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泽 作品数:47 被引量:183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农业科学 文化科学 更多>>
儿童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远端骨折的诊治经验,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62例儿童肱骨远端损伤患者,其中肱骨髁上骨折39例、外髁骨折8例,肱骨远端骨骺滑脱4例,内髁骨折3例,肱骨小头骨折2例、外上髁骨折2例、髁间骨折1例、内上髁骨折1例。通过临床表现、X线片检查、CT、MRI等方法确诊,并通过石膏外固、手法复位闭合克氏针固定术或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等方法治疗。结果:62例中,55例经X线片检查确诊,5例经CT确诊,2例经MRI确诊。患者的随访时间为4~45个月,平均20个月。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for special surgery,HSS)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分并结合影像学评价疗效,其中优54例(87%),良6例(10%),可2例(3%),总优良率97%。随访无发现骨折不愈合、钉道感染、克氏针松动、尺神经损伤、缺血性肌挛缩等并发症。发现肘关节轻度活动受限2例,轻度肘内翻畸形1例,继发创伤性关节炎1例。结论:通过体格检查、分析受伤机制、影像学检查等能有效防止儿童肱骨远端骨折的漏诊误诊,术中精确复位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庄泽 叶志强 曾春 金文涛 吴杰英关键词:儿童 肱骨远端 骨折 疼痛与睡眠双向干预在肩袖损伤关节镜术后对康复锻炼的促进作用 目的:观察双向干预疼痛与睡眠在肩袖损伤关节镜术后对康复锻炼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2.5月-2016.6月份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35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7例,年龄35-70岁,平均51.5岁. 庄泽 史德海 李智勇 王昆关键词:疼痛 睡眠 康复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外侧壁危险型、破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分析外侧壁危险型、破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防旋型股骨髓内钉(PFNA)治疗术中复位,内固定可能出现问题,术后临床效果和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采用防旋型股骨... 庄泽 卢华定 王昆 彭优 温小粤 袁国辉 梁堂钊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外侧壁 股骨髓内钉 踝关节镜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 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 :分析踝关节镜前后联合入路对踝关节撞击综合症患者镜下行清理的临床疗效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采用踝关节镜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17例踝关节撞击综合症患者,其中男12例,女5例;手术时年龄22~47岁,平均32.4岁。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评估予踝关节镜清理,并去除引起症状的撞击部位,术后常规予非甾体消炎药和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采用AOF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足-踝评分,Ogilvie-Harris踝关节评分对术前情况及术后末次随访情况进行评分。结果:17例手术中情况:关节镜下显示前外踝撞击征8例,前内踝撞击征2例,前踝撞击征2例,后踝撞击征2例,3例为同时合并前后踝撞击。术中清除增生的骨赘,引起撞击的下胫腓前韧带远侧束,距腓前韧带,滑膜组织和疤痕组织。4例同时合并关节软骨损伤,软骨损伤面积约1 mm×3 mm至1.5 mm×4 mm大小。术中同时采用直径1.2 mm的克氏针行钻孔微骨折处理。17例术后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4.3个月。AOFAS评分由手术前的62.30±5.20增加至术后的87.60±5.40。Ogilvie-Harris踝关节评分由手术前的6.70±0.98增加至术后的12.80±1.21。术后患者均无神经血管损伤,无伤口感染,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踝关节肿胀,于术后4~8周逐步消失。结论:对踝关节撞击综合症患者,前后联合入路可以有效清除引起踝关节撞击的骨性撞击和软组织撞击,结合术后非甾体消炎药和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踝痛症状,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孙世伟 庄泽 徐如彬 王健 史德海关键词:踝关节 关节镜 保留前臂内侧皮神经后支的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12例 被引量:6 2014年 肘管综合征又称迟发性尺神经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之一,手术治疗方法多种多样[1-2].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对12例肘管综合征患者采用保留前臂内侧皮神经后支和伴行血管的尺神经松解并皮下前置术,效果良好。 路云翔 陈郁鲜 沈俊 庄泽 何容涵 任建华 王昆 史德海 李智勇关键词:肘管综合征 尺神经松解 前臂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L形切口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及跟骨外侧皮瓣血运的保护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12—2016-12诊治的126例跟骨骨折,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术后23例切口愈合不良。采用单因素分析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骨折类型、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与切口愈合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对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没有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骨折类型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有明显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术前等待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骨折类型是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禁烟、术前充分消肿、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做好切口设计避免损伤跟外侧动脉有利于降低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庄泽 陈郁鲜 梁堂钊 肖大海 苏守文 史德海关键词:跟骨骨折 L形切口 内固定 LOGISTIC回归分析 切口愈合不良 改良Kocher-Langenbeck入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临床观察 2011年 目的旨在探讨改良Kocher-Langenbeck入路对于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9年2月通过改良入路治疗的12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依据Matta制定的标准,术后3个月的X线片上对骨折的残余移位进行测量以评估骨折复位情况,以及Merled'Aubigne及Postel评分系统对随访时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并注意观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随访2~5年,平均为3.1年,依据Matta制定的X线分级标准,优良11例(91.7%),可1例(8.3%)。根据Merled'Aubigne及Postel评分系统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估,优(18分)9例(75%),良(15~17分)2例(16.7%),可(12~14分)1例(8.3%)。患者均无术后神经功能损害,1例术前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在术后得以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深部感染,内固定物松动,复发性脱位,肺栓塞以及固定手术翻修等情况,也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结论该入路对单纯、移位性、非粉碎性髋臼后壁骨折,手术时间较短,可防止股骨头血供的进一步损害和骨化性肌炎的发生,不失为较好的一种手术入路选择。 宋炎成 刘杰 曾春 温小粤 庄泽 蔡道章关键词:骨折 髋臼 阿仑膦酸钠与激素替代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比较 被引量:22 2016年 背景:研究表明雌激素、双膦酸盐、降钙素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骨密度和降低骨折发生率,其中阿仑膦酸钠作为临床最常用的双膦酸盐类药物得到人们的关注。目的:对比分析阿仑膦酸钠与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98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每组99例,阿仑膦酸钠组口服阿仑膦酸钠,每周70 mg,连续1年;激素代替疗法组口服替勃龙片2.5 mg/d,连续1年,比较治疗前后2组的骨密度、性激素水平,并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发应发病率及对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同时进行疼痛改善评价。结果与结论:(1)治疗之后2组的股骨颈及L1-4的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2)激素代替疗法组治疗后血清雌激素和孕酮浓度均有下降的趋势,皮质醇有升高的趋势(P<0.05);(3)目测类比评分阿仑膦酸钠组优于激素代替疗法组(P<0.05);(4)阿仑膦酸盐组血清Ⅰ型原骨胶原N端肽、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治疗后较激素代替疗法组下降明显(P<0.05)、阿仑膦酸钠组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和血清骨钙素较激素代替疗法组上升(P<0.05);(5)激素替代疗法组的恶心、乏力等不良发应发病率高于阿仑膦酸钠组(P<0.05);(6)结果说明,阿仑膦酸钠与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均可有效的提高骨密度,促进骨形成,阿仑膦酸钠对患者激素水平影响较小且不良反应小,其治疗效果更佳。 苏凡 林静霞 吴利秋 蔡冬梅 庄泽关键词:激素替代疗法 绝经后 骨质疏松 骨组织工程 阿仑膦酸钠 骨质疏松症 骨代谢标志物 人膝骨关节炎血清生物学标志物的筛选 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比较膝骨关节炎患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质组的差异,筛选其能用于骨关节炎诊断、治疗或发病机制研究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方法:利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技术比较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4例)与健康志愿者血清(4例)蛋白图谱的差异,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及生物信息学相关技术对获得的差异蛋白进行鉴定和初步分析,并用Western blotting进一步验证所鉴定的蛋白。结果:成功建立了骨关节炎血清差异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质谱分析初步鉴定出8个差异蛋白,其中5个蛋白在膝骨关节炎组表达上调,3个蛋白在膝骨关节炎组表达下调。Western blotting进一步验证得到α2-巨球蛋白在膝骨关节炎组表达上调,与双向荧光胶内差异凝胶电泳技术联合质谱分析的结果一致。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其中α2-巨球蛋白可作为骨关节炎潜在的疾病相关生物学标志物进一步研究,为骨关节炎的诊断、治疗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和实验基础。 曾花 蔡道章 陈郁鲜 曾春 叶志强 庄泽 黎明涛 胡坤华关键词:骨关节炎 血清 生物学标记物 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关节创伤外科收治的19例(19足)伤后6周至8月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资料。患者男16例,女3例;年龄22~57岁,平均36.2岁。畸形按Stephens-Sanders分型:Ⅰ型10例,Ⅱ型6例,Ⅲ型3例。Stephens Ⅰ型患者采用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外侧壁骨突切除、松解腓骨长短肌腱进行治疗;Ⅱ型患者采用外侧骨突切除、腓骨肌腱减压及距下关节融合术;Ⅲ型患者采用内外侧双入路,外侧骨突切除、腓骨肌腱减压、内侧斜行截骨外侧撑开矫正内翻畸形并距下关节融合术。术后采用Maryland功能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切口、内固定物感染、螺钉断裂及距跟关节不融合等并发症。19例患者中17例获得随访,时间18~26个月(平均20.5个月)。末次随访时足部功能Maryland评分为(90.2±7.3)分,较术前(38.6±5.5)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70,P< 0.001)。结论Stephens-Sanders Ⅰ型患者采用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截骨矫形术,Ⅱ、Ⅲ型采取距下关节融合术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庄泽 何波 刘远高 吴亮 石益 吴佳君 王昆 史德海关键词:跟骨 骨折 骨折愈合 距下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