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璟瑛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电子能
  • 1篇电子能谱
  • 1篇性能研究
  • 1篇乙二胺
  • 1篇油剂
  • 1篇油水
  • 1篇油水分离
  • 1篇原油
  • 1篇原油破乳
  • 1篇原油破乳剂
  • 1篇原油乳状液
  • 1篇增粘
  • 1篇粘度
  • 1篇乳化
  • 1篇乳化性
  • 1篇乳化性能
  • 1篇乳状液
  • 1篇破乳
  • 1篇破乳剂
  • 1篇强化采油

机构

  • 4篇哈尔滨工程大...
  • 4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王金本
  • 4篇张璟瑛
  • 3篇赵玉竹
  • 2篇张巍
  • 2篇徐晓慧
  • 1篇檀国荣
  • 1篇杨惠
  • 1篇董国君
  • 1篇刘文彬
  • 1篇周继柱
  • 1篇吴旭
  • 1篇孙晋红

传媒

  • 3篇应用化工
  • 1篇精细石油化工

年份

  • 4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XPS法研究表面活性剂、碱和聚合物在固体颗粒表面吸附的协同效应被引量:2
2008年
利用光电子能谱法(XPS)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碱和聚合物在固体颗粒表面上的吸附量及相互之间的协同效应。表面活性剂和碱在S iO2固体颗粒上的最大吸附量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分别在1 200,5 000 mg/L达到最大吸附量1.15 mg/g和1.65 mg/g,吸附量达到最大值后趋于稳定;聚合物的平衡吸附曲线随着浓度的增大吸附量先增加后减少,600 mg/L达到最大吸附量1.30 mg/g,后减小至0.40 mg/g基本不变;在表面活性剂、碱和聚合物复合吸附体系中,碱的存在大大降低了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聚合物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量,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在共存竞争吸附影响下S iO2表面上的吸附量都有了较大的减少;在表面活性剂、碱和聚合物复合体系中,聚合物与碱协同吸附的固体表面吸附层比其它情况下厚。
周继柱赵玉竹张璟瑛龚凡董国君王金本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光电子能谱
功能高分子的增粘与乳化性能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用胶束聚合法将丙烯酰胺、丙烯酸与自制两亲功能单体进行共聚,合成了三元共聚物,考察了其流变学性质及乳化性能,并通过荧光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两种功能高分子体系的聚集体结构和溶液中的分子聚集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对相应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结果发现,45℃下1500 mg/L的自制功能高分子在矿化度为4 756 mg/L的模拟水溶液中,粘度仍可以达到200 mPa.s。另外,自制功能高分子对模拟水与原油的混合体系具有很强的乳化能力。
赵玉竹刘文彬徐晓慧张璟瑛王金本
关键词:功能高分子增粘乳化性能强化采油
聚酰胺-胺星形聚醚原油破乳剂的合成与性能被引量:18
2008年
以1.0G、2.0G、3.0G 乙二胺为核制备了星形大分子聚酰胺-胺,并与环氧丙烷、环氧乙烷进行烷氧基化反应制备了一系列具有多分支结构的二嵌段聚醚类破乳剂。采用浊点法测定了系列破乳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单滴法测量了降低油水界面膜强度的能力,针对油包水型原油乳状液进行了破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系列聚醚破乳剂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对油包水型原油乳状液脱水率超过90%,具有良好的破乳性能和适应性;破乳剂起始剂聚酰胺-胺代数越高,分支越多,所合成的聚醚破乳剂性能越好;随着聚酰胺-胺的代数及破乳剂质量浓度的增加,油滴液膜排液时间缩短,半生命期减小,破裂速率常数增大。
周继柱张巍檀国荣赵玉竹张璟瑛龚凡王金本
关键词:破乳剂聚酰胺-胺原油乳状液油水分离乙二胺
两亲高分子驱油剂体系的增粘性能和分子聚集行为被引量:6
2008年
通过氧化-还原体系、采用水溶液胶束共聚法制得了一种两亲高分子(FPAM),研究了电解质、温度、表面活性剂等对两亲高分子在水溶液中的聚集体形态以及对水溶液宏观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分子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特殊分子聚集体,这种聚集体能使高分子具有较强的耐盐抗温性能;在4%的NaCl溶液中,FPAM(1500 mg/L)体系粘度超过100 mPa.s;加入Gemini型表面活性剂(150 mg/L)的FPAM(1500 mg/L)二次水溶液粘度可达2 700 mPa.s。
张璟瑛徐晓慧杨惠孙晋红吴旭张巍王金本
关键词:表观粘度微观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