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作明

作品数:244 被引量:582H指数:11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7篇期刊文章
  • 33篇会议论文
  • 17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5篇医药卫生
  • 18篇生物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6篇网膜
  • 84篇视网膜
  • 40篇电图
  • 39篇细胞
  • 38篇视网膜电图
  • 36篇电生理
  • 26篇诱发电位
  • 25篇血管
  • 25篇视觉诱发
  • 24篇视觉诱发电位
  • 21篇视觉电生理
  • 16篇内皮
  • 14篇血管内皮
  • 13篇眼底
  • 13篇小鼠
  • 13篇内皮细胞
  • 11篇动物
  • 10篇视觉
  • 10篇SD大鼠
  • 9篇基因

机构

  • 204篇第四军医大学
  • 28篇吉林大学
  • 14篇第四军医大学...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厦门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解放军第45...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南京大学
  • 2篇空军总医院
  • 2篇沈阳军区总医...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空军临潼航空...
  • 2篇解放军451...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243篇张作明
  • 70篇郭群
  • 53篇李莉
  • 37篇安晶
  • 29篇顾永昊
  • 27篇张磊
  • 26篇郭守一
  • 22篇夏峰
  • 20篇龙潭
  • 19篇王小成
  • 16篇张磊
  • 15篇骆阁大
  • 13篇薛军辉
  • 13篇陈涛
  • 12篇苟琳
  • 12篇杨国庆
  • 10篇耿佳
  • 9篇侯豹可
  • 9篇陈水英
  • 8篇石力

传媒

  • 25篇第四军医大学...
  • 17篇中华航空航天...
  • 16篇眼科研究
  • 13篇国际眼科杂志
  • 10篇眼科新进展
  • 9篇中华实验眼科...
  • 7篇第十二届全国...
  • 6篇中国临床康复
  • 6篇医学争鸣
  • 6篇中华眼视光学...
  • 5篇空军医学杂志
  • 4篇眼视光学杂志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中华眼科杂志
  • 3篇眼外伤职业眼...
  • 3篇航天医学与医...
  • 2篇安徽中医临床...
  • 2篇中国微循环
  • 2篇心脏杂志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9篇2017
  • 12篇2016
  • 13篇2015
  • 7篇2014
  • 17篇2013
  • 10篇2012
  • 17篇2011
  • 5篇2010
  • 9篇2009
  • 10篇2008
  • 7篇2007
  • 13篇2006
  • 11篇2005
2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视网膜锥体细胞退行性变大鼠基础生理值的测定
2008年
目的对视网膜锥体细胞退行性变(retinal cone degeneration,RCD)大鼠的主要脏器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检测。方法随机选择BN(Brown Norway)-RCDF2代大鼠,视网膜电图鉴定,取静脉血检测生化指标,并对重要脏器进行准确称量。结果此大鼠脏器质量在雌雄之间除体重、大脑和肾差异有显著性外(P<0.05),其余均无差异;脏器系数脑干和小脑雌性显著大于雄性(P<0.01);生化指标碱性磷酸酶、葡萄糖、白蛋白、尿素氮、总蛋白雌性高于雄性,总胆固醇、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甘油三酯雌性低于雄性,其中雌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雄性;雌性离子钙浓度显著高于雄性。结论BN-RCD大鼠基础生理值和生化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中一些参数在性别之间有差异,但与正常SD大鼠相比,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肌酐、钾离子差异显著,葡萄糖、甘油三酯、离子钙有差异。RCD大鼠为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突变模式动物。
谢蓓郭群安晶夏峰宋玫侠李莉张作明
关键词:视网膜电图生化指标生理指标
飞行员和乘务员眼底疾病的初步调查
目的:在年度飞行体检用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不包括35 岁以下乘务员。由于在直接检眼镜下,眼底一些轻微病变易被遗漏,而使用免散瞳眼底照相可提供比较客观的检查记录及简便、明确的检查结果。在调查中,检出眼底疾病的发病
王丽李琳张东葛泽松郭群王小成耿佳常耀明张作明
文献传递
类似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症视觉电生理异常大鼠1例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观察正常 SD大鼠和一例患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大鼠的视觉电生理学特点 .方法 按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标准化方案 ,采用 REPIport系统和自制的氯化银角膜电极、不锈钢针状电极对成年雄性 SD大鼠进行视网膜电图暗适应 (ERG)、振荡电位 (OPs波 )和明适应 ERG进行观察 .结果 正常大鼠 ERG特性与人类相似 ,一只大鼠视觉电生理明显异常 ,ERG呈负波型 ,表现为暗适应 ERG b波基本消失 ,暗适应 ERG a波幅值明显降低 ,明适应 ERG a,b波幅值降低 ,峰时延长 ,OPs波幅值基本消失 .该例大鼠的视觉电生理学特点与人类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症患者视觉电生理特点相似 ,而与视网膜色素变性病例不同 .结论 发现一例自然发生的基因突变大鼠 。
张作明顾永昊李莉龙潭石力
关键词:视网膜电图动物模型
改良视网膜墨汁灌注法观察先天性静止性夜盲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背景先天性静止性夜盲(CSNB)是一种常见的眼科遗传性疾病。CSNB较少见到视网膜新生血管,其如何影响视网膜新生血管尚需深入探讨。目的改进视网膜墨汁灌注方法,并用于观察CSNB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7日龄SD大鼠和CSNB大鼠各18只,任意选取其中12只制作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模型作为OIR模型组,其余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OIR模型组SD大鼠和CSNB大鼠各9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体积比1∶1墨汁灌注组、体积比2∶1墨汁灌注组和单纯墨汁灌注组,分别灌注体积比1∶1墨汁灌注液、体积比2∶1墨汁灌注液和单纯墨汁灌注液各10 ml。取单侧眼球制作视网膜铺片,取另一侧眼球制作石蜡切片。观察并比较不同体积比墨汁灌注组视网膜血管成像质量。另取SD大鼠和CSNB大鼠OIR组各3只幼鼠与正常对照组幼鼠均按照此法灌注体积比2∶1墨汁灌注液。取各组石蜡切片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计数每张切片中突破内界膜细胞核的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结果体积比2∶1墨汁灌注组视网膜铺片中血管网成像质量较体积比1∶1墨汁灌注组和单纯墨汁灌注组高。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组织结构未见明显异常,SD大鼠和CSNB大鼠均未见突破内界膜的细胞核;OIR模型组可见大量内皮细胞核突破内界膜,OIR模型组中SD大鼠和CSNB大鼠突破内界膜的细胞核数量分别为(23.08±2.99)个/切片和(41.12±9.36)个/切片。CSNB大鼠突破内界膜的细胞核数量略高于SD大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70,P=0.50)。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显示,SD大鼠和CSNB大鼠突破内界膜的细胞v-WF均表达阳性。结论体积比2∶1墨汁明胶灌注液对大鼠视网膜血管成像质量优于单纯墨汁灌注液,是一种重复性好、
宋玫侠李上牛超张作明
关键词:视网膜新生血管先天性静止性夜盲墨汁灌注视网膜铺片
两种常用大鼠视神经钳夹伤模型造模效果的比较被引量:5
2016年
背景视神经钳夹伤(ONC)动物模型是外伤性视神经损伤致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相关基础研究的主要工具,目前常用的造模方法有经眼眶上缘开神经鞘膜视神经钳夹法和经球结膜外眦部夹伤视神经法,但关于2种模型优劣评价的研究很少。目的比较2种常用大鼠ONC模型的造模效果,为相关的实验研究中造模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配方法将8~10周龄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分为经眶上缘开神经鞘膜ONC组和经眶上缘开神经鞘膜ONC20s、40s、60s组,分别采用经眶上缘开神经鞘膜视神经夹伤法(20s)及经球结膜外眦部夹伤视神经法在大鼠的-侧眼建立ONC动物模型,各组大鼠的正常对侧眼作为对照。于造模后14d记录各组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P。波;制备大鼠视神经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视神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并计数大鼠视网膜组织中Brn-3a阳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对2种造模方法的造模过程和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造模后14d,经眶上缘开神经鞘ONC组和经球结膜ONC20s组、40S组、60s组大鼠的F—VEPP。波潜伏期较各自的正常对侧眼均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64、-8.04、-6.50、-10.84,均P〈0.01);经眶上缘开神经鞘ONC组大鼠P.波潜伏期与经球结膜ONC20s、40s、60s组大鼠比较均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2、0.05);各组大鼠术眼P.波振幅与其正常对侧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模后14d,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各组大鼠模型眼视网膜上Brn-3α表达阳性RGCs数均较正常对侧眼明显减少,经眶上缘开神经鞘ONC组大鼠视网膜上Brn-3a表达阳性RGCs数为(13.60±2.14)个/视野,为其正常对侧眼的47.49%,经球结膜ONC20s、40s和60s组中Brn-3a阳性RGCs数�
安晶殷浩张作明
关键词: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两种视网膜变性模式大鼠闪烁视网膜电图特点
目的:对比观察正常大鼠、先天性静止性夜盲(congenital stationary night blindness,CSNB)大鼠和锥体细胞失功能 (retinal cone dysfunction,RCD)大鼠对闪烁...
安晶郭群王丽李莉张作明
文献传递
高眼压的视觉电生理改变被引量:9
2010年
高眼压是眼科临床常见的问题,相当部分的高眼压的后期往往造成不可逆的视野损害,而成为临床青光眼。虽然视野检测是评价青光眼损伤的金标准,但其属主观检测,因而检测结果往往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寻找较为敏感和客观的早期诊断指标已成为其防治的关键。近年来视觉电生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参考思路。我们就视觉电生理技术对青光眼的检测及应用进行综述。
海鸥安洁张作明
关键词:高眼压视觉电生理
早期糖尿病大鼠血清抑制视网膜Müller细胞增殖
2003年
目的 :观察早期糖尿病大鼠血清对培养视网膜M櫣ller细胞 (retinalM櫣llercells,RMCs)增殖的影响 .方法 :将链脲霉素 (streptozotocin ,STZ)诱导糖尿病大鼠病程 2wk时的血清 ,以DMEM培养基稀释 (5 0 ,10 0及 2 0 0mL·L-1)后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大鼠RMCs,采用四唑盐 (tetrazolium ,MTT)还原比色法 ,测定MTT反应的吸光度 (A值 ) .结果 :大鼠血清能促进RMCs增殖 ,并呈现浓度依赖性 ,而早期糖尿病大鼠血清较对照组血清 (正常同龄大鼠的同浓度血清 )有显著的抑制增殖的作用 (P <0 .0 5 ) ,并随着血清浓度的增加 ,抑制率增加 ,5 0 ,10 0及 2 0 0mL·L-1时 ,其A值分别为 0 .2 0 8± 0 .0 2 0vs 0 .2 31± 0 .0 2 0 ,0 .2 6 7± 0 .0 13vs 0 .30 4± 0 .0 14和 0 .32 7± 0 .0 2 1vs 0 .380± 0 .0 2 4 ,其抑制率分别为 10 .0 % ,12 .2 %和 13.9% .结论 :早期糖尿病大鼠血清对RMCs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刘杰张作明苟琳顾永昊薛军辉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MÜLLER细胞血清细胞
正常猕猴与人的视网膜电图比较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比较正常猕猴与人视网膜电图异同,为进一步利用猕猴建立动物模型研究视网膜疾病打下基础。方法健康成年猕猴7只(14只眼)与8例(16只眼)正常人进行视网膜电图检测,对两者Rod-ERG中的b波,Max-ERG的a、b波,Cone-ERG的b波峰时值及波幅和OPs的O2值,Flicker-ERG的P值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猕猴与人的视网膜电图波形结果较为相似,各指标与人的结果相比,潜伏期短,幅值低,但Cone-ERG和Flicker-ERG两者幅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视网膜电图检测从功能上证明猕猴较其他常用实验动物更接近人,尤其表现在视锥细胞及黄斑区功能,可用作人类视网膜疾病尤其是黄斑区病变的良好动物模型。
夏峰安晶张磊刘锐张作明
关键词:猕猴视网膜电图
动态轮廓眼压计与非接触眼压计在正常青年人坐位眼压昼夜波动趋势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采用PASCAL动态轮廓眼压计(dynamic contour to-nometer,DCT)及KEELER非接触眼压计(non contact to-nometer,NCT)对一组健康青年昼夜眼压进行监测,描述其波动规律,并比较两种方法异同。方法:以PASCAL动态轮廓眼压计对一组19~22岁健康青年27例(54眼)进行24h眼压监测;以KEELER非接触眼压计对一组19~22岁健康青年84例(168眼)进行24h眼压监测。测量自早晨08∶00开始至次日凌晨06∶00,每隔2h为一个观察时间点,每个时间点测量3次,以平均值作为该时间点眼压。结果:DCT法与NCT法所测得的眼压平均值分别为15.76±2.37mmHg和13.77±4.33mmHg,DCT组眼压均值的最高值出现在08∶00,最低值出现在20∶00;NCT组眼压均值的最高值出现在06∶00,最低值出现在22∶00。DCT组双眼眼压波动值分别为:左眼4.56±1.19mmHg,右眼4.12±1.21mmHg;NCT组双眼眼压波动值分别为:左眼4.71±2.23mmHg,右眼5.00±1.50mmHg,两种方法左右眼间眼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68,P=0.415),男女眼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59,P=0.229),12个时间点之间眼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407,P=0.000),且变化趋势呈为二次抛物线,两种方法随时间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F=16.615,P=0.000)。结论:正常青年眼压呈昼夜节律变化,于白昼结束时最低,夜晚结束时最高。不同的测量方法在各时间点所得测量值及昼夜变化趋势上存在差异,且采用动态轮廓眼压计在多个时间点上均比采用非接触眼压计所测值高。临床上在应用眼压作为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疗效判断时,应注意测量时间及方法选择上的差别。
曹瑞丹张越鹏耿佳圣娟娟张作明
关键词:动态轮廓眼压计非接触眼压计青光眼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