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志新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血管生成
  • 2篇直肠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管
  • 2篇淋巴管生成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生长因子
  • 1篇低位直肠
  • 1篇低位直肠癌
  • 1篇毒性测试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氧化酶
  • 1篇药物
  • 1篇药物筛选
  • 1篇直肠癌

机构

  • 6篇济宁医学院
  • 2篇山东省肿瘤医...
  • 1篇济南大学

作者

  • 6篇张志新
  • 2篇李胜
  • 2篇山长平
  • 2篇王爱亮
  • 2篇刘孝伟
  • 2篇刘志强
  • 1篇陆信仰
  • 1篇韩磊
  • 1篇崔凯
  • 1篇靳猛
  • 1篇刘启龙
  • 1篇姜飚
  • 1篇张伟
  • 1篇张华
  • 1篇高杰
  • 1篇李璐

传媒

  • 1篇中国肿瘤
  • 1篇济宁医学院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2004年全...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立体适形放疗疗效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三维立体适形放疗同时配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方法:48例非小细胞肺癌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同时配合EP或NP化疗。 结果:肿瘤放疗剂量66~70Gy/6~7周,随访率97.9%;总完全...
刘孝伟张志新山长平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放疗配合同位素(153)~Sm-EDTMP联合治疗骨转移癌临床观察
2005年
[目的]探讨恶性骨转移癌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对133例恶性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两组,综合组72例给予放疗配合同位素153Sm-EDTMP治疗;单放组61例给予单纯放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综合组有效率97.7%,单纯组有效率73.8%;在症状改善方面综合组明显优于单纯组。[结论]同位素153Sm-EDTMP配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可得到较好的疗效。
刘孝伟山长平韩磊张志新
关键词:骨肿瘤放射疗法核医学
EBVaGC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及其微血管、微淋巴管生成的机制研究
2014年
目的检测EB病毒相关性胃癌(EBVaGC)的阳性率及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探讨EBVaGC微血管生成、微淋巴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EBV编码小RNA1,从60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筛选出EB病毒相关性胃癌组织标本,对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MP1、BHRF1、VEGF-C、LYVE-1和CD34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关系。结果在600例胃癌标本中EBVaGC的阳性率为5.0%,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发现EBVaGC与性别、病理类型、发生部位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无关(P>0.05)。在30例EBVaGC标本中LMP1呈低表达,与性别、分期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BHRF1、VEGF-C高表达,均与TNM分期和周围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关系(P<0.05);EBVaGC中MVD与性别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无关,而与TNM分期显著有关(P<0.05);MLVD与TNM分期和周围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BHRF1的表达与MVD无显著关系,而与MLVD有明显差异(P<0.05)。VEGF-C阳性表达的19例EBVaGC组织中,MVD和MLVD均明显高于阴性组,两组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VaGC与性别、病理类型、发生部位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年龄无关。EBVaGC中LMP1的表达率低,BHRF1的表达率高,可能与EBVaGC较少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可能参与EBVaGC的微血管和微淋巴管生成,其高表达间接促进肿瘤细胞沿新生的淋巴管迁徙和转移。
张志新崔凯李胜张伟靳猛王爱亮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微血管生成微淋巴管生成
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附12例报告)
2008年
姜飚张志新刘启龙刘志强
关键词: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辅助腹腔镜手术低位直肠癌膳食结构癌发病率
直肠癌中环氧化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淋巴管生成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研究直肠癌中环氧化酶2(COX-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直肠癌、癌旁组织、正常大肠组织及癌旁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对局部血管生成、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直肠癌患者30例,取直肠癌病灶、癌旁组织、正常直肠组织和直肠周围淋巴结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COX-2、VEGF-C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各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微淋巴管密度(MLVD),分析COX-2、VEGF-C的表达与直肠癌、癌旁组织、正常直肠组织和周围转移淋巴结中的MVD、MLVD之间的关系。结果 COX-2、VEGF-C蛋白在直肠癌组织呈高表达状态,阳性率分别为80%(24/30)和73.3%(22/30),在癌旁组织中表达降低,分别为60%(18/30)和66.6%(20/30),而在正常直肠组织及癌旁淋巴结中,表达率分别为20%(6/30)和30%(9/30)。其表达在直肠癌中低分化组、TNM(Ⅲ~Ⅳ期)、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表达较高分化组、TNM(Ⅰ~Ⅱ期)、及淋巴结转移阴性组中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VEGF-C的蛋白表达与各组织中的MVD、MLVD计数具有相关性,COX-2、VEGF-C的蛋白表达较高的肿瘤组织及周围转移淋巴结中MVD、MLVD明显高于癌旁与正常的大肠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所取直肠癌中COX-2、VEGF-C均呈高表达,COX-2与VEGF-C蛋白的表达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两者可能在直肠癌的血管及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中起协同作用。
王爱亮刘志强陆信仰张志新高杰李胜
关键词:环氧化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直肠肿瘤淋巴管生成血管生成
一种适用于多种实体瘤类器官培养的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多种实体瘤类器官培养的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涉及类器官培养技术领域。本发明以DMEM/F‑12为基础培养基,添加各类特异性因子,本发明所使用的培养基适用于多种恶性肿瘤,具有广泛适用性,成功率高,可满足...
刘艳荣张华何宏宇张志新杨东昌贾孟亭张明铭李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