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达

作品数:30 被引量:155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18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政治法律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高校
  • 7篇乡村
  • 7篇共同富裕
  • 6篇视域
  • 3篇文化
  • 3篇乡村文化
  • 2篇育人
  • 2篇人居
  • 2篇思政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潜在分布区
  • 2篇下乡
  • 2篇教育
  • 2篇环境类
  • 2篇分布区
  • 1篇迭代
  • 1篇动机
  • 1篇行为动机
  • 1篇学期制

机构

  • 30篇浙江农林大学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浙江省林业科...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共青团中央

作者

  • 30篇徐达
  • 3篇马掌法
  • 3篇王肖肖
  • 2篇沈爱华
  • 2篇袁位高
  • 2篇李胜
  • 2篇江波
  • 1篇耿瑜敏
  • 1篇林夏珍
  • 1篇巫丽君
  • 1篇郑国全
  • 1篇洪昀
  • 1篇胡孙跃
  • 1篇孟瑾
  • 1篇焦洁洁
  • 1篇魏玲玲

传媒

  • 4篇教育评论
  • 2篇高等农业教育
  • 2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南宁师范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林业教育
  • 1篇黑龙江科技信...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园林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浙江树人大学...
  • 1篇文化创新比较...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浙江青年专修...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创新与创业教...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青少年学刊
  • 1篇竹子学报
  • 1篇浙江树人学院...

年份

  • 5篇2024
  • 4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被引量:12
2022年
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响应新时代发展的关键举措。文章解读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意义、构建高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体系,对新时代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徐达鲍铭铭巫丽君
关键词:共同富裕高校
乡村振兴视域下课程思政的多元实践体系探索——以浙江高校为列被引量:11
2021年
浙江不仅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同时也是"两山"思想与理论的发源地、全国乡村振兴改革与推进试点的排头兵。近年来,浙江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创新方面,在课程思政的维度下探索形成了"一懂两爱"乡村振兴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三元一体"的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新服务实践模式,凝练形成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有风景的思政课"等课程思政实践育人品牌,实践形成了"艺术振兴乡村""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等活动案例,推动了乡村振兴视域下课程思政的生动实践与探索。
徐达陈蓉蓉
关键词:浙江高校
提升人居环境类人才综合素质的研究与实践——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
2013年
基于城乡一体化快速的发展进程与人居环境类专业广阔的发展前景,人居环境类人才的培养既要体现时代性,又要融入专业特色和创新性。通过以"二三课堂"构建为切入点,从"四位一体"考评体系、生态主题活动、创新创业扶持体系和多方合作平台四个方面积极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对提升人居环境类创新人才综合素质进行积极而有益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洪昀徐达耿瑜敏
高校危机事件数字化处理的协同模式与优化策略被引量:2
2022年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危机事件处理模式已逐渐由传统治理模式转向数字化处理模式。在此时代背景下,从数字治理的理论研究出发,对数字治理融入高校危机事件处理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分析高校危机事件数字化处理模式五阶段管理体系,从而明确高校危机事件数字化处理模式的实践逻辑与价值优势。尽管如此,当前高校危机事件数字化处理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现实困境,具体表现为数字支持体系建设滞后,数字加工和信息加工存在壁垒,纵向管理结构呈现碎片化的特征,缺少高新技术人才培训。为更好地完善高校危机事件数字化处理模式,未来需要整合各方主体资源优化职能配置,构建全方位高校危机数字治理系统,利用新型数字化手段驱动高校危机处理,实现处理模式上的创新,从而有效解决高校危机事件。
徐达
关键词:高校危机事件预警机制
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文化驱动精神共富的价值旨归与实践路径被引量:3
2023年
精神共富作为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共同富裕”问题上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为解决文化领域范围内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提供了重要路径。文章系统梳理精神共富相关研究,分析其由来及价值旨归,在此基础上对乡村文化现代转型和价值重建进行深入解读,探讨乡村文化与精神共富的内在联系,剖析乡村文化建设与发展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乡村文化驱动精神共富的路径,以多领域发展助推转化,以多方参与汇聚力量形成保障,不断提升文化发展效能,加快迈向精神共富,更好地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徐达吴越曹佳妮
关键词:共同富裕乡村文化文化强国
“Z世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意蕴、表象诱因与疏解对策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Z世代青年”处于身心急剧发展、变化和日趋成熟的时期,思维方式逐渐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的阶段过渡,这个阶段对青年意识形态的成型稳固和思想教育引导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与举措,为“Z世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鲜明的政治导向与实践路径。通过深刻审视和思考建党百年新征程视域下“Z世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意蕴、表象诱因并提出靶向疏解对策,以实现“Z世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理念、机制与模式的创新升级,进而提升当前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靶向性与实效性。
徐达
关键词:价值意蕴
“微时代”思政教育生活化的挑战及其应对路径被引量:10
2020年
在当前"微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的载体与方式、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国内外形势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可以切实解决教育客体陷入"信息茧房"、教育主体专业素养不强、教育模式传统低效等现实问题。提升"微时代"思政教育的渗透力、影响力与有效性,使生活化教育更加鲜活、生动和立体,可遵循以下生活化教育实现路径:关注"微个体",把握与契合大学生需求特点;确立"微思维",构建"微媒体"平台矩阵。
徐达陈蓉蓉董杜斌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生活化
精神富有视域下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浙里”探索及启示
2024年
文化产业是推动城乡经济体系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夯实乡村精神富有的基础,也是新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文章进一步厘清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阐述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重要作用,指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研究的短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精神富有的进程中,浙江做了诸多引领性的探索,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浙里”经验:深化赋能文化研究、驱动文化产业全方位拓展、保障文化赋能多领域支撑。这为当前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推进乡村精神富有提供了重要参考。
徐达曹佳妮陈博文
关键词:共同富裕文化产业
我国乡村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共同富裕理念的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又一宏伟目标,而乡村全面振兴恰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文化是乡村的根与魂,乡村文化振兴是全面展示共同富裕的"重要窗口"。当下,乡村文化建设在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但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角度出发,乡村文化建设还是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提出一套用于科学衡量乡村文化建设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文章将共同富裕理念充分融入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借鉴可持续发展理念,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参与度、文化认同度、文化管理、文化价值5个维度,构建基于共同富裕理念的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专家咨询法进行指标的筛选及赋权,最终构建出由5个维度27个二级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并对各项指标的内涵作重点解读,以期为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徐达
关键词:共同富裕乡村文化
体现农林高校特色的校园生态文化培育研究——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被引量:2
2012年
当前,践行"生态文明",构建校园生态文化,彰显农林类高校特色已成为浙江农林大学坚定不移的责任与义务。经过多年来的探索与发展,浙江农林大学已形成了具有专业学科为特色的校园生态文化,为培育人才提供环境支持。
徐达
关键词:农林高校校园生态文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