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英

作品数:33 被引量:127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直属医疗机构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食管
  • 10篇BARRET...
  • 9篇化生
  • 7篇黏膜
  • 6篇病理
  • 5篇内镜
  • 5篇基因
  • 4篇直肠
  • 4篇上皮
  • 4篇组织芯片
  • 4篇胃食管
  • 4篇腺癌
  • 4篇肠化
  • 4篇肠化生
  • 3篇上皮化
  • 3篇上皮化生
  • 3篇微阵列
  • 3篇胃癌
  • 3篇胃食管连接处
  • 3篇胃黏膜

机构

  • 16篇西安交通大学...
  • 16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陕西省人民医...
  • 3篇苏州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33篇常英
  • 17篇龚均
  • 8篇刘贵生
  • 7篇张军
  • 6篇程鹏
  • 5篇戴菲
  • 5篇汪涛
  • 5篇徐艳丽
  • 4篇郑晴晴
  • 4篇刘斌
  • 3篇胡承
  • 3篇尹霞
  • 2篇赵培荣
  • 2篇伍星
  • 2篇万小龙
  • 2篇张蓉
  • 2篇陈巍
  • 2篇杨俊
  • 2篇罗彦丽
  • 2篇贾伟平

传媒

  • 6篇胃肠病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上海医学
  • 1篇肝脏
  • 1篇癌症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The Ch...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arrett食管症状、内镜下分型与病理特征探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Barrett食管(BE)患者的症状、内镜下分型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胃食管反流病(GERD)问卷(GerdQ)调查7 150例因上消化道症状而行胃镜检查的患者,GerdQ总分≥8分诊断为GERD。将胃镜检查诊断为BE的患者,根据胃镜下形态分为长节段BE(LSBE)组(n=27)和短节段BE(SSBE)组(n=65);并以贲门肠化(CIM)组(n=78)作为对照,记录各组内镜下齿状线位置及有无食管炎症。取各组食管活检标本,采用HE、AB及Giemsa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特征、不典型增生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等情况。结果内镜检查者中BE患者共92例,检出率1.29%。LSBE、SSBE和CIM组中GERD和食管炎发病率分别为92.59%、69.23%、41.03%和100.00%、78.46%、29.49%,不典型增生发生率分别为66.67%、24.62%和10.26%,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SBE组肠上皮化生(IM)的发生率为74.07%,高于SSBE组的50.77%(P<0.05)。LSBE组和SSBE组Hp感染率分别为18.52%、21.54%,均显著低于CIM组的47.44%(P<0.05)。与CIM组比较,BE患者更易见隐窝萎缩紊乱、鳞状上皮叠压于柱状上皮、肠化、食管导管及多层上皮(均P<0.05);鳞状上皮叠压于柱状上皮和食管导管仅见于BE患者。结论 BE患者容易产生GERD和食管炎症状以及发生IM和不典型增生,其中LSBE患者更明显;BE患者的Hp感染率较低。隐窝萎缩紊乱、鳞状上皮叠压于柱状上皮、肠化、食管导管及多层上皮与BE诊断有关,其中鳞状上皮叠压于柱状上皮和食管导管为BE患者特有。
尹霞徐艳丽周隽常英
关键词:BARRETT食管内镜检查肠上皮化生胃食管反流病
内镜检查中胃贲门部肠上皮化生的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了解内镜检查中贲门部肠上皮化生的发病情况 ,探讨其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 12 0例行常规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患者自食管末端、贲门部及胃窦取活检 ,经HE、AB PAS、AB HID及Giemsa染色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12 0例中 2 6例 (2 1.7% )在贲门部检出肠上皮化生 ,与年龄、胃黏膜萎缩及炎症相关 (P <0 .0 5 ,P <0 .0 1)。黏液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完全肠化 17例 (14 .2 % ) ,不完全肠化 9例 (7.5 % )。完全肠化与贲门炎、HP感染以及胃窦肠化发生率密切相关 (P <0 .0 5 )。结论 贲门部肠上皮化生的发生较Barrett食管肠化相对常见 ,随年龄增长其发生率明显增加 ,与贲门炎症关系密切 。
常英龚均刘斌张军戴菲万小龙汪涛
关键词:内镜检查肠上皮化生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道引流治疗老年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临床价值
2008年
对胰胆管造影术(ERCP)胆道引流治疗的168例老年患者(≥70岁)和152例非老年患者(<70岁)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老年患者与非老年患者比较,其胆道引流成功率、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仅重复手术发生率老年组高于非老年组(P<0.05)。认为ERCP胆道引流术治疗老年胆道梗阻性疾病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陈巍常英杨俊赵培荣
关键词:胰胆管造影术内镜逆行胆汁淤积
导管超声诊断胃黏膜下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3年
目的探讨导管超声在诊断胃黏膜下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胃镜引导下用10 MHz超声微型探头对126个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行导管超声检查。结果导管超声共发现胃囊肿26个,平滑肌瘤27个,间质瘤19个,异位胰腺15个,胃癌1个,静脉瘤13个,黏膜炎性增生10个,脂肪瘤11个,胃外压迫4个。71个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与超声结果对照,超声误诊6个,诊断符合率为91.55%。结论导管超声能够明确显示胃黏膜下病变的来源、胃壁层次,较准确地提示病变性质,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
伍星常英应涛胡兵
Barrett食管与贲门肠上皮化生的研究进展
2004年
常英刘斌龚均
关键词:肠上皮化生胃食管连接处BARRETT食管腺癌癌发生
有关Barrett食管诊断中的两个问题被引量:6
2005年
一、内镜下如何确定胃食管连接处和鳞-柱细胞交接处? 1.食管远端的正常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替代称Barrett上皮或Barrett食管(BE),不论是长节段BE(Long-segment Barrett's Esophagus,LSBE)或短节段BE(Short-segment Barrett's Esophagus,SSBE),也不论BE的形状是环形、舌状或岛状,都需符合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替代这一概念.
龚均常英
关键词:BARRETT食管鳞状上皮柱状上皮病理学
导管超声诊断胃粘膜下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导管超声在诊断胃粘膜下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胃镜引导下用10 MHz超声微型探头对126例胃粘膜下隆起性病变行导管超声检查。结果导管超声共发现胃囊肿26例,平滑肌瘤27例,间质瘤19例,异位胰腺15例,胃癌...
伍星常英应涛胡兵
胃黏膜肠化及胃癌中三叶因子1,2表达的组织芯片技术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三叶因子1(trefoilfactor1,TFF1)和2(TFF2)对胃肠道黏膜保护和损伤后修复具有重要作用,在胃癌中表达降低.现探讨它们在胃黏膜肠化(intestinalmetaplasia,IM)及不同组织类型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胃癌40例,癌旁组织IM3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伴IM46例,CAG和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superficialgastritis,CSG)各20例,构建组织芯片.分别用高铁二铵/爱先蓝(HID/AB)及HE染色对IM及胃癌进行分型,并用免疫组化检测不同胃黏膜病变中TFF1,TFF2的表达.结果:TFF1,TFF2在不同胃黏膜病变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CSG,CAG中的表达显著高于CAG伴IM、癌旁组织IM及胃癌(P<0.01),而CSG与CAG之间,以及CAG伴IM、癌旁组织IM及胃癌三者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肠型胃癌则显著低于弥漫型胃癌(P<0.05).结论:胃黏膜IM及胃癌中TFF1,TFF2表达显著降低.
刘贵生龚均程鹏常英张军戴菲
关键词:三叶因子肠化生胃癌组织芯片
萘丁美酮对十二指肠胃返流所致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消炎药萘丁美酮对十二指肠返流导致返流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用SD大鼠建立十二指肠胃返流模型,40只模型大鼠等分为萘丁美酮组和西沙比利组、铝碳酸镁组、空白手术组;另取10只SD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干预时间12周。对模型大鼠的胃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胃黏膜的COX2和TNFα进行染色。结果萘丁美酮组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空白手术组(P<0.01)而又重于假手术组(P<0.05),与铝碳酸镁组和西沙比利组相比则差异不显著(P>0.05)。TNFα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萘丁美酮组与其他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OX2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萘丁美酮组与空白手术组相比COX2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铝碳酸镁组、西沙比利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十二指肠返流导致的返流性胃炎中,萘丁美酮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萘丁美酮可明显降低胃黏膜组织中COX2水平。
史冉庚龚均董蕾常英
关键词:十二指肠胃返流萘丁美酮环氧化酶-2
组织芯片技术研究食管胃黏膜病变中Ki-67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被引量:3
2009年
背景:近20年来食管和食管胃连接处(EGJ)腺癌发生率呈上升趋势,Barrett食管(BE)被认为是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目的: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Ki-67在各类食管胃黏膜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方法:制作140例各类食管胃黏膜组织的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i-67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以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BE、食管腺癌和贲门癌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BE、食管腺癌和贲门癌组Ki-67阳性率分别为40.9%、69.6%和61.9%,均显著高于正常贲门组织(0.0%,P〈0.01)和贲门肠化生(IM)组(11.5%,P〈0.05)。BE、贲门IM、胃窦IM、食管腺癌和贲门癌组PCN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贲门组织(45.5%、42.3%、39.3%、52.2%和42.9%对10.0%,P〈0.05)。BE、食管腺癌和贲门癌中Ki-67表达弱阳性和阳性者细胞凋亡指数均较表达阴性者显著降低(P〈0.05),而PCNA仅表达阳性者凋亡指数较表达阴性者显著降低(P〈0.05)。结论:BE和EGJ处肿瘤的发生与Ki-67表达异常有关,Ki-67较PCNA更能反映EGJ处细胞凋亡状态。
常英刘贵生龚均张军
关键词:食管胃接合处BARRETT食管KI-67抗原组织微阵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