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端品

作品数:113 被引量:945H指数:19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7篇农业科学
  • 14篇生物学
  • 10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5篇水稻
  • 28篇基因
  • 23篇不育
  • 22篇叶枯病
  • 22篇枯病
  • 22篇白叶枯
  • 22篇白叶枯病
  • 14篇抗性
  • 14篇核不育
  • 13篇杂交
  • 12篇育性
  • 11篇稻白叶枯病
  • 10篇光敏核不育
  • 10篇不育系
  • 9篇不育水稻
  • 8篇稻种
  • 8篇野生
  • 8篇野生稻
  • 8篇核不育水稻
  • 7篇育性转换

机构

  • 109篇华中农业大学
  • 12篇安徽省农业科...
  • 7篇云南省农业科...
  • 5篇中国科学院亚...
  • 2篇东京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湖北省种子管...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舒城县种子公...

作者

  • 110篇张端品
  • 35篇曾汉来
  • 29篇谢岳峰
  • 26篇林兴华
  • 18篇谢国生
  • 12篇陈葆棠
  • 11篇秦发兰
  • 10篇余毓君
  • 9篇张自国
  • 8篇马廷臣
  • 8篇陶爱林
  • 7篇朱永生
  • 7篇陈荣军
  • 7篇陈勇
  • 6篇王德正
  • 6篇吴爽
  • 6篇李成荃
  • 6篇王守海
  • 6篇元生朝
  • 6篇余舜武

传媒

  • 22篇华中农业大学...
  • 6篇作物学报
  • 5篇Journa...
  • 5篇武汉植物学研...
  • 4篇中国高等教育
  • 4篇中国水稻科学
  • 4篇分子植物育种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杂交水稻
  • 3篇湖北省植物生...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遗传
  • 2篇实验生物学报
  • 2篇高等农业教育
  • 2篇中国高教研究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7
  • 6篇2006
  • 9篇2005
  • 7篇2004
  • 9篇2003
  • 7篇2002
  • 13篇2001
  • 6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5篇1997
  • 6篇1996
  • 3篇1995
  • 5篇1994
  • 3篇1993
  • 3篇1992
1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细胞内pH稳态体系及其调控的新进展
<正>植物在漫长的进化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与动物不同的各种细胞和分子的稳态调节(Homeostasis) 机制。如细胞内稳定的氧化还原体系,细胞内稳定的离子平衡体系,细胞内稳定的pH和细胞内信号转导体系。这样可以保证植物在...
谢国生师瑞红曾汉来张端品
生物信息学及其在水稻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2年
生物信息学是计算机科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学科 ,生物数据库及生物信息分析是其主要研究内容。概述了核酸数据库、蛋白质数据库及其集成系统 ,并简介生物信息学在水稻新基因挖掘、比较基因组及功能基因组中研究的现状 。
朱永生张端品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水稻研究比较基因组功能基因组
温度对两系杂交水稻育性恢复的影响被引量:4
2003年
以培矮 6 4S 南京 11F1 和N5 8S FL2 35F1 及F2 代为材料 ,在武汉夏季 (7~ 8月 )自然长日下进行了日平均温度为低温 (2 4℃ )、中温 (2 7℃ )和高温 (30℃ )处理 ,研究了两类不同恢复基因表达的温度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 ,在自然长日高温和中温条件下 ,其F1 代平均自然结实率均高于 6 8 75 % ,南京 11可完全恢复培矮 6 4S的光敏核不育性。在自然长日高温下 ,FL2 35不能完全恢复N5 8S的光敏核不育性 ,其F1 代平均自然结实率为 2 1 93%~ 2 6 75 %。在自然中温条件下 ,其F1 代平均自然结实率为 4 6 36 %~ 4 8 38% ,FL2 35可以恢复N5 8S的光敏核不育性。进一步分析表明 ,温度仅影响培矮 6 4S 南京F2 育性分布方式和南京 11光敏核不育恢复基因表达程度 ,并不影响恢复育基因的遗传方式。而FL2 35恢复基因表达对高温敏感 ,其临界温度约为 2 7℃ 。
谢国生曾汉来林兴华陶爱林张端品
关键词:两系杂交水稻育性恢复基因表达温度敏感性
云南稻种对几个白叶枯菌系的抗性遗传研究
1999年
分析了云南水稻品种堆金子、扎昌龙、毫糯扬和干炸谷对白叶枯病菌系“江陵691”和“Pxo61”抗性的遗传模式和等位关系,鉴定了这4个品种所带抗病基因与华中农业大学命名的和国外命名的抗白叶枯病基因的异同。结果表明:堆金子等4个品种对“江陵691”和“Pxo61”的抗性分别受一对相互独立的显性基因控制。毫糯扬和干炸谷对两菌系的抗病基因呈独立遗传。堆金子和扎昌龙对两菌系的抗病基因呈连锁遗传,其重组值分别为29.8±4.7%和26.9±4.6%。干炸谷带的显性抗病基因与Xa-e(华中农业大学命名)和Xa-3(日本命名)等位或相同。堆金子、扎昌龙和毫糯扬带有的显性抗病基因分别与Xa-a、xa-c、Xa-e和Xa-f(华中农业大学命名)不同,呈独立遗传,并分别与Xa-1、Xa-2、Xa-3、Xa-4、xa-5和Xa-14(日本或国际水稻研究所命名)是独立遗传。推测堆金子、扎昌龙和毫糯扬可能分别带有新的抗白叶枯病基因。
高和平林兴华余功新张端品谢岳峰
关键词:云南稻种抗性遗传水稻白叶枯病
一种植物细胞抗衰老剂(PG)
陈葆棠谢岳峰张端品余毓君
该成果采用天然络合剂对锗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络合反应,在助剂(MES)的作用下,形成稳定的化合物(PG),PG对植物细胞的抗衰老具有明显的效应。该成果应用于植物细胞工程的理论研究、工厂化生产组培苗、大田作物生产以及果...
关键词:
关键词:植物细胞PG
一种抗水稻白叶枯病育种材料的选育方法
本发明属于新品种选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水稻白叶枯病育种材料的选育方法。其特点是,将栽培稻和疣粒野生稻的原生质体分别通过以碘乙酰胺(IOA)和X-射线处理,通过不对称细胞融合得到再生植株,并与栽培稻进行回交。以PAP...
陈葆棠张端品余毓君
文献传递
水稻白叶枯病成株抗性与过氧化氢含量及几种酶活性变化的关系被引量:22
2004年
分析了水稻白叶枯病成株抗性与过氧化氢 (H2 O2 )含量及过氧化物酶 (POD)、多酚氧化酶 (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变化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 :接种白叶枯病菌T7133后 ,苗期与成株期植株体内H2 O2 含量上升以及POD、PPO和SOD活性增加。与苗期叶片相比 ,成株期叶片H2 O2 含量高 ,且PPO和SOD的酶活性增强 ,而POD的酶活性则降低。苗期和成株期CAT的酶活性均低于对照 ,成株期比苗期CAT活性更低。这些结果表明 ,H2 O2 、PPO、SOD和CAT可能与水稻白叶枯病成株抗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
沙爱华黄俊斌林兴华张端品
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成株抗性酶活性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
高分辨率AFLP胶图的获得被引量:23
2003年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AFLP)具有灵敏性高、检测位点多等优点 ,获得高分辨率的胶图是AFLP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借助BioRad公司出品的Sequi Gen GT/30 0 0PAC电泳系统 ,发展了一套分段点样技术 ,并对银染操作细节及电泳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一些改进 ,使AFLP胶图分辨率得到显著提高 ,泳道及标记带型读取简便、可靠 ,有效地增加了单板胶的样品数。AFLP的检测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陶爱林林兴华曾汉来张端品
关键词: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辨率分子标记
知难而上 科学制定重点农业大学发展战略被引量:1
2003年
张端品
关键词:办学思想管理理念生源质量学术队伍建设
矮杆培矮64S特异矮生性状表达与激素含量的变化
水稻株高基因对外源激素的敏感性在不同发育期间存在差异。外源激素处理后矮秆基因型的 GA和 IAA 的含量在苗期和分蘖期高于高秆基因型,而在拔节期远低于高秆基因型。分蘖期和拔节期 ABA 的含量在矮秆型中较高。
关文波郭锐谢国生曾汉来张端品
文献传递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