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朝林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乳腺
  • 4篇腺癌
  • 3篇乳腺癌
  • 3篇肿瘤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乳头状癌
  • 2篇乳腺癌组织
  • 2篇乳腺肿
  • 2篇乳腺肿瘤
  • 2篇腺癌组织
  • 2篇腺肿瘤
  • 2篇甲状腺
  • 2篇甲状腺乳头状...
  • 2篇癌组织
  • 2篇E-CADH...
  • 2篇KI67
  • 2篇病理
  • 1篇蛋白
  • 1篇导管

机构

  • 9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作者

  • 9篇张朝林
  • 4篇唐振宁
  • 3篇张宁妹
  • 3篇尹清云
  • 3篇杨蔚
  • 2篇李金平
  • 2篇李宏
  • 2篇刘奇伦
  • 1篇马涛
  • 1篇李璐
  • 1篇秦少杰

传媒

  • 2篇宁夏医学杂志
  • 2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磁共振成像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siRNA干扰CTHRC1可体外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凋亡
2021年
目的探讨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功筛选干扰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CTHRC1表达的siRNA,以脂质体转染法将siRNA转染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TCP-1细胞中CTHRC1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实验分组:将筛选的干扰序列转染TPC-1细胞作为干扰组(si-CTHRC1组),将随机阴性对照序列转染的TPC-1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si-NC组),以不做任何处理TPC-1细胞为空白组(WT组)。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AV/PI双染观察各组TCP-1细胞凋亡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TPC-1细胞中含剪切型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Caspase-3)蛋白、剪切型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c-PARP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表达水平。结果将筛选出明显抑制TPC-1细胞CTHCR1表达的siRNA转染细胞后,TPC-1细胞中CTHRC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WT组和si-NC组相比,si-CTHRC1组的细胞活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si-CTHRC1组的TPC-1细胞细胞凋亡率升高,Western blot实验发现:si-CTHRC1组的c-caspase-3、c-PARP1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si-CTHRC1组ER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增加。结论干扰CTHRC1能够抑制TPC-1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凋亡,此过程可能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介导。
唐振宁丁小云秦少杰张朝林
关键词:甲状腺癌凋亡SIRNA干扰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6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23例,以及其中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Ecadherin、vimenti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甲状腺组织中两者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为71.4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19.44%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的17.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vimentin阳性表达率为84.13%,分别与癌旁组织的75.00%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的73.9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vimentin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E-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高表达,可能与甲状乳头状癌的发生有关,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viment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意义尚不明确。
唐振宁李璐张朝林刘奇伦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上皮-间质转化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
EGFR、Ki67、HER-2、E-cadher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证实的149例女性乳腺癌病理资料。结果乳腺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有显著相关(P<0.05),与ER、PR呈负相关(P<0.05);Ki67表达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有显著相关(P<0.05),同时与EGFR呈正相关(r=0.171,P<0.05);HER-2表达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有显著相关(P<0.05),并与EGFR呈正相关(r=0.186,P<0.05);E-cadherin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有显著关系(P<0.05)。结论 EGFR、Ki67、HER-2、E-cadherin的检测对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张朝林李宏李金平
关键词:乳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临床-病理-影像联合模型构建列线图预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达病理完全缓解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MRI与临床病理联合构建列线图预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AC)达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8年1月—2022年5月接受NAC并手术的首诊女性乳腺癌患者,其中2018年1月—2021年5月就诊的159例患者为建模组,2021年6月—2022年5月69例为验证组。收集患者临床病理及NAC前MRI参数。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CR的独立预后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校准图评估列线图的诊断效能。结果肿瘤最大径线(OR=0.96,95%CI 0.93~0.99,P=0.01),HER-2状态(OR=0.07,95%CI 0.02~0.22,P<0.001),Ki-67指数(OR=1.04,95%CI 1.01~1.07,P=0.002)和信号强化率(OR=1.02,95%CI 1.01~1.03,P=0.002)是pCR的独立预后因素,其构建的列线图预测pCR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为0.82,95%CI 0.75~0.89)和校准能力(C指数=0.89,95%CI 0.83~0.94)。结论肿瘤最大径线、HER-2状态、Ki-67指数和信号强化率联合构建的列线图在预测NAC达pCR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和校准能力。
杨蔚李正正刘开惠张宁妹尹清云张朝林
关键词:乳腺肿瘤新辅助治疗列线图磁共振成像
肿瘤患者术后并发肺栓塞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肿瘤外科术后肺栓塞(PE)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P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以恶性肿瘤患者为主,消化道手术9例,平均年龄(59.46±2.77)岁,平均手术时间(4.79±0.63)h,平均发病时间为术后(5.54±1.79)d,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为主,D-二聚体、血气分析及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可早期明确诊断。结论应加强对高危患者的观察,早期诊断治疗能够有效减少PE病死率。
张朝林唐振宁刘奇伦
关键词:肿瘤肺栓塞外科手术
p53、Ki67、EGFR、Nm2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分析p53、Ki67、EGFR、Nm2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Ki67、EGFR、Nm23在176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其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53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有显著关系(P<0.05),且与Ki67(r=0.157,P<0.05)呈正相关,与ER呈负相关(r=-0.168,P<0.05);Ki67表达与淋巴结是否转移及pTNM分期有显著关系(P<0.05),与HER-2呈正相关(r=0.1756,P<0.05);EGFR表达与淋巴结是否转移、pTNM分期有显著关系(P<0.05),同时与ER(r=-0.290,P<0.05)、PgR(r=-0.239,P<0.05)呈负相关;Nm23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有显著关系,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Ki67呈负相关关系(r=-0.178,P<0.05)。结论 p53、Ki67、EGFR、Nm23的检测对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张朝林李宏李金平
关键词:乳腺癌P53KI67EGFRNM23
乳腺X线及MRI特征联合临床病理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病理、乳腺X线(mammography,MG)和MRI特征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最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纯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和DCISM的首诊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为训练组,评估术前患者的临床病理、MG和MRI特征。采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DCISM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联合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校准图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应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观察联合模型的临床实用性。前瞻性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作为验证组进行验证。应用沙普利加和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HAP)分析联合模型中病灶最长径、核级别、坏死、Ki-67指数、P63状态、钙化状态和最小ADC值(minimum value of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min)预测DCISM的价值。收集535例患者共550个病灶(15例患者为同时性双乳癌),患者年龄23~81岁,中位年龄50岁。训练组(n=382)中102个病灶(27%)和验证组(n=168)中52个病灶(31%)被诊断为DCISM。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病灶最长径、核级别、坏死、Ki-67指数、P63状态、钙化状态和ADCmin是DCISM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参数构建临床病理及联合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均表现出较高的预测效能(AUC:0.937、0.899)。根据SHAP分析,病灶最长径、Ki-67指数和ADCmin在联合模型中对预测DCISM起主要贡献,而钙化状态、核级别、P63状态和坏死是补充因素。结论联合临床病理及术前MG和MRI特征的预测模型可有效从纯DCIS区分出DCISM,从而提升临床决策和治疗规划的准确性。
周晓平杨蔚尹清云张宁妹张朝林刘开惠吴林桦
关键词:导管原位癌可解释性乳腺X线摄影
基于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分析乳腺X线检查假阴性乳腺癌的特征
2023年
目的:基于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分析乳腺X线摄影(MG)检查假阴性乳腺癌的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8年1月—2022年5月首诊乳腺癌患者,评估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表现。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MG假阴性乳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SHAP分析各独立危险因素的贡献价值。结果:1505个病灶纳入研究,MG假阴性乳腺癌373个。较小的病灶、致密或不均匀致密的MG密度、无可疑钙化、非肿块样强化(NME)、原位癌和腋窝淋巴结阴性与MG假阴性乳腺癌独立相关,上述参数构建的联合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AUC=0.871)。根据SHAP分析,病灶大小、MG密度和病灶MRI强化类型是导致MG假阴性的主要因素;钙化状态、病理类型和腋窝淋巴结状态是重要补充。结论:MG假阴性乳腺癌具有一定的特征,此类患者需补充乳腺MRI检查以提高癌灶的检出率。
杨蔚张宁妹张朝林尹清云
关键词:乳腺肿瘤X线摄影假阴性
T_(1)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转移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T_(1)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分析影响T_(1)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患者制定合适的外科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884例经病理确诊、首次治疗为手术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T分期明确的乳腺癌患者共1816例,且其中T_(1)期乳腺癌707例;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明确的乳腺癌共695例,将其中220例发生转移的患者作为转移组,475例未发生转移的患者作为未转移组。统计2008—2017年期间T_(1)期乳腺癌发生情况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对转移组与未转移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T_(1)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008—2017年10年间T分期明确的1816例乳腺癌中T_(1)期为707例,占比38.9%(707/1816),T_(1)期乳腺癌比例呈逐年升高趋势,2008—2017年10年间T_(1)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为695例,腋窝淋巴结转移比例呈升高趋势;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转移组肿瘤位于乳腺内下和外上部、肿瘤最大直径1.1~1.5 cm和1.6~2.0 cm、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占比高于未转移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年龄、民族、流产史、哺乳史、月经状态、肿瘤家族史、检测淋巴结个数、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分子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于乳腺外上部及肿瘤最大直径1.1~1.5 cm、1.6~2.0 cm是影响T_(1)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2.134、1.614、2.889,均P<0.05)。结论肿瘤位于乳腺外上部和肿瘤最大直径大于1.1 cm是T_(1)期乳腺癌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准确判断T_(1)期腋窝淋巴
王玉琛拜周兰唐振宁马涛张朝林
关键词: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