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重组人对氧磷酶1K192亚型(r Hu PON1K192)对毒死蜱中毒导致的大鼠急性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成年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r Hu PON1K192对照组(B组)、毒死蜱染毒组(C组)、低剂量r Hu PON1K192预处理组(D组)、高剂量r Hu PON1K192预处理组(E组),每组10只。C、D、E组均给予毒死蜱灌胃,D组在灌毒30 min前予以r Hu PON1K192 4 500 U/kg尾静脉注射,E组予以9 000 U/kg r Hu PON1K192尾静脉注射,A组予以与毒死蜱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B组则单纯予以r Hu PON1K192尾静脉注射。8 h后取血,采用速率法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苹果酸脱氢酶(MDH)及谷氨酸脱氢酶(GLDH)的活性;取肝脏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采用光镜、透射电镜检查超微结构的改变。比较各组之间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比较A组与B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肝功能指标ALT、AST、GLDH及MDH较A组均有明显升高(P<0.01),HIF-1α呈重度表达,电镜与光镜下肝细胞膜、线粒体等出现明显损伤。D组及E组上述指标较A组轻度升高,E组改变程度较D组稍轻,2组各指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及E组上述指标改变较C组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 Hu PON1K192对毒死蜱中毒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目的通过检测几种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 D 14(6sC D 146)的水平,探讨其水平变化在几种常见结缔组织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5例,类风湿关节炎(R A)23例,干燥综合征(SS)15例,健康体检者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中sC D 146水平。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血清sC D 146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相关的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sC D 14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中sC D 14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604),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sC D 146水平与疾病活动性指标呈明显相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稳定组与活动组血清中sC D 146浓度差异有明显著性。结论 sC D 146可能参与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且与疾病活动指标及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提示sC D 146可能作为促炎因子在SLE及R A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