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岳云

作品数:476 被引量:3,895H指数:2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9篇期刊文章
  • 4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6篇麻醉
  • 67篇手术
  • 66篇术后
  • 43篇镇痛
  • 38篇静脉
  • 38篇芬太尼
  • 37篇脑电
  • 36篇异丙酚
  • 36篇丙酚
  • 33篇动脉
  • 30篇硬膜
  • 30篇硬膜外
  • 27篇麻醉深度
  • 27篇脑电双频
  • 25篇病人
  • 21篇诱发电位
  • 19篇老年
  • 18篇海马
  • 17篇体外循环
  • 16篇血流动力学

机构

  • 417篇首都医科大学...
  • 30篇第四军医大学...
  • 20篇吉林大学第一...
  • 17篇首都医科大学...
  • 17篇首都医科大学
  • 12篇泰山医学院附...
  • 1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0篇北京积水潭医...
  • 8篇北京大学第一...
  • 8篇宁波大学
  • 8篇天津医科大学
  • 8篇北京市垂杨柳...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中国医科大学
  • 6篇北京大学
  • 6篇济南军区总医...
  • 6篇北京医院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469篇岳云
  • 81篇吴安石
  • 55篇王云
  • 23篇冯春生
  • 21篇张忱
  • 20篇柳娟
  • 19篇张永谦
  • 18篇赵秋华
  • 16篇吴奇伟
  • 13篇戈晓东
  • 13篇陆冠宇
  • 13篇孙永海
  • 12篇麻海春
  • 12篇龙健晶
  • 12篇田鸣
  • 12篇陈瑛琪
  • 11篇吴延
  • 11篇吴新民
  • 11篇徐诚实
  • 11篇郭瑞娟

传媒

  • 114篇中华麻醉学杂...
  • 54篇临床麻醉学杂...
  • 46篇国际麻醉学与...
  • 45篇麻醉与监护论...
  • 15篇北京医学
  • 9篇中华医学杂志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 9篇2012第二...
  • 8篇中国麻醉与镇...
  • 6篇国外医学(麻...
  • 5篇解放军医学杂...
  • 5篇中国病案
  • 5篇吉林大学学报...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泰山医学院学...
  • 4篇中国继续医学...
  • 3篇中国疼痛医学...
  • 3篇继续医学教育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临床和实验医...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8篇2018
  • 4篇2017
  • 20篇2016
  • 10篇2015
  • 9篇2014
  • 23篇2013
  • 44篇2012
  • 26篇2011
  • 27篇2010
  • 31篇2009
  • 41篇2008
  • 30篇2007
  • 32篇2006
  • 30篇2005
  • 26篇2004
4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麻醉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2009年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者们发现全身麻醉在解除患者痛苦保证手术稳定进行的同时,也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存在一定的潜在关系。其可能的机制包括钙离子调节失调、D淀粉样肽的沉积以及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证实了吸入麻醉药可以产生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病理变化,但静脉麻醉药是否有类似作用尚存在争议。其他围手术期因素也可能成为其危险因素。本文对麻醉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及其机制以及可能的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王佳琬岳云
关键词:麻醉
比较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诱导对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比较芬太尼与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全麻诱导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拟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105例,随机分为七组,每组15例。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丙泊酚和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F组予芬太尼3μg.kg-1,S1、S2、S3组予舒芬太尼0.2、0.3、0.4μg.kg-1,R1、R2、R3组予瑞芬太尼1、1.5、2μg.kg-1。观察诱导前1 min(基础值),插管前1 min,插管后1、2、3、5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及心室加速指数(ACI)。结果各组患者均未发生肌肉僵直或通气障碍。F组各时间点HR、SV、CO、CI、ACI均无显著差异(P>0.05)。诱导后除R1组外,各组MAP明显下降,插管后F、S1、S2、S3组回升至基础水平,R2、R3组仍低于基础值(P<0.05)。S2、S3组诱导后HR明显减慢(P<0.05),插管后恢复至基础水平。诱导后R3组MAP低于F组,R1、R2组CO、CI、ACI低于F组(P<0.05)。插管后1、2 min,R1、R2组CO、CI较F组低,R1、R2、R3组ACI低于F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诱导时,舒芬太尼0.2~0.4μg.kg-1对心功能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瑞芬太尼能加重丙泊酚引起的心肌抑制和低血压,应避免使用大剂量的瑞芬太尼,并严格控制给药速度。
于芸韩如泉岳云
关键词: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心脏功能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患者靶控输注异丙酚时镇静深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 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患者靶控输注(TCI)异丙酚时镇静深度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n=20):A组、B组、C组气管插管后5min均开始进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8ml/kg,同时30min内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HES,200/0.5)15ml/kg。B0组为B组的对照组,只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8ml/kg,不进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组、B组、B0组、C组分别以2、4、4、6μg/ml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实施靶控输注至血液稀释结束。监测各组开始血液稀释即刻、5、10、15、20、25、30min时的BIS、AAI、MAP、HR、SpO2及ECG的变化,采集血标本,检测血液稀释前即刻和血液稀释结束时的Hct、Hb。结果 与B0组比较,B组MAP升高,BIS和AAI降低(P〈0.05或P〈0.01),血液稀释结束时Hct、Hb下降(P〈0.01)。随AHH的进行A组和B组MAP逐渐上升,BIS、AAI逐渐下降(P〈0.05或P〈0.01),Bn组和C组的MAP、BIS、AAI无明显变化,4组H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液稀释前即刻比较,A组、B组、C组在血液稀释结束时的Hct、Hb降低(P〈0.01),Bn组无变化(P〉0.05)。结论 患者以异丙酚2、4μg/ml效应室靶浓度靶控输注时,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可加深镇静深度,当效应室靶浓度升为6μg/ml时,对其镇静深度无明显影响。
金运敏岳云吴安石张永谦傅润乔
关键词:血液稀释二异丙酚清醒镇静药物释放系统
比较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拔管期呼末七氟醚浓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本研究拟采用单纯吸入氟醚全麻和吸入七氟醚全麻复合磺腼外阻滞这两种麻醉方法,比较术后拔管期两组病人的呼末七氟醚浓度,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期VAS评分以及有无躁动,呛咳,屏气等不良反应的学生。 方法:选择AsAI-Ⅱ级的行上腹部手术病人30例,年龄25-55岁,随机分成两级, 单纯吸入全麻组(A)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每组15人,硬膜外复合吸入全麻组诱导剪干T8-ya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头侧贲入硬膜外导管3cm,在给予实验量后,注入2%刊多卡因10ml并测平面,术中每45分钟迫加2%利多卡因5ml;两组病人全麻诱导均采用咪达哩仑0.02mg/kg,舒芬太尼0.tug/kg,异丙酚1mg/kg,罗库溴胺0.6mg/kg完成气管内插管,术中追加罗库溴胺0.3mg/kg,全麻诱导后行机械通气,瓶流量为2Lmm,潮气量8-10ml/kg,手术开始前七氟醚的吸入滚度为1.0MAC,手术开始后调整七氟醚的吸入浓度为3OMAC,调整呼吸频率维持呼末二氧化碳35mmHg左右,缝皮结束时停止七氟醚的吸入。分别于术中,睁眼,拔管时记录MAP,HR,SPO2,停末七氟醚浓度及病人睁眼时间(停止吸入麻醉药到睁眼的时间),拔管时间(停止吸入麻醉药到拨管的时间),醒后有无呛咳,躁动。 结果:与A组(单纯全麻组)相比,B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病人睁眼,拔管时的MAP,HR均低手A组(P<O.05),B组病人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长予A组(P<0.05)。同样与A组相比,B组病人睁眼,拔管时呼末七氟醚浓度则均低于A组(P<O.05),而VAS评分亦低于A组(P<O.05),两组病人均未发生苏醒期呛咳,喉痉挛、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结论:椎管内麻醉复合全麻可以有效地加强麻醉效果,但应相应减少术中吸入麻醉药药的用量,这样拔管时在保证病人的无痛,安全和舒适的同
柳娟张忱岳云张晴
关键词:七氟醚全麻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
麻醉中知晓的监测与预防
2005年10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通过了“关于术中知晓和脑功能监测的指导意见” (Practice Advisory for Intraoperative Awareness and Brain Function...
岳云
文献传递
脑内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含量与异氟醚MAC的关系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研究脑内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NE)、肾上腺素 (E)与异氟醚MAC之间的关系。方法  18只成年雄性大鼠吸入异氟醚 ,浓度分别为 0 6 %、0 8%、1 0 %、1 2 %及 1 4% ,脑皮层内插入 0 0 5mm内径的微透析探针 ,用人工脑脊液灌注 ,收集透析液 ,监测定量脑电图 ,测定MAC及角膜反射消失时NE及E的浓度后 ,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 ,A组 :尾静脉缓慢注射 (>2min)可乐定 0 2mg/kg+持续泵注 0 15mg kg-1·h-1;B组 :可乐定 0 2mg kg-1·h-1加入人工脑脊液中持续脑皮层内灌注 ,流量 2 μl/min ;C组 :盐水对照组 ,尾静脉缓慢 (>2min)注射生理盐水 1ml +持续泵注 0 8ml/min维持 ,2 0min后 ,再测MAC ,监测定量脑电图 ,用高压液相电化学检测器分析脑组织微透析液中NE及E的浓度。结果 异氟醚吸入浓度与NE浓度呈正相关 (r =0 995 ,P <0 0 1) ,与E浓度呈负相关 (r =-0 981,P <0 0 5 )。疼痛消失时的E浓度明显低于角膜反射消失时的浓度 (P <0 0 5 ) ,而NE浓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静脉注射可乐定后异氟醚MAC显著性降低 (P <0 0 1) ,NE浓度也稍降低 (P <0 0 5 ) ;脑皮层内局部灌注可乐定不影响MAC、NE及E的水平 (P >0 0 5 )。静注可乐定后EEG97%谱边界频率 (97%SEF)及中位频率 (MPF)降低 (P <0 0 5 )
于代华岳云
关键词:吸入麻醉异氟烷肾上腺素麻醉
Narcotrend指数与七氟醚吸入麻醉患者麻醉深度的相关性:与BIS值的比较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 评价Narcotrend指数(NI)与七氟醚吸入麻醉患者麻醉深度的相关性,并与BIS值比较.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62例,拟于全身麻醉下进行,ASA分级Ⅰ级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25~60岁,体重44~ 100kg.气管插管后5 min时吸入七氟醚,于呼气末七氟醚浓度(ETsevo) 0.6%、0.9%、1.3%、1.6%、2.1%、2.4%、2.9%、3.2%、3.8%和4.2%时同步记录NI值和BIS值.结果 ETsevo<2.9%时,其与NI值和BIS值相关系数分别r1=-0.627和r2=-0.669(P<0.O1);ETsevo 2.9%~4.2%时,其与NI值和BIS值相关系数分别r3=-0.608和r4=-0.230(P<0.01).相关系数绝对值比较:r1、r2及r3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1、r2、r3大于r4(P<0.01).结论 ETsevo4.2%时,NI值能准确反映患者的麻醉深度;ETsevo 2.9%~ 4.2%时,NI值监测麻醉深度的准确性显著优于BIS值.
刘妃妃岳云高建东
关键词:脑电描记术
A型肉毒素复合低剂量加巴喷丁对切口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激肽-1受体内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评价A型肉毒素复合低剂量加巴喷丁对切口痛大鼠行为学及脊髓背角神经激肽-1(neurokinin-1,NK-1)受体内化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体质量280~300 g,6~8周龄。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n=9):对照组(Control组)、切口痛—盐水组(Saline组)、切口痛—加巴喷丁组(GBP组)、切口痛—毒素组(Bo NT/A组)、切口痛—毒素复合加巴喷丁组(G+B组)。Bo NT/A组和G+B组于造模前1 d鞘内注射Bo NT/A 0.5U,GBP组和G+B组于造模前30 min鞘内注射GBP 50 mg。切口痛模型制备后3 h,每组各随机抽取6只进行累计疼痛评分(cumulative pain scores,CPS)和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的测量;每组各抽取3只,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测定NK-1受体内化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切口后3 h Saline组、GBP组、Bo NT/A组和G+B组右后足CPS升高、PWT降低、脊髓背角NK-1受体内化神经元数目上调(P<0.05);与Saline组比较,Bo NT/A组和G+B组CPS降低、PWT升高、脊髓背角NK-1受体内化神经元数目下调(P<0.05),GB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o NT/A组比较,G+B组CPS降低、PWT升高、脊髓背角NK-1受体内化神经元数目下调(P<0.05)。结论单独应用低剂量GBP对大鼠切口痛无效,Bo NT/A复合低剂量GBP治疗切口痛大鼠的术后疼痛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疗效优于单独应用Bo NT/A,其镇痛机制可能与抑制切口痛大鼠脊髓背角NK-1受体内化有关。
利雪阳王云孙雨晴马丹旭吴安石岳云
关键词:A型肉毒杆菌毒素加巴喷丁脊髓
七氟醚与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麻醉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09年
戈晓东韩志才岳云
关键词:无痛人流手术丙泊酚七氟醚临床对比观察短小手术
急性硫化氢中毒的急救护理被引量:1
2004年
岳云李树捷岳彩虹
关键词:硫化氢中毒护理
共4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