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东宝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瘘
  • 1篇动力学改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流
  • 1篇血脑
  • 1篇血脑屏障
  • 1篇易损斑块
  • 1篇影像诊断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生长因子Β
  • 1篇数字减影技术

机构

  • 4篇延安大学

作者

  • 4篇徐东宝
  • 4篇李健
  • 3篇钟海
  • 2篇李小龙
  • 1篇师蔚
  • 1篇马刘佳
  • 1篇魏建强
  • 1篇康天保
  • 1篇白茫茫

传媒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颈动脉易损斑块影像诊断新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及高复发率,颈动脉易损斑块是其发生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临床及早正确诊断易损斑块以及评估其致脑卒中风险,对于防治急性脑卒中发生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有超声、CT、MRI、脑血管造影等技术综合可以对易损斑块作出较准确诊断,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分子影像学等新技术也逐渐应用到临床。如创性血管内超声(ⅣUs)、光谱分析法、血管内镜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等新技术应用于脑血管病研究在不断深入。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能减少主观差错,提高准确率。
康天保李小龙师蔚李健徐东宝马刘佳魏建强
关键词:颈动脉易损斑块脑卒中影像学
磁性纳米颗粒在神经系统中的医学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纳米医学"是将纳米技术和医学相结合,开发新治疗方法和改善现有治疗方法的一门新兴学科,磁性纳米颗粒(MNPs)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因其独特的磁学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该文总结国内外关于MNPs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其在神经系统中关于磁共振成像、靶向药物输送、靶向基因治疗和热疗等方面的应用,并探讨了其未来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钟海徐东宝茫茫李健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磁性纳米颗粒血脑屏障磁共振成像
兔颈动静脉瘘模型的影像学和病理学变化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建立兔颈动静脉瘘模型,观察其影像学和病理学变化,探讨其作为介入治疗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1)对照组10只,解剖分离但不吻合兔左侧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2)实验Ⅰ组(2周)与实验Ⅱ组(4周)各10只,用显微技术吻合兔左侧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对照组于术后4周,两实验组分别于术后2周及4周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后,取颈外静脉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免疫组化染色及HE染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造影显示颈外静脉扩张、增粗,产生盗血现象;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组TGF-β阳性表达显著增多(P<0.01),VEGF阳性表达轻度增多(P>0.05);与对照组相比,HE染色可见实验组颈外静脉内膜显著增厚(P<0.01)。结论显微吻合兔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建立动静脉瘘模型,其影像学和病理学变化符合模拟硬脑膜动静脉瘘介入治疗模型的要求,可用于介入实验研究。
钟海白茫茫李健徐东宝
关键词:动静脉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转化生长因子Β
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aneurysm,IA)是局部血管的异常改变而产生的病理性囊性膨出,常见于Willis环的动脉分叉处,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其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动脉瘤的发生、发展、破裂过程十分复杂,通常认为与遗传、年龄、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环境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诸多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动物模型的建立,计算机流体动力学及3D数字减影技术的应用,颅内动脉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
徐东宝李小龙李健钟海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流WILLIS环蛛网膜下腔出血数字减影技术动力学改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