血必净组大鼠血清PDGF含量于伤后48、72 h及7 d[分别为(12.8±4.0)、(11.6±4.4)、(11.0±3.6)ng/mL]与假伤组[分别为(10.4±2.0)、(10.4±2.5)、(9.8±3.3)ng/mL]接近(P>0.05),血清TPO含量于伤后24、72 h及7 d[分别为(200±52)、(192±36)、(193±32)ng/mL]
张庆富高志娟张紫薇赵学刚冯建科徐彦粉屠丽红张晶
关键词: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必净
高压电烧伤对大鼠小肠浆膜表面微循环灌流量的影响及己酮可可碱的干预作用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高压电烧伤对大鼠小肠浆膜表面微循环灌流量的影响以及己酮可可碱(PTX)的干预作用。 方法将18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单纯电伤组和治疗组,每组60只。以大鼠左前肢近心端外侧为电流入口,右后肢近心端外侧为电流出口,单纯电伤组和治疗组大鼠用调压器及实验变压器造成入口和出口处各1 cm×1 cm的高压电烧伤创面;假伤组大鼠接相同装置但不通电致假伤。伤后2 min,假伤组和单纯电伤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50 mg/mL PTX注射液2 mL。伤前15 min及伤后5 min、1 h、2 h、4 h、8 h,每组各取10只大鼠,经心脏采血分离血清,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含量;用布莱德多项投影显微镜系统检测肠系膜微静脉白细胞黏附数;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仪检测小肠浆膜表面微循环灌流量。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和LSD检验。 结果(1)单纯电伤组大鼠伤后5 min、1 h、2 h、4 h、8 h血清sVCAM-1含量分别为(8 502±1 158)、(11 793±3 310)、(9 960±2 146)、(9 708±1 429)、(7 292±1 386)ng/mL,均高于假伤组的(1 897±946)、(1 882±940)、(1 882±938)、(1 888±946)、(1 884±942)ng/mL和治疗组的(6 840±1 558)、(6 742±2 465)、(5 625±2 593)、(2 373±1 463)、(5 187±2 797)ng/mL(P值均小于0.001)。单纯电伤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治疗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除伤后4 h外)血清sVCAM-1含量均高于组内伤前15 min(P值均小于0.001)。(2)单纯电伤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肠系膜微静脉白细胞黏附数均多于假伤组和治疗组(P值均小于0.001)。单纯电伤组和治疗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肠系膜微静脉白细胞黏附数均多于组内伤前15 min(P值均小于0.001)。(3)单纯电伤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小肠浆膜表�
张庆富许顺江梁利民冯建科徐彦粉屠丽红
关键词:烧伤微循环己酮可可碱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银杏叶提取物改善微循环治疗亚健康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亚健康的疗效及其治疗机制。方法选择已确诊的100例亚健康人,其中男50例,女50例,平均年龄36.87±12.46岁。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17.5mg,每日一次,静点,每15d一个疗程。采用WX.9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微循环图像处理系统,观测100例亚健康人治疗前当天和一个疗程后第一天的足甲襞微循环,对治疗前后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判断治疗效果。观测指标包括微血管形态、微血流动态、微血管周围状态共三方面17项。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微血管清晰度升高,管襻数增加,输入枝及输出枝长度增长,输入枝、输出枝和襻顶直径增加,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性降低,襻周渗出和出血减少,亚健康症状减轻,有效率98%。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亚健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治疗机制是通过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组织器官血液灌流来实现的。
张庆富周慧敏徐彦粉屠丽红尹秋雨
关键词:亚健康足甲襞微循环银杏叶提取物
高压电烧伤大鼠血小板流变行为变化及乌司他丁的干预效果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高压电烧伤对大鼠血小板聚集数、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及血小板因子4(PF-4)的影响以及乌司他丁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单纯电伤组、生理盐水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60只。以左前肢近心端外侧为电流入口,右后肢近心端外侧为电流出口,单纯电伤组、生理盐水组和乌司他丁组大鼠用调压器及实验变压器造成入口和出口处各1 cm×1 cm的高压电烧伤创面;假伤组大鼠接相同装置但不通电致假伤。伤后2 min,生理盐水组大鼠按2 mL/kg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乌司他丁组大鼠按2×104 U/kg腹腔注射10 g/L乌司他丁。伤前15 min及伤后5 min、1 h、2 h、4 h、8 h,每组各取10只大鼠,经心脏采血5~7 mL,取0.05 mL制成活血涂片,观察血小板聚集数;其余血样分离血清,用ELISA法检测血清β-TG和PF-4含量。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SNK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并进行Bonferroni校正。结果(1)伤前15 min,假伤组、单纯电伤组、生理盐水组、乌司他丁组大鼠血小板聚集数相近,分别为(5.9±1.2)、(5.8±1.2)、(5.9±1.3)、(5.9±1.1)个(P值均大于0.05)。伤后5 min、1 h、2 h、4 h、8 h,单纯电伤组大鼠血小板聚集数分别为(57.2±16.3)、(59.1±16.9)、(60.8±20.6)、(83.6±24.9)、(83.4±30.3)个,较假伤组的(6.0±1.3)、(6.0±1.4)、(5.9±1.4)、(5.7±1.1)、(5.8±1.3)个明显增多(P值均小于0.001);乌司他丁组大鼠血小板聚集数分别为(29.6±7.4)、(31.9±10.1)、(35.0±14.2)、(43.0±13.6)、(35.2±11.1)个,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的(58.3±16.1)、(63.9±18.0)、(60.8±17.7)、(74.2±23.0)、(82.3±21.9)个(P值均小于0.001)。假伤组大鼠组内各时相点血小板聚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其
张庆富李勇冯建科徐彦粉屠丽红
关键词:烧伤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因子4乌司他丁
电刺激诱导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氧化应激模型的建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刺激诱导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氧化应激模型的建立方法,其通过电刺激装置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进行不同电压和通电时长的刺激后再培养,获得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氧化应激模型。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低,通过本发明获得的...
张庆富赵学刚许顺江曾辉屠丽红徐彦粉
文献传递
电烧伤微循环障碍及机制的系列研究(之二十七)实验高压电烧伤球结膜微循环动态变化及意义
张庆富王车江徐艳粉屠丽红尹秋雨
亚健康人血浆流变行为变化及己酮可可碱治疗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通过研究亚健康人血浆流变行为变化.探讨血浆流变行为改变在亚健康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同时探讨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亚健康血浆流变行为的干预作用及疗效。方法选择明确诊断的100例亚健康人,其中男50例,女50例,平均年龄35.82±18.64岁。采用PTX氯化钠注射液0.2g(首日0.1g),每Et一次,静点,每15d一个疗程。采用BV-100型血液流变仪和BVPM.15型布莱德多项投影显微镜系统,检测100例亚健康人治疗前当天(治前组)和一个疗程后第一天(治后组)的血浆黏度、胆固醇结晶及脂质团块数量,并与健康组的检测结果对照,然后再对治疗前后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判断治疗效果。结果健康组与治前组比较:后者血浆黏度为1.66±0.45mPa-S,高于健康组的1.37±0.38mPa·S,胆固醇结晶及血浆脂质团块数量均多于健康组。治前组与治后组比较:后者血浆黏度为1.39.4-0.41mPa·S,低于治前组;胆固醇结晶及血浆脂质团块均较治前组减少。结论亚健康人存在血浆流变行为的改变,检测血浆流变行为对诊断和评估亚健康有意义。PTX能改善血浆流变性,对亚健康有较好的疗效。
张庆富周慧敏王车江徐彦粉屠丽红尹秋雨
关键词:亚健康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己酮可可碱血浆
实验高压电烧伤球结膜微循环动态变化及意义
目的:通过观察对家兔高压电烧伤后球结膜微循环变化,探讨高压电对机体外周组织微循环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为电烧伤微循环障碍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0只家兔随机分为高压电烧伤组(电伤组)和假高压电烧伤组(对照组),每组10...
张庆富王车江徐艳粉屠丽红尹秋雨
电刺激诱导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氧化应激模型的建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刺激诱导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氧化应激模型的建立方法,其通过电刺激装置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进行不同电压和通电时长的刺激后再培养,获得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氧化应激模型。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低,通过本发明获得的...
张庆富赵学刚许顺江曾辉屠丽红徐彦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