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韶宇

作品数:17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贵州省社科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哲学宗教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智旭
  • 3篇真如
  • 3篇太极
  • 2篇形上学
  • 2篇哲学
  • 2篇止观
  • 2篇秩序化
  • 2篇三教合流
  • 2篇乾坤
  • 2篇周易
  • 2篇逻辑
  • 2篇逻辑建构
  • 2篇合流
  • 2篇佛学
  • 2篇本体化
  • 1篇道德
  • 1篇道德资源
  • 1篇道统
  • 1篇德主刑辅
  • 1篇心体

机构

  • 14篇贵州省社会科...
  • 4篇山东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作者

  • 17篇张韶宇
  • 1篇赵玉娇
  • 1篇高新文
  • 1篇蔡贞明
  • 1篇李圣强

传媒

  • 2篇周易研究
  • 2篇贵州社会科学
  • 2篇宗教学研究
  • 2篇郑州轻工业学...
  • 1篇中州学刊
  • 1篇贵州文史丛刊
  • 1篇理论与当代
  • 1篇河西学院学报
  • 1篇武陵学刊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易”之“不易”的当代价值
2013年
据《易纬》及东汉郑玄《易赞》,《周易》之"易"涵摄"变易"、"易简"和"不易"三义。然而,对于"易"之"不易"义,历来学人见解歧义迭出。追根溯源以明"易"之三义,剖析"易"之"不易"义的二重化倾向有利于开拓其当代价值,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序的功能,给艰辛生活的人们以灵魂安顿和生命慰藉。
张韶宇
关键词:秩序化本体化
智旭佛化易学的圆融之境
2013年
智旭身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不仅摒除门户之见,调和佛教各宗派,而且主张儒佛会通,以佛释儒,力倡儒佛互融。就易学和佛学,智旭认为二者并无本质分别,《易》之心性之学和佛门心法是一脉相承的,因而智旭以禅解《易》,以《易》释佛,融通佛易,圆融致思。就佛易学理言,智旭立足于心性论,力倡儒释道同根共源于"本源佛性",释"易"为"理"、"太极"而归结为"佛性"之"心",以此作为其佛易互通圆融的学理依据,并据此分别从"六即"与"六爻"、"六位"的互诠及其融通、乾坤阴阳与止观定慧的互相楷定与圆融及"乾元"与"佛性"之圆融展开论述,企以实现"不易而易、易而不易"与"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的圆融境界。
张韶宇
关键词:真如太极乾坤止观
智旭佛学易哲学研究
晚明高僧智旭不仅摈弃门户之见,调和佛教各宗派,而且主张儒释道三教会通与合流,并一度潜心于会通儒释道三教的哲学建构。对于易学和佛学,智旭通过对《周易》经传文本的佛化解读,认为二者并无本质分别。然而时至今日学术界对其佛学易思...
张韶宇
关键词:佛性智旭《周易》三教合流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释义辨正被引量:2
2012年
对于《周易》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一句,虞翻之直训、王弼形上之训、孔颖达"明道之大法"之训、朱熹"圣人做易自然之次第"之训、来知得"加一法"之训、王夫之筮法之训等,同异互见,各呈其妙,但释义均不尽通达。近哲高亨以天地释"两仪"、以"是"为"太极"之训简洁明了,思路却与宋明诸儒相同。实质上,从《易传.系辞》和《易纬.乾凿度》对此句的以经解经、以传解经以及刘大钧的考辨中可以看出,其要义在于合本体与功用为一体的哲学之思,诸家注解之异乃各取所需的结果。
张韶宇
关键词:周易太极
智旭禅论疏释
2014年
智旭虽被后人奉为净土宗第九祖,但又以禅悟为发端而融通性相二宗,并对"禅"作出了别具一格的诠释,主张禅净合一而指归净土,提出"禅者佛心",倡导禅教律三学"同条共贯"而不可分割,强调"以禅解易,务诱儒以知禅",藉此以融合佛道儒三教,从而开启禅学思想发展的新阶段。
张韶宇
关键词:智旭佛心
三教合流视域下的智旭易学之形上学发微被引量:1
2013年
智旭身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立足于三教合流、佛儒共依的心性论,认为易学和佛学二者并无本质分别,易之心性学与佛门心法是一脉相承的,由是力倡佛易同根共源于"本源佛性"。据此,智旭首先释"易"为"理",以"易即一切事理本源";其次,开示"易有太极之义";最后,以"易即真如之性"为归结,并"密说为易",从而成就其佛易圆融、三教互通的形上之学。
张韶宇
关键词:太极真如
熊十力“体用不二”本心论哲学的逻辑建构
2014年
现代新儒家之一的熊十力创造了以"体用不二"本心论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他通过科玄之辨,明示哲学为究体之学,且破立结合,通过批驳西学、道家和大乘空有二宗,最终构建起"体用不二"本心论这一哲学本体论。这样熊氏就会通中外,熔融古今,揭橥其本体哲学的逻辑架构,昭示了其哲学缜密的思维逻辑论证过程。
张韶宇
关键词:体用不二本心玄学
刘名瑞内丹易学特色述要被引量:1
2017年
全真道南无派第20代宗师刘名瑞不仅阐发了道教内丹思想,而且蕴有丰富而深刻的"三教贯通"的易学思想。以《周易》不仅演绎三才之道,而且尽修养性命之真机,由此对易学之《河图》、《洛书》、无极太极、阴阳八卦等一一展开解说。
高新文张韶宇
关键词:内丹
“易”之“不易”疏义
2013年
据《易纬》及东汉郑玄《易赞》,《周易》之"易"涵摄"变易"、"易简"和"不易"三义。然而,对于"易"之"不易"义,历来学人见解歧义迭出。由是首先通过追根溯源,对"易"义进行诠释;其次,探究"不易"之源流变迁,以明晓"不易"本义;最后,以"秩序化"、"本体化"诠释"不易"义,彰显"不易"在纷纭变迁世界中的意义,企以开启生生不已的生命本体。
张韶宇
关键词:秩序化本体化
“《易》之微言,莫要于‘艮止’”——黄绾“艮止”易学研究
2011年
黄绾一生为学三变,早年宗承程朱,后归王学,晚年自揭"艮止"之学。在易学上,黄绾以"圣人之学、忧患之枢"释《易》,认为"《易》之微言,莫要于‘艮止’",目"艮止"为"体用俱全"之"存心之法",以"艮止"为"圣门开示切要之诀"的"圣圣相承"之道统本旨,终则以"收拾精神、归缩在腔子内"为"艮止"之修养工夫。其为学注重"经理世务",反对陷入"空疏支离"的宋明诸儒及王学末流,成为王学中具有自觉和批判精神的"异端"。
张韶宇
关键词:心体道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