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 作品数:15 被引量:84 H指数:5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黄芪皂甙和丹参酮ⅡA对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胚胎型肌球蛋白重链和波形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黄芪皂甙和丹参酮ⅡA对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胚胎型肌球蛋白重链(embryonic Myosin Heavy Chain,MHC-emb)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00g)随机分为A组(黄芪皂甙组)、B组(丹参酮ⅡA组)、C组(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组)、D组(黄芪丹参注射液组)、E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6只。采用打击装置造成右侧腓肠肌中段钝挫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局部注射相应药物,并于损伤后4、7、14和28天进行腓肠肌损伤部位取材。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MHC-emb和波形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①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各干预组MHC-emb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伤后28天;其中又以C组和D组升高最为明显;②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各干预组波形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伤后28天;其中又以C组和D组降低最为明显。结论:在急性骨骼肌钝挫伤修复过程中,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均能促进MHC-embmRNA表达,抑制波形蛋白mRNA表达,联合使用时效果最佳,与黄芪丹参复方成分基本一致。 李宏云 陈世益 张健 李云霞关键词:骨骼肌 黄芪皂甙 波形蛋白 黄芪皂甙、丹参酮IIA注射液对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胚胎型肌球蛋白重链及波形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黄芪皂甙、丹参酮IIA注射液对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胚胎型肌球蛋白重链(embryonicmyosin heavy chain,MHC-emb)及波形蛋白(vimenti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打击装置将120只雄性Wistar大鼠右侧腓肠肌中段造成钝挫伤模型,随机分为5组,在损伤局部分别注射黄芪皂甙、丹参酮IIA、黄芪皂甙丹参酮IIA混合液、黄芪丹参混合液及生理盐水。以后每3天注射1次,直到损伤后第27天。各组分别于损伤后第1、4、7、14、28和42天取损伤处骨骼肌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PCR)方法分析MHC-emb及波形蛋白mRNA表达。结果:(1)在骨骼肌急性钝挫伤修复早期,各组MHC-embmRNA和波形蛋白mRNA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分别于第7~14天和第4天达到高峰,然后下降。(2)从第4天至42天,各干预组MHC-emb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黄芪皂甙丹参酮IIA混合组和黄芪丹参组显著高于黄芪皂甙组和丹参酮IIA组。(3)从第4天至28天,各干预组波形蛋白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黄芪皂甙丹参酮IIA混合组和黄芪丹参组显著低于黄芪皂甙组和丹参酮IIA组。结论:在急性骨骼肌钝挫伤修复过程中,黄芪皂甙、丹参酮IIA能促进MHC-emb mRNA表达,抑制波形蛋白mRNA表达,但其单独使用时的作用均弱于黄芪丹参,混合使用效果与黄芪丹参基本一致。 张健 陈世益 李云霞 李宏云关键词:骨骼肌钝挫伤 黄芪皂甙 丹参酮IIA 波形蛋白 黄芪皂甙与丹参酮ⅡA对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黄芪皂甙和丹参酮ⅡA对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修复过程中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96只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00 g)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黄芪皂甙组)、D组(丹参酮ⅡA组)、E组(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组)、F组(黄芪丹参注射液组),每组16只。采用打击装置造成右侧腓肠肌中段钝挫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局部注射相应药水,并于损伤后4、7、14和28天,进行腓肠肌损伤部位取材。正常对照组不进行打击伤,同时也不注射任何药物。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干预组VEGF、bFGF、HGFI、GF-1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骼肌钝挫伤后生长因子升高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伤后第28天;损伤各组之间生长因子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皂甙和丹参酮ⅡA对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修复过程中生长因子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李宏云 陈世益 张健 李云霞 陈疾忤 华英汇关键词:骨骼肌 黄芪皂甙 机械性踝关节不稳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肌肉激活时间差异比较 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了解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腓骨长肌与胫前肌激活时间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方法:36名测试对象纳入研究,其中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12例,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12例,正常对照人群12例。每例受试者在行走过程中模拟内翻动作时接受表面肌电测试,计算并比较各组踝关节腓骨长肌和胫前肌激活时间的差异。各组之间的测试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检验。结果:与正常对照人群相比,机械性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患侧踝关节腓骨长肌与胫前肌激活时间明显延长。机械性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患侧踝关节肌肉激活时间无明显差异。在组内比较时,机械性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患侧踝关节肌肉激活时间均较对侧明显延长。结论:机械性踝关节不稳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均存在腓骨长肌与胫前肌激活时间延长的缺陷,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李宏云 郑洁皎 华英汇 张健 陈世益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注射液对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骨骼肌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注射液对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骨骼肌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8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5个干预组(每组16只)和1个正常对照组(4只)。用打击装置将干预组大鼠双侧腓肠肌中段造成钝挫伤模型,损伤即刻在局部分别注射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混合液、黄芪丹参混合液及生理盐水。以后每3天注射1次,直到损伤后第27天。分别于损伤后第4天、7天、14天和28天从双侧腓肠肌损伤部位取材,每组4只。正常对照组于第28天进行双侧腓肠肌取材。经HE染色观察骨骼肌纤维直径(横断面),经Masson染色观察损伤处纤维疤痕组织面积(纵切面)。结果:(1)各组不同时间点骨骼肌纤维直径无统计学差异。(2)各药物干预组纤维疤痕面积均显著小于生理盐水组,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混合组纤维疤痕面积显著小于黄芪皂甙组和丹参酮ⅡA组,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混合组与黄芪丹参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急性骨骼肌钝挫伤修复过程中,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注射液能减少损伤区域纤维疤痕组织形成,对损伤部位骨骼肌纤维直径无明显影响。 张健 陈世益 李云霞 李宏云关键词:骨骼肌 钝挫伤 黄芪皂甙 大强度跑台运动及低频电刺激对大鼠骨骼肌及血清CA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急性大强度跑台运动及低频电刺激后大鼠骨骼肌及血清CAⅢ表达的变化,探讨CAⅢ与骨骼肌疲劳之间的关系。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组和刺激组。运动组参照Bedford方案进行一次大强度跑台运动,造成大鼠运动性疲劳;刺激组采用低频电刺激的方法诱发大鼠腓肠肌疲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骨骼肌及血清CAⅢ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大鼠比目鱼肌CAⅢ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但趾长伸肌及血清CAⅢ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随刺激时间的延长,大鼠腓肠肌的肌张力峰-峰(P-P)值逐渐降低,与刺激开始时相比,刺激10min即显著降低(P<0.05);而疲劳指数(FI)则随刺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刺激40min时FI高达52.14%左右。(3)与对照组相比,刺激组大鼠腓肠肌CAⅢ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比目鱼肌及趾长伸肌CAⅢ的表达水平虽均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大强度跑台运动及低频电刺激诱发疲劳后均可引起相应骨骼肌CAⅢ表达下调(前者表现为比目鱼肌,后者为腓肠肌),表明骨骼肌疲劳的发生可能与其CAⅢ表达下调有关。 尚西亮 陈世益 任惠民 李云霞 黄河 张健关键词:骨骼肌疲劳 电刺激 50例PTFE人造血管术后存活率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4 2002年 一直以来,桡动脉-头臂静脉(bresica-cimino)自体动静脉内瘘因其寿命长、并发症低而成为维持性血透患者的首选血管通路,但即使经过仔细地术前筛选,仍有20%~40%患者不能成功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1],此时,polytetra-fluorothylene(PTFE)人造血管往往成为替代的选择。我们对近年PTFE人造血管通路的通畅率、并发症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1997年10月至2000年10月,我们共对41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了50例次PTFE人造血管置管术。患者平均年龄为(63±10)(28~81)岁,其中男性16例,女性25例,18例为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接受人造血管手术之前均有自体动静脉内瘘失败史,其中22例曾有2次或以上失败记录。 卢燕雯 张健 丁峰 顾勇 林善锬 郭婉仪关键词:PTFE 术后 存活率 并发症 病例分析 γ干扰素对小鼠骨骼肌钝挫伤后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γ干扰素(IFN-γ)局部注射对小鼠骨骼肌钝挫伤后纤维化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B)-Smad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成年雌性C57bl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磷酸盐缓冲液(PBS)注射组(B组)和hIFN-γ注射组(C组),每组10只。B、C组采用50g钢球于30cm高度下砸的方法造成双侧腓肠肌钝挫伤,分别于伤后1、2、3周局部皮下注射0.1ml PBS或hIFN-γ,A组不行任何处理;4周后取双侧腓肠肌检测。以Masson染色后计算胶原纤维面积评估骨骼肌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检测TGF-β1、Smad2、Smad3、Smad4、Smad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asson染色显示B组胶原面积最大为(14074.0±15.2)μm^2(P〈0.05),C组为(4019.0±13.4)μm^2高于A组(1741.0±10.1)μm^2(P〈0.05);TGF-β1在B、C组表达增高(P〈0.05),但两组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Smad4、7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ad2、3及其磷酸化蛋白在B、C组表达升高(P〈0.05),其中磷酸化的Smad2、3在C组较B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局部注射hIFN-γ,未发现影响TGF-β1的表达,但能够有效降低Smad2、3磷酸化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抑制损伤骨骼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张庆国 陈疾忤 陈世益 李宏云 陈始秋 张健 蒋佳关键词:Γ干扰素 骨骼肌 转化生长因子-Β1 50例次PTFE人造血管术后存活率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4 2002年 目的 评估PTFE(polytetrafluorothylene)人造血管作为一种次选的血管通路 ,其通畅率、并发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 41例慢性透析患者所进行的 50例次PTFE置管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患者中糖尿病患者 1 8例 ,非糖尿病患者 2 3例 ,均有此前 1次或以上自体动静脉内瘘失败史。在 50例次PTFE手术中 ,上肢为 36例次 ,下肢 1 3例次 ,锁骨下 1例次。 50例次PTFE人造血管 0 .5、1、2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5 .66 % ,61 .2 1 %及 43 .72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 ,上肢前臂与下肢人造血管的累积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 >0 .0 5)。人造血管术后并发症以血栓形成最为常见 (31例次 ) ,其他尚包括假性动脉瘤、感染、人造血管外露、血清瘤、出血 ,充血性肿胀等。结论 PTFE人造血管对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慢性透析患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 卢燕雯 张健 郭婉仪 丁峰 顾勇 林善琰关键词:存活率 并发症 维持性血液透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 动静脉内瘘 肾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观察肾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近 5年内 2 8例共 36支狭窄肾动脉行经皮肾动脉内支架成形术 (PTRAS)。术后 1个月、6个月、1年随访血压、血肌酐、抗高血压药用药情况 ,并与术前比较。术后 1年重复血管造影以判断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PTRAS技术成功率为10 0 % ,其原发通畅率为 82 % (肾动脉 86 % ) ,继发通畅率为 89% (肾动脉 90 % )。术后 1个月、6个月及 1年血压分别较术前有显著下降 (P <0 .0 1) ,血压控制的临床有效率 (治愈 +改善 )分别为 10 0 %、92 .9%及 89.3% ;血清肌酐值、抗高血压药数目与基础值相比无显著差异。术后 1年 ,有 4例 (14 .3% )肾功能得到改善 ,18例 (6 4 .3% )肾功能保持稳定 ,6例 (2 1.4 % )肾功能恶化 ,其中 4例术前有肾功能不全病史 ;并发症包括 1例穿刺部位血肿及 3例一过性肾功能减退。结论 PTRAS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技术成功率高、临床疗效佳 ,是肾动脉狭窄较为理想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卢燕雯 张健 黄祥龙关键词:介入放射学 肾动脉狭窄 血管内治疗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