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孝明

作品数:11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湛江师范学院法政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石油
  • 5篇石油危机
  • 4篇外交
  • 3篇油价
  • 3篇战后
  • 3篇石油安全
  • 3篇能源
  • 3篇冷战
  • 3篇冷战后
  • 2篇能源政策
  • 2篇美国石油
  • 2篇国石
  • 1篇第四次中东战...
  • 1篇动因
  • 1篇信心
  • 1篇油气管道
  • 1篇油气管道建设
  • 1篇债务
  • 1篇债务危机
  • 1篇战略石油储备

机构

  • 11篇湛江师范学院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徐孝明

传媒

  • 2篇湛江师范学院...
  • 2篇黑龙江史志
  • 1篇西伯利亚研究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长江论坛
  • 1篇天水师范学院...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动因及其影响新探被引量:3
2009年
表面上看,20世纪70年代末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的原因是由于伊朗石油出口中断,使市场对石油的稳定供应丧失信心,因而导致哄抢石油和油价暴涨。但是实际上,在这后面还潜藏着深层次的原因。这次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和依赖石油进口的发展中国家两类经济体都产生了重大影响①。
徐孝明
关键词:石油危机市场信心油价债务危机
冷战后美国的里海—中亚能源政策
2014年
为确保里海——中亚能源进入国际市场及其能源安全,削弱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垄断性影响,美国在冷战后通过投资开发、建设多元化油气管道和支持划分里海主权的方式参与到对中亚能源的博弈中。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掣肘和自身实力有限,美国的战略目标并不能完全实现。
徐孝明
关键词:能源外交
第四次中东战争与美国外交
2011年
第四次中东战争打破了中东和平僵局,也加快了美国调停阿以冲突的步伐。为达到主导中东和平进程的目的,美国对交战双方推行了两条似乎相互矛盾的外交政策:既确保以色列不被打败,但又阻止它取得类似六日战争的胜利,迫使其具有谈判的压力和意愿;阻止阿拉伯国家军事上获胜,但确保其国家尊严。通过审慎又坚定的外交活动,美国基本实现了保护以色列、维护阿拉伯国家尊严以及实现军事停火的直接外交目标,这为它主导战后中东和平进程打下了基础。
徐孝明
关键词:第四次中东战争空运停火
冷战后美国里海—中亚能源外交研究综述
2015年
里海—中亚地区是最后被发现的拥有丰富油气储藏的地区,说它是"第二个波斯湾"未免有些夸张,但其储量确实相当大。截至2011年底,该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312.52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1.89%,与北海和阿拉斯加相当,接近于整个亚太地区的储量293。国际能源界认为如此巨大的储量将在未来的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能极大削弱欧佩克对石油市场的控制,也有助于里海沿岸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独立。
徐孝明
关键词:能源外交能源生产石油市场油气管道建设能源资源
论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石油权力结构的变迁——对“德黑兰协定”和“的黎波里协定”的考察被引量:2
2012年
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石油危机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它源于国际石油权力结构的急剧变革。6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国际石油市场日趋紧张,产油国的地位日益改善,它们从石油公司获得越来越多的石油权力,其中国际石油公司与产油国签订的"德黑兰协定"和"的黎波里协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产油国能够针对西方国家使用减产、禁运和提价等石油武器的前提条件。
徐孝明
关键词:产油国谈判
论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下的美国石油安全政策
2012年
为化解两次国际石油危机对美国及其西方盟国等石油进口国带来的巨大冲击及防止未来再次爆发石油冲击,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石油安全,这些措施既有国内方面的,如节约能源,调整经济结构;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增加国内石油生产和实行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化,也有国际层面的,如推出新中东政策,减少阿拉伯产油国发动石油禁运的动机;建立国际能源组织,以消费国的集体行动应对产油国的集体行动;实现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这些措施在不同程度上保护了未来美国及其盟国的石油安全。但同时美国并没有建立起类似于国际货币机制和国际贸易机制那样稳定有效的综合石油安全机制。
徐孝明
关键词:石油危机石油安全战略石油储备
石油安全视角下的美国油价之争
2014年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油价控制政策源于控制通货膨胀,为此形成了相当的利益集团。石油危机爆发后,为摆脱其影响及免遭另一次可能的石油危机冲击,美国三届政府采取了系列措施,核心是解除油价控制。由于涉及的利益主体众多,围绕它的斗争贯穿了70年代中后期,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福特、卡特两届政府能源政策的面貌和效果。
徐孝明
关键词:石油危机油价石油安全
论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美国对沙特的外交政策被引量:8
2010年
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美国为了减少与产油国的巨大贸易赤字,防止再次爆发针对西方的石油禁运,对中东地区最大的石油生产和输出国沙特阿拉伯采取了加强经济、文化联系和军事交流等多种手段。这些措施基本达到了加强与沙特的联系、增加双方对称性相互依赖的效果,实现了维护国家石油安全的目标。
徐孝明
关键词:石油危机石油美元
冷战后美国的里海——中亚能源政策探析被引量:1
2014年
为促进里海——中亚能源进入国际市场及其能源安全,以及削弱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垄断性影响,美国通过投资开发、建设多元化油气管道和支持划分里海主权的方式参与到对中亚能源的博弈中。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掣肘和自身实力有限,美国的战略目标并不能完全实现。
徐孝明
关键词:能源政策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石油安全政策之比较
2014年
20世纪70、80年代国际石油市场经历了从两次石油危机到石油严重过剩、油价低迷的剧烈变革。为了确保石油安全,美国政府采取了从日益强化政府干预石油市场到放开管制,由市场起主导作用的政策变革。两种政策源自不同的客观形势和政治理念,并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徐孝明
关键词:石油安全干预石油危机油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