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宇辉

作品数:100 被引量:1,348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都医学科学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4篇衰竭
  • 53篇心力衰竭
  • 26篇心肌
  • 18篇心肌病
  • 18篇肌病
  • 16篇型心
  • 12篇住院
  • 11篇心脏
  • 11篇血管
  • 10篇心力衰竭患者
  • 10篇预后
  • 9篇细胞
  • 9篇扩张型
  • 8篇利钠
  • 8篇利钠肽
  • 8篇厚型
  • 8篇肥厚
  • 8篇肥厚型
  • 8篇肥厚型心肌病
  • 7篇心室

机构

  • 6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7篇北京协和医学...
  • 5篇北京大学肿瘤...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水利医院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日友好医院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华医学会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大庆油田总医...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100篇张宇辉
  • 69篇张健
  • 33篇黄燕
  • 21篇安涛
  • 18篇翟玫
  • 16篇赵雪梅
  • 16篇邹长虹
  • 16篇周琼
  • 15篇张荣成
  • 14篇王运红
  • 14篇周琼
  • 13篇杨跃进
  • 12篇韦丙奇
  • 9篇刘国仗
  • 9篇吕蓉
  • 8篇季诗明
  • 6篇康连鸣
  • 6篇刘妮妮
  • 6篇吴海英
  • 5篇韩森

传媒

  • 33篇中国循环杂志
  • 16篇中华心血管病...
  • 14篇中华心力衰竭...
  • 6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心血管病学进...
  • 4篇中华全科医师...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首届全国心血...

年份

  • 4篇2023
  • 7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11篇2019
  • 13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治疗进展被引量:5
2019年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一组常见的临床症候群。随着发病率增加,HFpEF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目前仍无指南推荐标准治疗方案。近年来在HFpEF治疗领域取得一些新的进展,新型药物及相关器械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张健张宇辉
新发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药物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 分析新发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药物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方法 入选2008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住院的新发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37例,随访至2014年12月或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均给予指南推荐的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根据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定义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绝对值较基线提高≥10%且LVEF≥50%,同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绝对值较基线缩小≥10 mm且LVEDD≤55 mm为左心室逆重构,调查左心室逆重构的发生率.收集患者首次入院时(基线)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指标,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左心室逆重构的基线预测指标.结果 137例新发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超声心动图中位随访25个月(范围6-64个月)后,46例(33.6%)患者发生左心室逆重构,其LVEF由基线的(30.8±5.9)%提高至随访的(59.7±4.6)%(P<0.01),LVEDD由基线的(63.8±4.0)mm缩小至随访时(49.6±3.5)mm(P <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收缩压[每升高10 mmHg(1 mmHg =0.133 kPa),OR=1.379,P<O.01]、心电图QRS间期(≤100 ms比> 100 ms,OR=2.959,P<0.01)及入院LVEDD(每增加5 mm,OR=0.684,P<0.01)3个基线临床指标是新发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逆重构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约1/3的新发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过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可发生左心室逆重构.入院收缩压高、心电图QRS间期短及基线LVEDD小的患者发生左心室逆重构的可能性大.
张健邹长虹黄燕周琼张宇辉吕蓉
围产期心肌病研究现状及诊治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围产期心肌病 (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 PPCM)是一种与妊娠分娩密切相关的特发性心肌病,常发生在妊娠晚期或产后数个月内,以左室收缩功能减低所致的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血栓栓塞及心律失常。该病与扩张型心肌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治策略等方面既存在共同点,又因妊娠而存在特异之处。该病的发病机制不明,总体发病率不高,但呈逐年增高趋势,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刘立旻顾晴张宇辉
关键词:围产期心肌病心力衰竭发病机制
肥厚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呈扩张型与限制型心肌病样改变患者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 对比肥厚型心肌病(HCM)心力衰竭呈扩张型样与限制型心肌病样改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合并症和住院转归.方法 回顾性入选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在阜外医院住院的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Ⅲ~Ⅳ级的HCM心力衰竭患者176例临床资料,依据超声心动图所示心脏结构特征将入选患者分为扩张型心肌病样组(112例)和限制型心肌病样组(64例).结果 与限制型心肌病样组相比,扩张型心肌病样组患者男性比例较高[73.2%(82/112)比51.6%(33/64),P=0.025],年龄较小[(49±16)岁比(59±19)岁,P<0.001],全心衰竭的比例较少[41.1%(46/112)比76.6%(49/64),P=0.001],合并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比例较高[19.6%(22/112)比9.4%(6/64),P=0.045],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患者的比例较高[30.4%(34/112)比6.3%(4/64),P=0.011],而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比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比例、合并胸腔和(或)腹腔积液患者的比例均较低[分别为48.2%(54/112)比87.5%(56/64),P<0.001;12.5%(14/112)比23.4%(15/64),P=0.044;8.9%(10/112)比32.8%(21/64),P=0.006].两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和心脏移植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8%(2/112)比1.6%(1/64),P=0.608;17.9%(20/112)比12.5%(8/64),P=0.056].结论 HCM心力衰竭呈扩张型心肌病样改变的患者更易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HCM心力衰竭呈限制型心肌病样改变的患者更常发生心房颤动、脑梗死、全心衰竭、胸腔积液和(或)腹腔积液,二者的住院转归相似.
韦丙奇翟玫黄燕叶蕴青王运红周琼张宇辉张健
关键词:心力衰竭
肠道菌群与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8年
目前,心力衰竭(心衰)的病死率和再住院率仍然很高。在过去的10年中,人们对心衰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了不断探索,提出心衰的治疗需从“神经-体液抑制”向“神经-体液-免疫等多靶点调节”转变。肠道菌群在从食物中提取能量、控制局部和全身免疫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多种疾病发生相关,如肥胖、糖尿病、胃肠疾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等”。
许天昱张宇辉张健
关键词:肠道菌群心力衰竭全身免疫再住院率疾病发生胃肠疾病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浆氨基端脑钠素原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浆氨基端脑钠素原(NT-proBNP)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203例DCM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并与203例对照组相比较。DCM组内再按下列不同的观察指标对NT-proBNP进行分析比较:按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Ⅱ级,Ⅲ级,Ⅳ级间比较;按体重指数进行超重者和不超重者间比较;按血清肌酐浓度进行肾功能异常者和肾功能正常者间比较;按是否合并心房颤动进行心房颤动者和无心房颤动者间比较。并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析DCM患者中血浆NT-proBNP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CM组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升高(P<0.01)。DCM组血浆NT-proBNP浓度在各级NYHA心功能的DCM患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在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间亦逐级显著升高(P均<0.01);在肾功能异常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者(P<0.01);超重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低于不超重者(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NYHA心功能分级、体重指数、血清肌酐浓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心率和左心房内径依次入选为血浆NT-proBNP浓度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或0.01),其中NYHA心功能分级最强(P<0.01)。结论:DCM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升高,除取决于患者心功能外,还受体重指数、血清肌酐浓度等因素影响。
韦丙奇杨跃进张健张春玲黄晓红张慧敏康连鸣张宇辉戴研倪新海于丽天朱俊王国干谭慧琼陈曦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NYHA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
PARADIGM-HF研究设计解读被引量:12
2018年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重大的转变:从旨在改善短期血液动力学状态转变为长期的修复性策略,以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从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转变为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依那普利是目前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 EF)患者中能降低死亡率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PARADIGM-HF研究结果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与依那普利相比可以进一步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或心力衰竭住院风险。PARADIGM-HF研究也是迄今HFr EF患者中规模最大、地域范围最广、种族最多的死亡率-发病率试验。
张宇辉张健
关键词:心力衰竭
NRG-1降低阿霉素所致的乳鼠心肌细胞自噬
安涛张宇辉张健
抓好基层教育,夯实我国心力衰竭防治基础被引量:3
2019年
简要介绍《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和《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撰写工作的背景和意义,指出指南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工作出发,在心力衰竭早期识别与诊断、转诊和社区管理、患者自我管理和家庭管理方面给出了明确的指导.
张宇辉黄峻
关键词:心力衰竭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在心血管急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估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在心血管急重症患者临床评价中的作用。方法连续入选345例心血管急重症住院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同时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大内皮素等临床相关指标,比较患者院内的预期病死率和实际病死率。结果 345例患者的实际病死率和预期病死率分别为4.93%和7.85%(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32。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参数———呼吸频率(OR=1.17,95%CI:1.04~1.31,P=0.01)、血钠浓度(OR=0.90,95%CI:0.81~0.99,P=0.03)、血肌酐浓度(OR=1.01,95%CI:1.00~1.02,P<0.01)、白细胞计数(OR=1.18,95%CI:1.05~1.33,P<0.01)与死亡率相关,而非APACHEⅡ评分因素———总蛋白(OR=0.95,95%CI:0.90~0.99,P=0.04)、白蛋白(OR=0.90,95%CI:0.83~0.99,P=0.02)、谷草转氨酶(OR=1.00,95%CI:1.00~1.01,P<0.01)、谷丙转氨酶(OR=1.00,95%CI:1.00~1.001,P=0.01)、NT-proBNP(OR=1.00,95%CI:1.00~1.01,P=0.02)、大内皮素(OR=1.58,95%CI:1.02~2.45,P=0.01)、是否进行机械通气(OR=178.36,95%CI:19.75~1610.72,P<0.01)亦与病死率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钠值(OR=0.846,95%CI:0.740~0.968,P=0.015)、机械通气(OR=358.7,95%CI:27.2~4731.7,P<0.01)与病死率相关。结论 APACHEⅡ模型对心血管急重症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判断作用,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
安涛周琼黄燕吕蓉季诗明苏文婷邹长虹张荣成张宇辉张健
关键词:重症监护预后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