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芝玉

作品数:32 被引量:358H指数:12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4篇红花
  • 7篇夏枯草
  • 5篇学成
  • 5篇植物
  • 5篇化学成分
  • 4篇中药
  • 4篇菟丝
  • 4篇菟丝子
  • 4篇腺苷
  • 3篇色谱
  • 3篇色素
  • 3篇染色
  • 3篇染色体
  • 3篇相色谱
  • 3篇花粉
  • 3篇黄色素
  • 2篇药材
  • 2篇植物分类
  • 2篇植物分类学
  • 2篇气相

机构

  • 32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32篇张芝玉
  • 20篇苏中武
  • 14篇郭美丽
  • 14篇张汉明
  • 6篇李承祜
  • 6篇王海波
  • 5篇郭澄
  • 4篇郑汉臣
  • 2篇陈家宽
  • 2篇洪德元
  • 2篇管孝君
  • 2篇夏广新
  • 2篇徐炳声
  • 1篇宓鹤鸣
  • 1篇李红方
  • 1篇乔传卓
  • 1篇翟振兴
  • 1篇付立波
  • 1篇宋洪涛

传媒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中草药
  • 3篇中国药学杂志
  • 3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武汉植物学研...
  • 2篇广西植物
  • 2篇中药材
  • 2篇时珍国药研究
  • 1篇基层中药杂志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药学实践杂志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东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自然资源...
  • 1篇中国自然资源...

年份

  • 1篇2002
  • 3篇2000
  • 6篇1999
  • 3篇1998
  • 5篇1996
  • 1篇1995
  • 6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2篇1991
  • 2篇1990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盒子草不同部位中总皂甙含量测定被引量:1
1994年
本文首次测定了盒子草Actinostemma tenerum植物不同部位总皂甙的含量。结果表明盒子草总皂甙成分与人参总皂甙有区别;盒子草总皂甙含量幼苗期全草为2.67%,茎为0.92%,叶为3.90%;花果期全草为1.94%,茎为0.98%,叶为5.74%。回收率为102.3%。
张汉明张芝玉管孝君夏广新
关键词:皂甙
红花干物质和化学成分含量动态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4
1999年
红花干物质和黄色素动态积累规律符合Y=a+bX+cX2的一元二次方程,而腺苷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在前3d内符合 Y=aebx的指数方程,3 d后则呈直线下降。根据干物质和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得知:红花在开花后第3天的早晨6:06~8:30的时间内采收最佳,其时间的两个端点分别是黄色素和腺苷量最高的时间。
郭美丽张芝玉张汉明苏中武
关键词:红花干物质黄色素腺苷化学成分
16种药用植物染色体的数目被引量:3
1995年
观察了10个科16种药用植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其中硬毛夏枯草(Prunellahispida)2n=28和桂金灯(Physalisalkekengivar.francheti)2n=24为首次报道。
张芝玉翁若芬
关键词:药用植物染色体数目
中国菟丝子属植物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3
1991年
本文作者用扫描电镜(SEM)对国产菟丝子属(Cuscuta L.)10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具3沟萌发孔的花粉为本属基本类型。根据萌发孔的数目,外壁纹饰等特征,该属花粉可划分为三个类型:(1)具3沟,外壁具穿孔,表面散生小刺状突起;(2)具3—5沟,外壁具网状纹饰,网脊上散生小刺状突起;(3)具3—6沟,外壁具小刺状突起,穿孔偶见。本文观察结果与刘炳仑等曾报道过光学显微镜(LM)下的结果不完全一致。最后,对菟丝子属的花粉形态的演化趋势以及属内亚属间关系进行了讨论。
张芝玉郭澄苏中武李承祜
关键词:菟丝子属花粉形态学扫描电镜
中药夏枯草的质量评价被引量:20
1993年
用高分辨气相色谱法,对3种夏枯草属植物果穗、茎、叶3个不同部位及夏枯草不同采收季节的熊果酸、齐墩果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为扩大夏枯草的药源、确定合理的采收期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王海波张芝玉翟振兴苏中武李承祜
关键词:夏枯草齐墩果酸熊果酸气相色谱
夏枯草及其混用品果穗的形态、显微鉴别被引量:5
1996年
通过对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及其混用品山菠菜P.asiatica、硬毛夏枯草P.hispida药用部位果穗的外部形态以及显微组织结构的观察,可依据苞片和花萼的形态、毛被类型、花萼内表皮细胞壁是否增厚、小坚果内果皮石细胞形态以及种皮表皮层细胞壁上弧形条纹状增厚程度等方面进行鉴别。
王海波张芝玉苏中武
关键词:夏枯草药材性状显微特征
采收期和加工方法对红花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1
1999年
目的:探索红花最佳采收期及其加工方法。方法:在对红花进行引种栽培的基础上,在其开花的不同时间采集药材,并进行阴干、晒干、45℃和60℃烘干, U V, H P L C法测定红花的化学成分含量。结果:不同采收期对红花化学成分含量影响显著( P< 0.01),不同加工方法对红花化学成分含量影响不显著( P > 0.05)。结论:红花在开花后第3 天采收最佳,阴干、晒干及60℃以下烘干均不影响其质量。
郭美丽张芝玉张汉明苏中武
关键词:红花采收期化学成分
不同栽培居群红花油中生育酚含量的定量分析被引量:8
1998年
不同栽培居群红花油中生育酚含量的定量分析郭美丽张芝玉张汉明苏中武红花油是从红花干燥成熟果实中提取的一种优质食用油,其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亚油酸、棕榈酸、生育酚等,其与红花油的降血脂、软化血管、防治老年性肥胖等药理作用密切相关[1,2]。本研究应...
郭美丽张芝玉张汉明苏中武
关键词:红花油生育酚中药
红花生长发育规律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
中药材生产是中药生产的首要环节,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基础。红花是我国著名的药用植物,又是近年来新型发展起来的油料作物,在全国各地广为栽培,在我国广大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还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因此,深入研究红花的生长发育规...
郭美丽张汉明张芝玉苏中武
文献传递
我国不同栽培居群红花的组织构造及脂肪酸成分和含量比较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探讨红花的种内变异及鉴别特征,为制订药、油兼用红花品种的质量评价指标,以及筛选优良栽培居群提供依据。方法: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采集4大产地(新疆吉木萨尔、河南新乡、四川简阳和云南巍山)主要栽培居群红花的花和果实,常规制片进行显微构造观察;气相色谱法、外标曲线法测定不同栽培居群红花的脂肪酸成分和含量。结果和结论:不同栽培居群红花的果实组织构造存在差异,主要鉴别依据是外果皮石细胞胞壁增厚情况及胞腔大小。果实的油脂含量是花冠的4.0~4.5倍,花冠油脂中脂肪酸成分主要是棕榈酸(32.73%~35.53%),果实油脂中脂肪酸成分主要是亚油酸(44.94%~48.60%)。
郭美丽张芝玉张汉明苏中武
关键词:红花脂肪酸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