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宗兵

作品数:27 被引量:127H指数:7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9篇小鼠
  • 7篇黏膜
  • 7篇肠黏膜
  • 6篇直肠
  • 6篇直肠癌
  • 6篇肠癌
  • 5篇胰腺
  • 5篇胰腺炎
  • 5篇黏膜屏障
  • 5篇腺炎
  • 5篇急性胰腺炎
  • 5篇肠黏膜屏障
  • 4篇胰高血糖素
  • 4篇胰高血糖素样...
  • 4篇术后
  • 4篇高血糖素
  • 3篇再灌注
  • 3篇再灌注损伤
  • 3篇切除
  • 3篇缺血

机构

  • 14篇蚌埠医学院第...
  • 14篇蚌埠医学院第...
  • 4篇蚌埠医学院
  • 1篇亳州市人民医...

作者

  • 26篇张宗兵
  • 18篇刘牧林
  • 13篇姜从桥
  • 9篇孔令尚
  • 5篇何先弟
  • 5篇汪华学
  • 4篇刘瑞林
  • 4篇李仕青
  • 4篇左芦根
  • 3篇王栓虎
  • 3篇孙学童
  • 2篇江涛
  • 2篇季涛
  • 2篇辛振
  • 1篇孙善林
  • 1篇许建国
  • 1篇骆杰
  • 1篇李世邦
  • 1篇郭园园
  • 1篇程兴望

传媒

  • 5篇中华解剖与临...
  • 5篇中华全科医学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包头医学院学...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腹部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花青素B2对三硝基苯磺酸结肠炎模型小鼠肠炎及肠屏障的保护作用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B2(PCB2)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肠炎及肠屏障的保护性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6~8周龄雄性Balb/c小鼠,建立TNBS结肠炎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PCB2治疗组(n=10)和对照组(n=10)。PCB2治疗组小鼠每日给予PCB2灌胃(100 mg/kg,0.2 mL),对照组每日给予0.2 mL生理盐水灌胃。4周后处死小鼠,采用H&E、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法等评估疾病症状、肠道炎症、肠粘膜细胞屏障功能和结构及PI3K/AKT信号改变情况。结果PCB2治疗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在干预第3周和第4周均低于对照组小鼠(P<0.05),而平均体质量在干预第3周和第4周均高于对照组小鼠(P<0.05)。PCB2治疗组小鼠结肠炎症评分及肠粘膜炎症介质白介素-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白介素-10高于TNBS组(P<0.05)。PCB2治疗组小鼠肠粘膜对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通透性及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及半定量分析显示PCB2治疗提高了TNBS模型小鼠claudin-1及ZO-1的表达水平(P<0.05)。同时,PCB2治疗组小鼠肠粘膜p-PI3K及p-AKT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B2可能通过抑制肠道PI3K/AKT信号途径发挥抗炎及肠粘膜功能和结构保护作用,可能会成为克罗恩病治疗新的药物选择。
姜从桥朱平胜时依项武军葛思堂张宗兵左芦根
关键词:克罗恩病肠粘膜屏障
我国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被引量:41
2013年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2年6月至2012年6月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危险因素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9篇,6454例患者,其中438例患者发生了吻合口瘘,发生率6.79%。男性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高于女性,OR=1.79(95%CI=1.44~2.23,P<0.001);术前合并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肠梗阻都增加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OR分别为2.41(95%CI=1.78~3.26,P<0.001)、1.74(95%CI=1.12~2.71,P=0.01)、3.18(95%CI=1.63~6.18,P<0.001)、4.47(95%CI=2.69~7.45,P<0.001);Duke's分期晚期(C、D)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高于早期(A、B),OR=1.63(95%CI=1.22~2.17,P<0.001);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7cm者与<7cm者相比,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也增高,OR=3.09(95%CI=1.07~8.98,P=0.04)。而年龄、吻合方式、肿瘤大小和恶性程度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无关。结论性别、术前合并糖尿病、贫血、低白蛋白血症、肠梗阻,Duke's分期及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是我国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李世邦刘牧林孔令尚张宗兵刘瑞林姜从桥李仕青骆杰
关键词:直肠癌吻合口瘘META分析
Enah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Enah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以期为胃癌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行胃癌根治术病人97例,使用免疫组化标记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内的Enah,并计算目标蛋白光密度值,分析2种组织中Enah的表达差异。以胃癌组织内Enah表达量的中位数为界,将病人分为Enah高表达组(n=48)和低表达组(n=49),比较2组临床病理学参数及术后5年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Enah是否为胃癌术后5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胃癌组织中Enah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1)。Enah高表达组在病理分级为G3~G4、T分期为3~4期、CEA≥5μg/L及CA19-9≥37 kU/L的比例均高于Enah低表达组(P<0.05)。Enah高表达组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Enah低表达组(P<0.01)。Cox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得出:病理分级为G3~G4、Enah高表达及CA19-9≥37 kU/L是影响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Enah在胃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并与肿瘤进展相关,对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左芦根葛思堂张宗兵朱玉可朱翔王迅姜从桥李仕青刘牧林
关键词:胃肿瘤分子病理学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现况被引量:2
2015年
结直肠癌(CRC)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亚洲地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其发病率增加2~4倍,而其中20%的患者在结直肠癌的初次诊断时,即有肝转移[1]。因此,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研究对临床治疗CRC及肝转移灶有重要意义。1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血行转移机制肝转移即由全身其他部位原发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脏,并在肝脏形成单个或多个的癌灶。
宇龙姜从桥葛思堂张宗兵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外科治疗
直肠癌切除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直肠癌切除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直肠癌病人60例,均行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途无转开腹;对所有病人资料进行整理,根据是否发生排便障碍分组,排便功能障碍组38例、非排便功能障碍组22例,分析影响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60例直肠癌切除术病人,术中出血量(65.14±23.50)mL,手术时间(246.15±60.33)min,术后肿瘤病理学标本最大径(3.65±0.72)cm,肿瘤最大径(4.02±1.63)cm,术后吻合口距肛缘距离(2.42±0.53)cm,术后尿管拔除时间(5.47±3.95)d。随访3个月,随访成功率100.00%。单因素分析病人术后吻合口距肛缘距离、肿瘤大小、术前同步放化疗等是造成病人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排便功能障碍危险因素是肿瘤最大径>5 cm、术前同步放化疗、术后吻合口距肛缘距离<3 cm(P<0.05)。结论肿瘤最大径>5 cm、术前同步放化疗、术后吻合口距肛缘距离<3 cm是造成直肠癌切除术后排便的危险因素,因此,术后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张宗兵郝博刘牧林
关键词:排便功能障碍直肠癌切除术
胃肠道间质瘤55例回顾性分析
2013年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相关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收治的5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22~81岁,平均(57.6±14.1)岁.结果 GIST发生部位食管1例,胃33例,十二指肠4例,小肠8例,结肠2例,直肠4例,肠系膜1例,腹膜后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R0切除52例,R1切除1例,R2切除2例.术后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按照NIH分级,低危险度23例,中危险度15例,高危险度17例,成功随访55例患者,术后共有8例高危险度患者行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术后共死亡患者7例,其中患者预后与肿瘤大小、核分裂象、手术方式及危险度有关(P〈0.01).结论 GIST主要通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手术治疗特别是完整的肿瘤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术后行恶性潜能分级指导术后治疗.
冯秋鹏刘牧林张宗兵傅军葛思堂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手术治疗预后
405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分析影响吻合口瘘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2至2016年胃肠外科患者行中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12个可能影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s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影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所纳入的405例患者中,吻合口瘘发生率为9.88%。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最终显示合并糖尿病(OR=5.113,95%CI=1.272-9.970)、术前白蛋白水平(OR=7.170,95%CI=1.515-11.07)、吻合口位置(OR=4.770,95%CI=1.121-6.277)、肛管(OR=6.050,95%CI=1.416-10.117)是中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瘘危险因素;而年龄、肥胖、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方式(腹腔镜和开腹)、术前麻醉风险分级(ASA分级)等因素与吻合口瘘发生无明显联系。结论:术前营养不良、代谢性疾病、吻合口位置过低及术后肛门减压等是影响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陈朝乾张宗兵左芦根李仕青
关键词:中低位直肠癌吻合口瘘直肠前切除
普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采用PBL教学模式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评估普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中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BL)在临床带教中的效果,以期为提高专业研究生的综合医学素养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6年9月—2018年9月本院普外科2016/2017级专业学位研究生71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学员随机分为观察组(35名)和对照组(36名)。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两组学员在普外科相关科室规培时间均为一年,轮转结束后结合研究生培养要求采用双向考核制度评估带教效果,包括:(1)教师对学员综合能力的测评:病例书写、病情分析、技能操作、出科考试、科研设计;(2)学员对教师教学满意度评价:教学能力、教学态度及学员获得感;(3)学员对自身学习效能评价:设计学习效能问卷调查表评价学员学习效能。结果观察组学员在病历书写、病情分析、技能操作、出科考试及科研设计方面考核中取得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学员对教师在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方面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学员在学员获得感(t=12.06; P<0.01)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学员在学习积极性、分析问题能力、表述观点、学习效率及文献阅读能力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学员在明确责任(t=0.435; P=0.665)方面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普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结合规培的临床带教中采用PBL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员对规培及带教的认可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姜从桥朱平胜时依项武军葛思堂张宗兵左芦根
关键词:普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PBL模式教学效果
C-反应蛋白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预测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究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术后吻合口瘘的预测诊断价值,以期为早期发现术后吻合口瘘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胃肠外科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3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为发生吻合口瘘(n=26),对照组为未发生吻合口瘘(n=292),分析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 d的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U)水平,及其对吻合口瘘的预测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 d的CRP、WBC、NEU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3 d的CRP、WBC、NEU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ROC曲线分析显示,以70. 41 mg/L为截点值,术后3 d CRP水平诊断吻合口瘘发生的敏感性为92. 06%,特异性为84. 62%,曲线下面积为0. 93,优于术后3 d WBC和NEU的诊断价值。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3 d CRP水平对预测吻合口瘘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朱平胜辛振时依项武军葛思堂张宗兵姜从桥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保肛吻合口瘘C-反应蛋白
曲古霉素A对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何保持其未成熟状态成为研究热点。文中旨在研究曲古霉素A(Trichostatin A,TSA)对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小鼠骨髓单核细胞,在含重组小鼠粒/巨细胞刺激因子(recombinant mouse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mGM-CSF)和重组小鼠白介素-4(recombinant mouse interleukin 4,rmIL-4)完全培养基中诱导其向DCs分化,并与第6天收集疏松贴壁细胞分为空白组(不另外添加任何药物)和TAS组(加入100ng/ml)组,分别继续培养48 h。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DCs表面共刺激因子的表达,ELISA试剂盒检测IL-12p40细胞因子分泌的变化,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不同组DCs对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TSA显著下调DCs表面共刺激因子的表达和减少细胞因子IL-12p40的分泌,且其诱导的DCs显著降低同种异基因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论 TSA能够抑制DCs的成熟和诱导imDCs的产生。
江涛刘牧林张宗兵孔令尚
关键词:曲古霉素A树突状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