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国飞

作品数:8 被引量:69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冰川
  • 4篇乌鲁木齐河源...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2篇天山乌鲁木齐...
  • 2篇天山乌鲁木齐...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太阳辐射
  • 1篇气温
  • 1篇网络
  • 1篇无机
  • 1篇夏季
  • 1篇夏季气温
  • 1篇消融
  • 1篇结构特征
  • 1篇径流
  • 1篇径流变化
  • 1篇径流变化特征
  • 1篇蓝藻

机构

  • 8篇西北师范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千叶大学

作者

  • 8篇张国飞
  • 6篇李忠勤
  • 4篇王卫东
  • 3篇王文彬
  • 1篇李慧林
  • 1篇怀保娟
  • 1篇张昕
  • 1篇李净
  • 1篇孙美平
  • 1篇张晓宇
  • 1篇许慧

传媒

  • 2篇冰川冻土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2009年出现物质正平衡被引量:7
2013年
自1997年以来,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消融极为强烈,物质平衡呈大幅度亏损,连续12 a都处于强负平衡状态,平均物质平衡达-708 mm,且在2008年物质平衡达到历史最低值-999 mm,然而2009年出现了物质正平衡,物质平衡63 mm,年际变化量达1 062 mm。以2008-2009年物质平衡实测资料为基础,根据该地区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夏季气温(5~8月)的降低,较2008年低1.8℃,致使冰川消融期的开始时间推迟至了7月份,结束时间提前到8月份,大大削弱了冰川的消融强度,其次是2005年以来逐渐增多的连续性降水,增加了冰川的积累量。
张国飞李忠勤王文彬王卫东
关键词:夏季气温
近30a新疆哈密地区的径流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14年
以哈密地区近30a的气象和径流观测数据为基础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和Mann-Kendall突变法对该地区的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径流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哈密地区径流量主要集中在5-9月份,且7月份径流量达到高峰,而10月至次年3月的径流量相对较少.哈密地区径流的年际变化主要分为2种情况,有冰雪融水补给的区域径流量呈递增趋势,无冰雪融水补给区的径流量表现出明显的递减趋势.分析表明该区月径流量与消融期气温呈明显的指数关系,当消融期气温大于15℃时,径流量呈加速增长.
张昕李忠勤张国飞孙美平
关键词:径流变化MANN-KENDALL气候变化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59-2009年物质平衡变化过程及特征研究被引量:28
2012年
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58/1959—2008/2009年度物质平衡资料为基础,研究了冰川的物质平衡变化过程及特征.结果表明:51a来1号冰川物质平衡经历了9次负平衡波动和9次正平衡波动,负平衡年与正平衡年之比为35∶16,负平衡年平均物质平衡-450mm,正平衡年平均物质平衡130mm,多年平均物质平衡-267mm.1997—2008年,该冰川连续12a的物质平衡观测结果均为负平衡年,并且总体上处于数值很大的强负平衡,直至2008年出现了历史上最大的负平衡,物质平衡量为-999mm.1959—2009年,累积亏损达-13 646mm(约-2 402.6×104 m3),即冰川平均较之1959年减薄了15.2m,这种长时期连续物质亏损状态对1号冰川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张国飞李忠勤王文彬王卫东李慧林怀保娟
中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物质平衡及其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
冰川物质平衡是联系冰川变化和气候的桥梁,是冰川对气候变化的直接反应,其动态变化将引起冰川末端位置、面积、冰储量及径流的变化。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全球大多数冰川呈现明显的退缩状态,这一退缩在最近20年出现了强烈加...
张国飞
关键词:气候变化
文献传递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太阳辐射预测——以兰州市为例被引量:16
2014年
采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建立了兰州市太阳总辐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利用神经网络释义图和连接权法剔除了模型中的冗余变量,用优化的BP网络模型预测了兰州市1996-2000年的太阳辐射,并用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增加了模型的透明度,提高了模型的可靠性和鲁棒性,模拟结果与实测值非常吻合,模拟值的各项误差指标值均很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拟合优度R2达到0.987,通过与其他经验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优化的BP网络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好,精度明显高于其它经验模型。因此,对于无太阳辐射观测的地区,优化后的BP网络模型是预测当地太阳辐射的一种有效方法。
王卫东李净张福存张国飞
关键词:BP神经网络太阳辐射
近52a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平衡线高度及其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论文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58/1959—2009/2010年平衡线高度观测资料为基础,研究了平衡线高度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平衡线高度变化分为正常波动、缓慢下降、迅速上升三个阶段,变化范围介于3 948~4 484 m,多年平均为4 067 m,总体呈普遍上升趋势,总计上升了90 m,且在2009/2010年超过了冰川的上界,意味着该年度冰川全部处于消融状态。积累区比率作为平衡线高度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这一时期内也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下降了约17%。物质平衡与平衡线高度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物质平衡减小100 mm,平衡线高度将上升17 m。冰川处于稳定状态时的平衡线高度,即零平衡高度ELA0为4 018 m。平衡线高度随纯消融量的增加而升高,纯消融量增加10×104m3,平衡线高度上升14 m。平衡线高度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研究表明,如果夏季平均气温升高1℃,则平衡线高度将上升约82 m,如果年降水量增加100 mm,则平衡线高度将下降约41 m,且夏季气温是影响冰川平衡线高度变化的主导气候因素。
王卫东张国飞李忠勤
关键词:气候变化
冰尘结构特征及形成分析——以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为例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2007-2010年夏季在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采集的5个冰样, 对冰样中冰尘的特征、冰尘中蓝藻的种类及冰尘中无机矿物颗粒的粒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 研究表明: 冰尘为棕色球状聚合体, 粒径为0.27~3.5 mm, 分布在冰川消融区表面, 其组成成分为有机质、无机矿物颗粒和微生物. 冰尘有4种主要的内部结构: 类型Ⅰ, 具有同心层结构的冰尘;类型Ⅱ, 带有亚颗粒的冰尘;类型Ⅲ, 内部无明显结构的冰尘;类型Ⅳ, 中心位置处具有较大无机颗粒的冰尘. 冰尘中无机矿物颗粒的数量主要分布在d〈3.5 μm的范围内, 且体积分布的粒径众数介于3~25 μm之间. 同时, 对冰尘中的蓝藻进行了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共从蓝藻16S rRNA基因文库中筛选了247个阳性克隆, RFLP分型得到10个不同的OTUs. BLAST比对, 系统发育分析将这10个OTUs归为颤藻目(Oscillatoriales)、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未定种(Unclassified). 颤藻目为绝对优势类群, 占整个基因克隆文库的91%. 经估算, 冰尘中存在大量的有机物质和微生物, 无机矿物颗粒只占了很小的比例, 表明影响冰川消融区表面反照率的主要因素为冰尘中的有机部分, 包括有机物质和微生物.
许慧李忠勤Nozomu Takeuchi张晓宇张国飞
关键词:蓝藻
近20年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支和西支物质平衡变化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支和西支1990/1991—2009/2010年的物质平衡资料,对比分析了东、西支的物质平衡变化。结果表明:东支的物质亏损量大于西支,平衡线高度(ELA)总体上低于西支,积累区比率(AAR)下降幅度大于西支;东支平均物质平衡-582 mm·a-1,累积物质平衡为-11638 mm,西支平均物质平衡-485 mm·a-1,累积物质平衡-9692 mm;东、西支平衡线高度均呈现升高趋势,分别升高了143、131 m;东、西支AAR下降了29.8%、19.6%。分析表明,物质平衡与ELA呈显著负相关,与AAR呈显著正相关,东、西支物质平衡减小100 mm,ELA分别升高19、23 m,AAR减小4.5%。物质平衡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表明,当降水量不变时,夏季气温升高1℃,东支物质平衡减小487 mm,西支减小398 mm;当夏季气温不变时,降水量增加100 mm,东支物质平衡增大164mm,西支增大185 mm。在未来全球持续升温背景下,东、西支物质平衡将会继续减小。
张国飞李忠勤王卫东王文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