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娟
- 作品数:46 被引量:92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以乳腺肿块为首发表现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2年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能够浸润全身任何器官,其中乳腺浸润非常罕见。以乳腺肿块为首发表现者极易误诊为乳腺癌。本文报道1例以乳腺肿块为首发表现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通过免疫组化、免疫球蛋白重链(IgH)/T细胞受体(TCR)单克隆重排的检测、白血病免疫表型等方法对该患者进行全面检查。结果显示:免疫组化提示B细胞恶性肿瘤,IgH单克隆重排阳性,免疫表型为B-淋巴细胞系表达,结合骨髓涂片明确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B细胞型)白血病。给予化疗加局部放疗,取得良好疗效。以乳腺肿块为首发表现者,应重视血液学检查,以减少因检查不足而延误诊断及治疗。
- 朱家斌周立涛丁邦和王春玲何正梅张丽娟于亮
- 关键词: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乳腺肿块首发表现
- 斜卧呼吸-直立性低氧血症综合征机制与诊疗研究进展
- 2023年
- 斜卧呼吸-直立性低氧血症综合征的特征是站立位时引发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仰卧位可缓解。目前该疾病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但大多数已报道的病例都和心内分流或肺内分流相关,前者主要包括房间隔解剖学缺损,伴随其他解剖异常和右心压力升高,后者主要包括通气/血流不匹配和血管畸形。诊断该疾病通常需充分的临床评估和完善的相关检查,对于大多数心内分流和部分肺内分流患者,手术治疗后效果尚可。现就该疾病的机制及诊疗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刘瑶张丽娟雍永宏孙海建
-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肺动静脉畸形
- 用于颅内血肿清除的双腔清除器械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颅内血肿清除的双腔清除器械,包括钻颅器和引流器,所述钻颅器由钻头杆、限位套、固定套和手电钻组成,钻头杆内端为螺旋状钻头,外端设有与手电钻卡配的卡槽,限位套套装在钻头杆内端部,钻头伸出限位套,固定套套装...
- 尚进杜静项蕾蕾阎莉高健张丽娟安燕单文娟李建徐萍
- 文献传递
- 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观察
- 张丽娟陈月陈智朱雪梅邓媛刘红陈侃侃何正梅丁邦和王春玲于亮
- 小剂量雷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人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观察小剂量雷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人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6例,中位年龄66岁,采用小剂量雷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雷利度胺10 mg/d,口服,第1~~21天;地塞米松40 mg/d,分2次口服,第1~4天、第9~12天、第17~20天.每28 d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接受2~8个疗程的治疗. 结果 2个疗程后完全缓解(CR)为11.5% (3/26);非常好的部分缓解(PR)为26.9%(7/26),PR为34.6% (9/26),总反应率为73.1% (19/26);随访24个月,19例有反应患者,持续CR 3例,疾病稳定3例,疾病进展13例,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为13个月;7例无反应患者,改用其他方案,疾病稳定2例,疾病进展5例.不良反应主要为乏力、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炎、血细胞减少等,但均较轻微. 结论 小剂量雷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对于老年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王春玲何正梅周立涛史玉叶陈月张丽娟宋立孝丁邦和刘定胜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地塞米松
- 超声影像尿动力在尿频尿急为主要症状的女性下尿路症状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采用超声影像尿动力检查评估尿频尿急为主要症状的女性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患者与无LUTS症状女性志愿者之间的膀胱壁厚度(BWT)及逼尿肌厚度(DWT)之间的差异,探讨超声影像尿动力检查在这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并确定膀胱壁、逼尿肌增厚的截断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对146例以尿频尿急为主要症状女性LUTS患者,通过临床症状、尿动力检查、膀胱镜检查等进行临床诊断、分类,分别分为逼尿肌不稳定收缩组、低顺应性膀胱组和出口梗阻组3个亚组,将同期入院无LUTS症状女性志愿者9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分别测量其BWT、DWT:取膀胱穹顶部及两侧3个点,取平均值并记录结果。对比分析各组年龄、BMI、BWT、DWT等一般资料的差异,将BWT、DWT分别带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分析,分别计算膀胱壁、逼尿肌增厚的截断值。结果:研究组中逼尿肌不稳定收缩组、低顺应性膀胱组、出口梗阻组BWT、DW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试验组之间BWT、D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试验组中BWT、DWT值对比对照组中BWT、DWT值带入ROC工作曲线进行分析,以BWT增厚为标准判断以尿频尿急为主要症状女性LUTS患者,曲线下面积为0.914,当BWT的截断值选取4.95mm时,对于膀胱壁增厚导致女性LUTS症状诊断价值最大。此时的诊断敏感度为84.8%,特异性为97.3%,约登指数0.821,诊断指数为182.1%。以DWT增厚为标准判断以尿频尿急为主要症状女性LUTS患者,DWT曲线下面积为0.873,当DWT的截断值选取2.49mm时,对于逼尿肌增厚导致女性LUTS症状诊断价值最大。此时的诊断敏感度为72.7%,特异性为94.6%,约登指数0.673,诊断指数为167.3%。结论:超声影像尿动力检查是评估以尿频尿急为主要症状的女性LUTS患者可靠的客观量化手段,值得
- 卫中庆卫中庆张丽娟张丽娟沈百欣丁留成Nebiyu Elias Tamrat
- 热休克蛋白抑制剂17-AAG通过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增殖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17-AAG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的主要作用机制。方法:应用200、400、600、800 nmol/L热休克蛋白抑制剂17-AAG培养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24、48和72 h,分别用MTT法,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17-AAG不同浓度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率、β-catenin蛋白和C-MYC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17-AAG不同浓度对骨髓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r=0.518,P<0.05)和时间依赖性(r=0.473,P<0.05)。未添加17-AAG的培养液对骨髓瘤细胞株的增殖无时间依赖性抑制作用(P>0.05)。在17-AAG不同浓度下培养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72 h的结果显示,17-AAG浓度越高,β-catenin蛋白和C-MYC蛋白水平越低(P<0.05)。在相同培养时间下,17-AAG浓度越高,则G_1细胞比例越高(P<0.05)。在相同浓度17-AAG下,培养时间越长,则G_1细胞比例越高(P<0.05)。结论:HSP90抑制剂17-AAG能够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其主要作用机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调和HSP90蛋白表达抑制有关。
- 陈侃侃何正梅丁邦和陈月张丽娟于亮高健
- 关键词:HSP90抑制剂17-AAG骨髓瘤细胞
- 纳米铁颗粒联合三氧化二砷和阿霉素对Raji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Fe3O4-MNP)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及阿霉素(ADM)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株Raji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MTT法测定单药和联合用药后Raji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及细胞内ADM浓度;蛋白印迹分析法测定凋亡相关蛋白BCL-2、NFκB、Survivin、BAX、P53、Caspase-3,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P62/SQSTM1的表达水平。结果:ADM联合As2O3能明显抑制Raji细胞的生长,它的抗肿瘤效应强于单用ADM或As2O3组,但弱于ADM+As2O3+Fe3O4-MNP组(P<0.05);ADM+As2O3+Fe3O4-MNP细胞的凋亡率及ADM药物累积量均高于对照组、ADM组、As2O3组及ADM+As2O3组(P<0.05),并且该组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NFκB、Survivin表达下调幅度和BAX、P53、Caspase-3表达上调幅度均大于其它组(P<0.05),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表达高于其它组,P62/SQSTM1的表达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Fe3O4-MNP联合As2O3和ADM通过促进凋亡和诱导自噬抑制了Raji细胞的生长,提高了抗肿瘤效应,对于恶性淋巴瘤治疗将是一个有前景的新方法。
- 王春玲蔡晓辉张丽娟何正梅沈菲程坚张宇陈宝安
- 关键词:磁性纳米颗粒三氧化二砷阿霉素细胞凋亡自噬
- 联合抑制mTORC2与热休克蛋白90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m TORC2与HSP90共同受抑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分别加入雷帕霉素20 nmol/L、17-AAG 600 nmol/L、雷帕霉素20 nmol/L+17-AAG600 nmol/L、PBS溶液进行干预,比较各组的细胞抑制率、形态变化、凋亡率以及caspase-3和AKT蛋白的表达。结果:联合使用雷帕霉素和17-AAG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明显的大于单一使用相同浓度相应药物;雷帕霉素、17-AAG及两药联合干预组细胞的凋亡率明显的大于PBS对照组,并且联合用药干预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大于单一使用相同浓度相应药物的干预细胞的凋亡率;雷帕霉素、17-AAG及两药联合干预组U266细胞的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的大于PBS对照组,并且联合用药干预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大于单一使用相同浓度相应药物;雷帕霉素、17-AAG及两药联合干预组U266细胞AKT蛋白表达明显小于对照组,联合用药干预组细胞AKT蛋白表达明显小于单一使用相同浓度相应药物,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抑制m TORC2与HSP90能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并且诱导细胞的凋亡。
- 陈侃侃陈月何正梅周立涛张丽娟宋立孝丁邦和王春玲于亮周建伟
- 关键词:HSP90多发性骨髓瘤凋亡
- 经直肠腔内灌注肠道超声造影诊断结直肠占位性病变的价值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经直肠腔内灌注肠道超声造影在结直肠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可疑结直肠占位性病变的患者196例,每例患者分别接受经直肠腔内灌注超声造影检查和肠道内窥镜检查。以外科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经直肠腔内灌注超声造影检查和肠道内窥镜检查诊断结直肠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结果经直肠腔内灌注超声造影观察结肠和直肠的解剖结构和病变特征,发现恶性占位性病变81例,其中结肠癌39例,直肠癌42例;良性占位性病变30例,其中直肠息肉11例,结肠息肉19例。经直肠腔内灌注超声造影探查结直肠占位性病变的位置、数目和>10 mm的病变,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与肠道内窥镜检查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经直肠腔内灌注超声造影检查与肠道内窥镜检查在判断病变位置和数目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值=0.97,0.98)。两者在判断结直肠占位性病变大小方面的一致性因病变大小而不同:对于<5 mm、5~10 mm、> 10 mm的结直肠占位性病变的探查,两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K值分别为0.82,0.89,0.98,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也显示在探查微小的(<5 mm)黏膜病变时,肠道内窥镜检查略优于经直肠腔内灌注超声造影检查。在探查经手术证实的周围组织浸润病变时,经直肠腔内灌注超声造影检查明显优于肠道内窥镜检查。结论经直肠腔内灌注超声造影检查可以有效探查结直肠占位性病变的位置和范围,与肠道内窥镜检查互补性强,其可作为结直肠占位性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
- 张丽娟陈科岐郑孝志吴菁顾星夏恩慧李必瑾宋署
- 关键词:结肠息肉经直肠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