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洁

作品数:21 被引量:107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细胞
  • 9篇蛋白
  • 8篇小梁
  • 7篇通道蛋白
  • 6篇水通道
  • 6篇水通道蛋白
  • 6篇水通道蛋白1
  • 5篇小梁细胞
  • 4篇血管
  • 4篇人眼小梁细胞
  • 4篇内障
  • 4篇青光
  • 4篇青光眼
  • 4篇白内障
  • 3篇新生血管
  • 3篇鱼精蛋白
  • 3篇上皮
  • 3篇上皮细胞
  • 3篇内皮
  • 3篇晶状体

机构

  • 14篇四川省人民医...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21篇彭洁
  • 9篇张虹
  • 6篇樊映川
  • 4篇胡建斌
  • 4篇杨吟
  • 3篇胡维琨
  • 3篇潘雪菲
  • 3篇黎静
  • 3篇李贵刚
  • 3篇谢二娟
  • 2篇罗谦
  • 2篇曲超
  • 2篇陈力
  • 2篇雷春涛
  • 1篇张瑞帆
  • 1篇程依琏
  • 1篇李鹏程
  • 1篇鲁为凤
  • 1篇刘昕昱
  • 1篇乔利峰

传媒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眼科研究
  • 2篇眼科新进展
  • 2篇实用医院临床...
  • 2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泸州医学院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压力对培养人眼小梁细胞水通道蛋白1mRNA表达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人眼小梁细胞水通道蛋白1(AQP1)在不同压力下mRNA表达及蛋白质合成的变化,探讨AQP1在青光眼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培养人眼小梁细胞,分别给予20、40、60及80mmHg(1mmHg=0.133kPa)的压力,以不加压组为对照组,用RT-PCR和Western blot对小梁细胞AQP1mRNA和蛋白质含量变化进行定性及定量观察。结果压力持续48h后,人眼小梁细胞中AQP1mRNA及蛋白质含量随压力增高先增高后下降。压力20mmHg与40mmHg组AQP1mRNA及蛋白质含量较对照组逐渐增多,压力60mmHg和80mmHg组AQP1mRNA及蛋白质含量较对照组逐渐减少,各组AQP1mRNA及蛋白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1.95,P<0.01;F=447.23,P<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压力改变培养人眼小梁细胞AQP1mRNA表达及蛋白质合成,可能成为导致或加重青光眼的因素之一。
彭洁樊映川张虹
关键词:小梁细胞水通道蛋白1青光眼
鱼精蛋白对糖尿病模型大鼠眼玻璃体和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鱼精蛋白对糖尿病模型大鼠眼玻璃体和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110只Wistar大鼠,随机选10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100只大鼠行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和鱼精蛋白治疗组。模型组再分为观察1、2、3、4、5月亚组(M1、M2、M3、M4、M5组),治疗组分为治疗1次、2次和3次亚组(T1、T2和T3组)。T1组大鼠在造模3月后行双眼玻璃体腔注射鱼精蛋白1次,T2组在造模3、4月后分别行双眼玻璃体腔注射鱼精蛋白,共2次,T3组在造模3、4、5月后分别行双眼玻璃体腔注射鱼精蛋白,共3次,每次50μg,5μL。各治疗组大鼠均在注药结束1周后处死,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和左眼玻璃体中VEGF蛋白的含量,并摘取右眼石蜡包埋作病理切片,行HE染色,观察视网膜形态学改变。结果观察期内糖尿病大鼠眼玻璃体和血清中VEGF的表达逐渐升高(P<0.05);经鱼精蛋白注射2次后的大鼠,其玻璃体中VEGF的表达较未注药组降低(P<0.05),且治疗3次后降低更明显(P<0.01);而治疗组血清中VEGF的表达较相应时间模型组大鼠无明显变化。大鼠视网膜HE染色可见糖尿病模型组视网膜内层增厚,局部中断、内外核层细胞排列紊乱,出现血管增殖,而治疗组视网膜病变明显好转。结论鱼精蛋白作为一种有效的VEGF抑制剂,经玻璃体腔注射,可能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及眼部其他新生血管提供新的药物选择。
杨吟潘雪菲彭洁胡建斌
关键词:视网膜新生血管鱼精蛋白
白内障术后患者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围术期护理的预防效果研究被引量:43
2017年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因素并评价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其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月医院进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1 900例(2 458眼)作为对照组,选择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患者术中情况以及所患基础疾病等因素,统计患者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另选取2016年1月-2016年8月医院进行白内障手术的1 051例(1 518眼)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围手术期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记录患者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情况,并与对照组眼内炎发生情况比较。结果对照组共有22例患者发生感染性眼内炎,感染率为1.16%,研究组术后无感染性眼内炎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糖尿病、高血压、手术时间≥1h以及术中玻璃体溢出是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年龄≥70岁、手术时间>1h以及术中出现玻璃体溢出为眼内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而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对预防感染性眼内炎有明显效果,适合推广使用。
鲁为凤彭洁曹勍刘昕昱李福宣白晓霞
关键词:白内障感染性眼内炎高血压围手术期护理
基质金属蛋白酶-2,9及其抑制因子-1,2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
2005年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2, 9 (MMP -2、MMP- 9) 及其抑制因子- 1, 2 (TIMP 1、TIMP- 2) 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 探讨其在老年性白内障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40 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排除代谢性和继发性白内障) 和8例晶状体脱位(晶状体透明) 患者晶状体前囊膜, 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 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MMP- 2、MMP- 9、TIMP- 1、TIMP -2的表达。结果 MMP- 2、MMP- 9、TIMP- 1、TIMP- 2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表达均为阳性, 而在透明晶状体上皮细胞仅1例表达阳性, 其余为阴性。MMP- 2在老年性白内障组和透明晶状体组平均吸光度(A值) 分别为(0 .447 9±0 .093 7)、(0 .145 8±0. 053 6); TIMP -2 为(0. 573 4±0. 109 4)、(0 .135 7±0. 023 1); MMP -9为(0 .177 9±0 065 5)、(0. 039 2±0 .009 3); TIMP -1为(0 .279 0±0. 062 6)、(0 .092 2±0. 028 2)。结论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在老年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谢二娟张虹胡维琨李贵刚彭洁
关键词: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酒石酸溴莫尼定0.15%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评价0.15%酒石酸溴莫尼定(阿法舒)滴眼液降眼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初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症46例(86只眼)单用或联合应用阿法舒滴眼液,3次/d,每次1滴。将连续滴药后2、4、8、12周的眼压与基线眼压进行比较研究,同时观察全身及局部副作用。结果使用阿法舒滴眼液后眼压均明显下降。由(22.89±3.91)mmHg(1mmHg=0.133kPa)分别下降为滴药后2、4、8、12周的(19.43±2.84)mmHg、(19.43±3.44)mmHg、(18.98±3.17)mmHg和(18.87±2.83)mmHg,用药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诊单纯使用阿法舒者,及换用或加用阿法舒者用药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均为轻度。结论阿法舒滴眼液能显著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患者的眼压,有效并且安全。
彭洁罗谦程依琏樊映川
关键词:滴眼液滴眼液青光眼
水通道蛋白1与角膜内皮被引量:3
2003年
水通道蛋白 (aquaporins,AQPs)是存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细胞膜上的一组与水通透有关的转运蛋白 ,参与许多生理过程 ,维持机体的正常状态。第一个水通道蛋白AQP1的cDNA序列是在 1991年完成鉴定的 ,它存在于包括眼在内的多种组织和细胞中。角膜内皮细胞上也发现有AQP1的表达 ,随着对AQP1结构及功能认识的逐步深入 。
彭洁张虹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1角膜内皮
曲伏前列素对地塞米松诱导的人眼小梁细胞骨架及β黏蛋白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研究曲伏前列素对地塞米松诱导的人眼小梁细胞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及β黏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照实验研究.人眼小梁细胞体外培养、传代.实验分为4组,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第2组为地塞米松(1 ×10-6mol/L)处理组,第3组为地塞米松(1×10-6mol/L)+曲伏前列素(1×10-6mol/L)处理组,第4组为曲伏前列素处理组.培养的人眼小梁细胞于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并拍照,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骨架结构及β黏蛋白变化,用免疫印迹法半定量检测β黏蛋白的表达水平.组间β黏蛋白表达水平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 培养的人眼小梁细胞经地塞米松诱导后微丝重组杂乱,形成交叉连接肌动蛋白网结构,β黏蛋白染色明显加强.地塞米松联合曲伏前列素处理组可部分逆转地塞米松诱导的微丝重组和交叉连接肌动蛋白网结构的形成,使β黏蛋白染色明显减弱.空白组、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联合曲伏前列素组及曲伏前列素组β黏蛋白表达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84±0.03、1.65±0.05、1.21±0.05及0.65±0.04,组间β黏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3.07,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除空白组与曲伏前列素组β黏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84,P>0.05)外,空白组与地塞米松组(q=15.32)、空白组与地塞米松联合曲伏前列素组(q=11.40)、地塞米松组与地塞米松联合曲伏前列素组(q=9.38)、地塞米松组与曲伏前列素组(q=16.55)、地塞米松联合曲伏前列素组与曲伏前列素组(q=14.31)比较,β黏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伏前列素可以部分逆转由地塞米松诱导的人眼小梁细胞骨架及β黏蛋白的改变,这可能是曲伏前列素通过调节小梁网房水流出途径并降低眼压的机制之一.
彭洁雷春涛胡建斌樊映川
关键词:小梁网Β连环素
水通道蛋白1在培养人眼小梁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培养人眼小梁细胞水通道蛋白1(AQPl)的存在、定位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培养人眼小梁细胞AQP1mRNA的表达。Westernblot用兔抗人AQP1多克隆抗体检测AQP1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测定AQP1在培养人眼小梁细胞的所在部位。结果RT-PCR扩增出一条347bp标志AQP1mRNA的表达产物。Westernblot可见约28000相应位置的发光条带。免疫荧光定位AQP1在培养的人眼小梁细胞胞膜。结论AQP1在培养人眼小梁细胞的细胞膜表达,可能在调节房水通过小梁网流出系统中起到重要作用。
彭洁张虹欧阳伟
关键词:小梁细胞水通道蛋白1
反义VEGF基因转染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以腺相关病毒载体的反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基因转染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细胞中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基因治疗RB的新方法。方法将一定量的反义VEGF基因转染到RB细胞系HXORb44细胞,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和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转染前后HXORb44细胞中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显示VEGF蛋白在反义VEGF基因转染后的HXORb44细胞胞浆中的染色强度明显减弱,转染前的VEGF蛋白的灰度值为172.86±15.56,转染后的灰度值为243.41±18.62(灰度值与免疫染色强度成反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7)。半定量RTPCR表明VEGFmRNA在转染后的HXORb44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428±0.05,和转染前的表达量0.952±0.02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结论反义VEGF基因能显著抑制HXORb44细胞中VEGF的表达,为进一步的动物实验提供了实验依据。
罗丹方玉华彭洁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反义基因
眼球摘除术后下穹窿狭窄改良成形术的手术策略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一种手术方式提高下穹窿狭窄成形手术的远期效果,改善眼眶的丰满度及义眼安置后的外观。方法收集门诊下穹窿狭窄病例30例,做穹窿结膜切口,切断结膜囊瘢痕组织,翻转结膜瓣,分离出四条直肌;扩张后筋膜孔;同时手术去除堆积于下穹窿的组织,分离向前下方脱出的眶内脂肪组织直至暴露下眶缘骨膜;用四条直肌固定安置羟基磷灰石义眼台;复位结膜瓣,将结膜固定于眶下缘骨膜;膜囊缩窄患者做唇粘膜移植,固定于眶下缘骨膜。结果 30例患者术后1月下穹窿平均深度(5.2±1.5)mm,术后2年内平均深度(6.3±1.5)mm,与术前(0.3±0.2)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m=7.19,Pm=0.00;ty=8.13,Py=0.00);平均随访1年,义眼安置满意,眼眶丰满,患者外观有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高,无复发。结论改良的下穹窿成形手术可以很好的解决传统术式的缺点,下穹窿深度加深,患者外观明显改善,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陈力黎静樊映川曲超彭洁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